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立廟
蔣琬帶領軍隊才走了幾十裏地,就有“飛馬報”趕到,說魏延已經死了。蔣琬放了心,馬上帶兵回來。
又過了幾天,北伐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和滿朝文武全都掛孝,痛哭流涕地到城外去接靈。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才八歲,守孝居喪。
曆史追根究底
●接靈
喪葬禮儀的一部分,指按一定儀式迎接死者的靈柩。
●守孝居喪
指在葬禮結束之後,親屬為了表示哀悼,而斷絕一切交際、娛樂,在家守喪。古代居喪,直係親屬一般以三年為期。
後主依著諸葛亮的遺囑,把他葬在漢中定軍山。遺囑上還說明:不可做大墳,隻要放得下棺木就夠大了;入殮的時候,隻穿一身便服,別的什麽器物都不可放。
後主把諸葛亮生前的幾篇奏章看了又看,其中有一篇說:“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也就夠了。至於臣在外麵做事,並不需要什麽,隨身衣食,都是公家供應的,臣不做任何營生來增加自己一絲一毫的收入。臣死的時候,不讓家裏有多餘的布帛,外麵有多餘的財物,就是為了不敢辜負陛下啊!”諸葛亮死的時候,家裏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兒。後主為了紀念他,尊他為忠武侯,下令大赦天下。
曆史追根究底
●桑樹
桑科桑屬的落葉喬木,樹葉可喂養桑蠶,蠶吐的絲可製成精美的織物。桑蠶業是我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經濟產業,常與農耕業並稱為“農桑”。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曰):“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下令大赦後,全國人都知道諸葛亮死了。一般欽佩他、尊敬他的人,心裏難受,不必說了,連受過他刑罰的人也痛哭起來,那就太難得了。
其中最突出的有兩個人,一個叫廖立,一個就是改名為李平的李嚴。廖立曾經得到先主的信任,做過巴郡太守,也做過侍中。後主即位以後,他被調出去做了長水校尉。他自己認為,除了諸葛亮,就數他最有本領,委屈他做個校尉,那怎麽受得了?他就不止一次地狂妄自大、毀謗朝廷,連關羽和劉備也都被他批評得不像話。諸葛亮上個奏章,把他廢為平民,放逐到汶山郡去住。那邊有不少部族,漢人和非漢人雜居在一起。廖立帶著家小耕種過日子。這會兒他一聽到諸葛亮死了,哭得很傷心。他說:“唉,丞相一死,我隻好穿著左襟的衣服,一輩子做土人了!”李平為了督運糧草,耍了花樣,前後奏章自相矛盾,惡意地把責任推給別人,被諸葛亮罰為平民,放逐到梓潼郡。這會兒一聽到諸葛亮死了,他哭得害起病來,很快就病死了。
曆史追根究底
●左襟
也叫左衽(rèn),也就是衣服的前襟向左邊打開,與中原傳統的“右衽”正好相反,多為古代少數民族的穿法。也表示被異族統治的意思。
廖立、李平都受過處分,可是並不怨恨諸葛亮,別的人更不必說了。因此,蜀人要求給諸葛亮立廟。可能是為了製度的緣故,後主不同意。
有人就在道上私底下祭祀武侯,逢時逢節,香火更旺。不但一般人,就是做官吏的也跟著大夥兒祭祀起來。這種自發的舉動,誰也不想禁止,也禁止不了。可是在道上私祭究竟太不成體統,有人向後主建議,在臨近武侯墓的沔陽地方給武侯造個廟,人們就不會在道上祭祀他了。後主同意了。
語文活學活用
●不成體統
解釋:指言語、行為不符合規矩,不像樣。
造句:這樣做不成體統,立刻停手。
近義詞:有失體統。
諸葛亮安葬以後,後主拜左將軍吳懿為車騎將軍,督守漢中;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朝廷大事,兼領益州刺史;護軍薑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領三軍,封為襄平侯;丞相長史楊儀為中軍師;司馬費禕為後軍師。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尚書令蔣琬。他一下子地位這麽高,別的人都在他底下。可是他沒顯出擔心的樣子,也沒顯出高興的神氣,舉止行動、待人接物都跟往常一樣。為這個,大夥兒開始服了他。
曆史追根究底
●尚書令
古官名,東漢時期為尚書台的長官,總領朝政,無所不統,到了三國時期沿用,或代行宰相之職。
語文活學活用
●待人接物
解釋:與他人相處。
造句:小明待人接物很有禮貌。
近義詞:為人處世。
朝廷大臣的職位這麽調整了一下,主要是按照諸葛武侯的意見辦的。現在司馬懿早已退兵回去,天下不是又安定了嗎?沒想到東邊來了警報,說東吳大將全琮親自率領一萬多兵馬到了巴丘界口。後主大吃一驚。他說:“丞相剛去世,東吳要是背棄盟約打過來,怎麽辦?”蔣琬說:“東吳增兵巴丘,可能為了防備魏人,也可能要擴張地盤。我們先得加強永安(就是白帝城)的防禦,再派使者到東吳去探測動靜。”後主就派王平、張嶷兩位將軍帶領一萬兵馬趕到永安,以防萬一,然後打發右中郎將宗預為使者到建業去見吳主孫權。
宗預拜見了吳主孫權,還沒提出東吳增兵巴丘的事,吳主孫權反倒先責問宗預,說:“吳蜀猶如一家,你們在白帝城增兵,這是為了什麽?”宗預回答說:“東邊增加了巴丘的防守,西邊就得增加白帝城的防守。事勢所逼,道理一樣,彼此都用不著問。”吳主給他這麽一頂,占不到上風。他又故意討好似的說:“我聽到諸葛丞相歸天,怕魏人趁著喪事去侵犯西蜀,所以我不得不在西邊加強兵力,為的是幫助你們,不是為了別的。”宗預說:“是啊,東吳既然在西邊增兵去幫助西蜀,西蜀當然也該在東邊增兵來接應東吳!”吳主看到宗預堅強的勁兒,一點不肯屈服,說話又尖銳又有道理,不由得哈哈大笑,說:“先生正像鄧伯苗(就是昭烈帝死了以後,出使東吳的鄧芝)一樣,豪爽,痛快!”他很客氣地招待著宗預,像當初招待鄧芝一樣。接著他也打發使者去回拜後主,還給諸葛丞相吊唁(yàn)。後主這才放了心。再說文武大臣都能夠遵照諸葛丞相的遺囑和睦共事,他還是跟以前一樣,現成做他的皇帝。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蜀書·宗預傳》
“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自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馬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曆史追根究底
●歸天
婉辭,指人死。古代對於死亡的委婉說法有好幾種,如歸天、駕鶴西去、謝世、仙逝、辭世、長逝、身故、歸西等。
大臣們雖然還能和睦共事,蔣琬又是小心謹慎,可是朝廷上還有人不服氣,經常大發牢騷,甚至開口罵人,弄得大臣們隻好躲著他。那個人就是中軍師楊儀。
楊儀殺了魏延以後,自以為這件功勞太大了,他應當代替諸葛亮執掌朝廷大權。沒想到諸葛亮已經跟幾個主要的大臣交換過意見,說他性情急躁、氣量狹隘,意思是要蔣琬接替他。楊儀到了成都,後主拜他為中軍師,論地位好像比丞相長史高,可是撤銷了兵權,反倒是有職無權了。他一直忘不了在昭烈帝那會兒,他做了尚書,蔣琬才做尚書郎,是他的屬下。後來兩個人都做了丞相參軍。再說,他自己認為才能比蔣琬強,資格比他老。怎麽諸葛亮一死,蔣琬就爬到他頭上來了?他開始悶悶不樂,後來發發牢騷,說說怪話,甚至開口罵人了。大臣們都不敢跟他接近,隻有後軍師費禕有時候還勸勸他,安慰他。楊儀把他當作心腹,就把他心裏的話全都抖摟出來了。他恨恨地說:“我真後悔呀!當時丞相一死,人心惶惶,我要是帶領軍隊去投奔魏氏,早就飛黃騰達,還會像今天這樣冷冷清清,落到這步田地?唉,後悔也晚了!”
語文活學活用
●有職無權
解釋:擁有職位卻沒有實權。
造句:他現在是有職無權,徹底被架空了。
反義詞:位高權重。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楊儀)又語禕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複及。”
費禕麵子上不說,心裏想著:“哎呀,原來楊儀是這麽一個家夥。這麽說來,他比魏延還不如!魏延為了爭權奪利,瞧不起楊儀,他可還要繼續攻打敵人哪!”當時他對楊儀敷衍了幾句,回去以後,馬上寫了一篇奏章向後主告密。後主動了火兒,把楊儀先押起來,審問一下,就要把他殺了。蔣琬替他求情,說:“楊儀確實有罪,看他從前跟著丞相多年,也立過功,請免他死罪,廢為平民,就是皇上的大恩了。”
語文活學活用
●敷衍
解釋:敘述並發揮;做事不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麵上的應付;勉強維持。文中取義第二種。
造句:不要敷衍我,認真回答問題。
後主把楊儀廢為平民,放逐到漢嘉郡去。楊儀到了放逐的地方,還不肯安分守己地檢查自己的過錯,又上書毀謗朝廷,話還說得挺尖。一道詔書下來,把他關在郡監獄裏。楊儀到了這個時候,又是氣憤,又是害羞,就在監獄裏自殺了。
語文活學活用
●尖
解釋:文中指尖刻,語言尖酸刻薄。
造句:冷靜一下,不要把說得這麽尖,留點餘地。
接著,後主拜蔣琬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讓費禕接替蔣琬為尚書令。他們遵守著諸葛丞相的囑咐,同心協力地輔助後主。蜀中安定了一個時期,魏帝和吳主也好幾年沒動刀兵。魏明帝曹叡坐享太平,就開始大興土木,搜羅美女,就這麽走上享樂這條道了。
典故大講堂
立廟之爭
諸葛亮的死,對所有蜀人來說都如晴天霹靂一般,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都忘不了諸葛丞相的好。大家既驚詫又悲痛,朝廷上下自發要給他立廟。後主劉禪卻以不合禮製為由,拒絕了眾臣的提議。
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主劉禪也深受諸葛亮的扶助,劉備臨死前還囑咐劉禪要對諸葛亮“事之如父”,那麽為什麽劉禪不同意給諸葛亮立廟呢?
其實,秦漢之時,朝廷的確不會以官方的形式給臣子單獨立廟。如果劉禪同意為諸葛亮立廟,實際是將他抬到帝王般的地位,當然是有違禮製的。《周禮》規定:“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也就是說,作為於國家江山社稷有用的功臣,諸葛亮可以在昭烈帝劉備的廟庭裏設立靈位,這種形式叫配享太廟。
既然朝廷不肯給諸葛亮立廟,百姓就隻能自發祭拜。於是逢年過節,道路上或者田野上總能看見百姓們祭拜的身影。就這樣過了將近三十年,祭祀都不曾斷絕。後來有人提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在諸葛亮的墓地附近立廟,而不在成都(蜀漢都城)立,劉禪這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