13.搬銅人

散騎常侍領秘書監王肅上了一道奏章。其中說:“臣建議在這三四萬民夫當中挑選身體健壯的,留下一萬名,讓其餘的人回家生產。再定出分期接班的辦法,一期完了,由第二期的人接上來。另外,原來規定一年要完成的工程,又不是迫切需要,不妨放寬些日子,比如說延長為三年,一樣可以完成,就不致妨礙耕種。還有就是千萬不可輕易殺人。孟子說過,殺一個無罪的人而得天下,有仁愛的人是不願意這麽幹的。請皇上開恩!”

曆史追根究底

●孟子

戰國時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將孔子“仁”的觀念發展成“仁政”學說,有“亞聖”之稱。

●仁愛

對他人有同情、愛護、寬厚等思想感情,是儒家理念的根本。儒家認為人天生具有對他者的仁愛之心,由近及遠、由親至疏地擴展。

魏明帝有個特別的本領,他對於規勸他的大臣不生氣,有時候還說他們忠心耿耿,好得很。他照常大興土木,也喜歡“水轉百戲”。現在他又喜愛起珍珠寶貝來了。他派使者到東吳,拿出上等的高頭大馬去向吳主孫權換取珍珠、翡翠、玳瑁(mào)等。吳主樂了,對大臣們說:“這些東西我們這兒有的是,我一向用不著,可以多給他些,再說還可以得到好馬。”吳主就希望魏主多多收藏珍珠、翡翠什麽的,能夠像秦二世那樣多蓋些阿房宮才好哪!

曆史追根究底

●秦二世

秦朝第二代皇帝胡亥,即位後繼續大修阿房宮和馳道,大肆殺戮臣子,加重賦稅徭役,不久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後被逼自殺。

魏明帝大興土木,接連忙了好幾年還不滿足。不說別的,秦始皇鑄造的高大的金人,洛陽就沒有;漢武帝建造的高到半空中的仙人掌、承露盤,洛陽也沒有;還有許多銅鑄成的大鍾、駱駝、馬、龍、鳳什麽的,洛陽都沒有。跟長安一比呀,一句話,洛陽太寒酸了。

曆史追根究底

●金人

銅鑄的人像。文中指秦朝建立後收集、銷毀天下兵器所鑄的銅人。古代常用“金”指銅或與銅相關的金屬,所以“銅人”也叫“金人”。

公元237年下半年,魏明帝命令下來,從洛陽派去五千人,長安當地征發五千人,把那邊的銅人、大鍾、銅馬、駱駝、仙人掌、承露盤一股腦兒都搬到洛陽來。銅人原來有十二個,董卓已經銷毀了幾個,還有好幾個,這種笨東西每一個重二十四萬斤,都是整個兒的,實在太沉,不好拿。先搬一個試試吧。古時候沒有起重機,成千上萬的人又不能擠在一起,總之,想盡辦法,用盡力氣,把一個銅人搬出東門,費了幾個月工夫,才移到霸城,那不知道還得費幾百年才能夠挪到洛陽。魏主說:“算了,就留在霸城吧!”可是仙人掌、承露盤是可以拆開來搬的。

地理小課堂底

●霸城

即霸陵,三國曹魏時改稱霸城,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北。

承露盤是安在柏梁台上的,那個台就有二十來丈高,還隻是底層,台上的銅柱又有三十來丈高,那個柱頂已經離地麵五十來丈了。銅柱上站著一個仙人,掌上托著一個盛露水的盤,就是“承露盤”。成千上萬的人先在周圍搭起木架,慢慢地、小心地把承露盤拆下來。眾人做夢也沒想到承露盤因為太沉,一拆,失了重心,折了,“轟隆”一聲倒下來,幾十裏以外的人都聽見這可怕的聲音。在場的人當時就給壓死幾百個,受傷的更多。皇上的命令就是命令,再壓死多少人,承露盤還得搬。人們把破碎的盤、銅柱等再打碎,這才搬到了洛陽。魏明帝叫工匠用這些碎銅鑄了一些巨大的東西。先鑄兩個大銅人,叫“翁仲”,排列在司馬門外,又用銅鑄成黃龍、鳳凰各一,擱在內殿前麵。

曆史追根究底

●柏梁台

漢代台名,故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三輔舊事》雲:“以香柏為梁也,武帝嚐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

●翁仲

翁仲原來是人名,傳說他是秦朝時的巨人,身長一丈三尺(約4.3米)。後來人們把巨大的銅人或者石人都叫翁仲,一般放在大墳前麵。

●鳳凰

也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常用來象征祥瑞。

宮殿要蓋的都蓋了,銅人和龍鳳也都有了,還短什麽呢?別小看魏主不能治天下,他可有研究建築、設計林園的聰明。他要在芳林園(後來也叫華林園)挖個大池子,開條河流。這個大池子也可以叫湖,誇大地說,就叫海,裏麵可以行船,船上可以擺酒席,還有女樂唱歌跳舞。在水上也能夠像在後宮那樣玩,那該多有意思。挖一個湖或者開一條河還不算什麽,他要把土倒在芳林園西北角,在那邊堆成一座土山。

挖地、挑土,當然都是民夫幹的活,可是挖出來的土一時來不及搬。魏主下了一道命令,叫朝廷上的公卿百官都出來擔土。

工程才做了一半,又有人說話了。司徒軍議掾(yuàn)、河東人董尋,上了一道奏章,其中說:“我們這一代,從建安以來,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有的村子沒留下一個人,有的人家成了絕戶。勉強還活著的有不少是老的老,小的小,孤苦伶仃的人太多了。天下有這麽多的人沒吃沒穿,京城裏不斷地征發民夫,怎麽說得過去呢?大臣們都知道皇上錯了主意,可是他們大多不敢說。為什麽?因為皇上正在青年,容易冒火,做臣下的不得不害怕。我知道,說了這些話一定活不了。我一邊拿著筆寫,一邊流著眼淚,準備著要跟這世間永別了。”這道奏章上去以後,董尋洗個澡,換了一身衣服,等著命令就死。主管奏章的一些臣下對魏主說:“殺了他算了!”魏明帝馬上下了一道詔書:“誰都不準追問董尋。”

曆史追根究底

●建安

東漢獻帝年號(公元196—220年),共二十五年。這一時期有以孔融為代表的七位文學家,史稱“建安七子”。其詩文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

●絕戶

沒有後代,也可以指沒有後代的人或人家。中國重視孝道和祭祀,孟子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絕戶通常被視為悲慘之事。

前前後後很多大臣都上過奏章,說過話。魏明帝雖然沒把他們辦罪,心裏可很討厭。大臣當中隻有一個人從來不說一句批評皇上的話,他就是太尉司馬懿。直到北邊出了事,公孫淵叛變了,司馬懿才說了話,發兵去打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