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水淹七軍

曹兵堅守不戰,關羽沒法打進去,老天爺又不作美,下起秋雨來了,急得他不能不發愁。白天他觀察地形,不怕累,晚上可睡不著覺。好在他有個習慣,愛在燭光底下看書。有一天晚上,他把平日讀得能背的《左傳》看了又看,一想到連日來打不下樊城,心煩意亂,又把《左傳》擱在一邊,聽聽外邊的雨聲。無聊,他還是拿起書來解解悶。他一直看到《左傳》最後一篇,記著韓、趙、魏三家共滅智伯的事,就閉上眼睛,理著胡子,靜靜地聽著雨聲,眼前好像瞧見了智家的士兵們在水裏一起一沉地掙紮著的亂勁兒。他慢慢地點了點頭,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清早,他就冒著雨上了高地,再一次觀察襄江,

曆史追根究底

●《左傳》

全稱《左氏春秋傳》,是解釋《春秋》的書,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人左丘明所編。古代儒家經典叫經,解釋經的書叫傳。

●智伯

指荀瑤,春秋晉國執政卿士,姬姓,智氏,名瑤。因為“智”“知”通假,所以也叫知伯、知瑤;因為智氏起源自荀氏,所以也叫荀瑤。

可惜樊北的山溝和河道朦朦朧朧的,看不清楚。

語文活學活用

●朦朦朧朧

解釋:形容看不清的樣子。朦朧的本義是月光不明。

造句:天上朦朦朧朧的一層薄霧,仿佛給月亮穿上了一層紗。

關羽回到營裏,仔細問了問當地的向導,就吩咐將士們趕緊準備大小船隻和木筏子。關平不明白,他說:“咱們已經過了襄江,陸地作戰,船隻、木筏子有什麽用?”關羽對他說:“於禁七軍不紮在平地上,而紮在險要的水口。八月裏本來經常水大,這陣子又天天下雨,襄江必然要發大水。咱們派人去把各處水口堵住,趕到發大水的時候,咱們就坐著船去放水,樊城、樊北一定淹沒,曹兵都做了魚鱉(biē),到時候,大小船隻和木筏子就頂事了。”關平他們一聽,加倍使勁地準備起來。

曆史追根究底

●向導

了解當地地理情況和風土人情的人。軍隊在陌生地區作戰時常需要當地向導的幫助。

八月中旬一個晚上,大雨像天塌似的直倒下來,又趕上刮大風,襄江突然發了大水,平地水漲一丈多高。於禁、龐德急急忙忙出來一看,大水好像長了腿,四麵八方都向軍營奔跑過來,誰都抵擋不住。七軍大亂,士兵們隨波逐流,一起一沉地掙紮著。於禁、龐德、董超、董衡等幾個將軍都上了小丘避水。好不容易等到天亮,狂風暴雨好像發了瘋,把襄江的水掀得更高了。別說樊北地勢低,平地水高幾丈,七軍都給淹沒,就是樊城,大水也漲到城牆的半腰,曹仁、滿寵他們早已爬到城門樓子上了。

關羽、關平、周倉他們坐著大船,別的將士們劃著小船,小卒子撐著木筏子,把於禁圍上。於禁逼得走投無路,投降了。關羽叫他放下兵器,脫去鎧甲,把他押在大船裏,然後好像壇子裏捉鱉一樣去逮龐德。

語文活學活用

●壇子裏捉鱉

解釋:即甕中捉鱉,比喻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下手就可以捉到。

甕:陶器,腹部較大,像大壇子。

造句:逃犯入網了,警方要甕中捉鱉。

龐德、董超、董衡帶著幾百名士兵躲在河堤上避水。關羽的大船過去,叫弓箭手專射士兵。龐德披著鎧甲,拿著弓箭回射。盡管他箭法好,也射死了幾個對方的士兵,可是究竟射過來的箭多,自己這邊被射死的人就更多。董超、董衡勸龐德投降,龐德罵他們沒誌氣,然後親手把這兩個部將殺了,還說:“誰要再說投降,這兩個人就是榜樣!”大夥兒見他這麽堅決,也都勇氣百倍地堅持著。從早上抵抗到中午,從中午抵抗到午後,雙方還是對峙著。關羽的箭是百發百中的,怎麽射不到龐德的身上去呢?原來關羽因為龐德本來是馬超的部下,他的叔伯哥哥龐柔也在益州,關羽就打算活捉龐德,勸他投降。龐德因此堅持了大半天,末了,箭都使完了,叫士兵們用短刀短槍接戰。他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因怕死而逃命,烈士不為活命而失節,今天是我死的日子了。”成何也不肯投降,反倒跑上一步去搶小船,被關羽一箭射落水中。水越漲越高,士兵們亂紛紛地全都投降了。龐德趁著這個亂勁兒,帶著幾個小兵跳上一隻小船,殺散了船上的荊州兵,一心想逃到曹仁的營裏去。偏偏迎麵來了一隻大筏子,把小船撞翻,龐德掉在水裏,給荊州兵活活逮住。關羽大獲全勝,回到營裏。

語文活學活用

●百發百中

解釋:每次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準;也比喻做事有充分的把握,絕不落空。

造句:他被稱為神槍手,百發百中。

曆史追根究底

●失節

喪失氣節(誌氣和節操),多指投降敵人。我國古代崇尚氣節,認為即使在危難的情況下,也應該堅守端正的品行和意誌。

這會兒將士們帶上龐德,龐德不肯下跪。關羽對他說:“令兄在漢中,也想念著您;您原來的主人孟起(馬超)在蜀中做了大將,封了侯。我想請您做將軍,您不早點投降,還想什麽?”龐德罵著說:“你這小子敢叫我投降嗎?魏王手下穿鎧甲的將士就有一百萬,威震天下;你們的劉備,庸庸碌碌,算得了什麽?怎麽能跟魏王對敵呢?我寧可為國家死,不願意做賊人的將軍!”關羽冷笑一聲,拿手一揮,武士們把龐德推出去,砍了。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魏書·龐德傳》

德罵羽曰:“堅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第二天,荊州兵又開始進攻樊城。城裏城外都是水,城牆也壞了好幾處。士兵們又要進行抵抗,又要搬石頭、擔土、修理城牆。有人對曹仁說:“這個城沒法守下去,不如趁早坐著小船連夜逃出去吧。”曹仁也覺得不能再守下去。他把這個意思告訴了滿寵。滿寵回答說:“山洪暴發,不能長久,過幾天大水必然退去。聽說關羽已經派人到了郟(jiá)下,許都以南老百姓都準備逃難了。可是關羽之所以還不敢進兵就為了怕咱們截斷他的後路。要是咱們離開這兒往北逃去,那恐怕黃河以南都不再為國家所有了。請將軍再堅持一下吧!”曹仁說:“對!”他就鼓勵將士守住樊城。

地理小課堂

●郟

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屬潁川郡。

關羽連連攻打幾天,還沒能把它打下來。他就又派一支兵馬去圍攻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的威望越來越大。

地理小課堂

●南鄉

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南。

水淹七軍的警報到了鄴中,曹操歎息著說:“我跟於禁相知三十年,怎麽到了緊急關頭,他反倒不如龐德?”他就封龐德的兩個兒子為列侯。陸渾的平民孫狼率領老百姓殺了縣裏的長官,歸附關羽。關羽派人送印綬給孫狼,還撥給他一部分士兵,由他帶領。關羽的威聲震動中原。曹操為了避避風頭,跟大夥兒商議,準備放棄許都,遷都到別的地方去。當時司馬懿起來反對,說:“於禁的軍隊被大水淹沒,對國家沒有太大的損失。孫權把妹子嫁給劉備,接著又把她搶回去,這就可以看出孫劉兩家是有疙瘩的。關羽得誌,孫權必不樂意,隻要派個使者去勸孫權扯關羽的後腿,答應把江南封給孫權,樊城的圍一定可以解除。”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魏書·於禁傳》

太祖聞之,哀歎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

地理小課堂

●陸渾

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東北。

曹操同意司馬懿的辦法,一麵下令叫鎮守宛城的徐晃發兵去救樊城,一麵打發使者去見孫權,叫他進攻荊州。使者還說,魏王在前方拉住關羽,東吳在後麵進攻南郡,前後夾攻,一定能把關羽打敗;打敗了關羽,荊州全歸東吳。

孫權就跟大夥兒商議。有些人認為魯肅的話對,為了對付曹操,東吳應當跟關羽交好。另有一批人認為呂蒙的話對。自從呂蒙代替魯肅屯兵陸口,一直以為關羽驍勇,有兼並的野心,像現在這樣各守地界的局麵恐怕不能長久。他上書給孫權,說:“要是主公派征虜將軍去守南郡,潘璋去屯兵白帝城,蔣欽帶領一萬人馬沿著長江上下打遊擊,我替主公去打襄陽,這樣何必害怕曹操,何必依賴關羽?再說,關羽君臣欺詐我們,反複無常,不能把他們當作心腹看待。”多數人也認為不如早下手去奪荊州。孫權自己也覺得關羽狂妄自大。孫權曾經為他兒子向關羽求娶他的女兒。關羽不答應,還把做大媒的罵了一頓,說什麽“老虎家的女兒怎麽也不能配給狗崽子”!孫權氣得眼睛發綠,胡子發紫,早就恨上關羽了。這陣子曹操派使者來,他跟大臣們一商議,就有七八分要跟關羽幹一場。

語文活學活用

●驍勇

解釋:勇猛。驍的本義是強壯的馬,比喻勇猛。

造句:辛棄疾既是文采卓絕的詞人,也是驍勇善戰的軍人。

曆史追根究底

●眼睛發綠,胡子發紫

《三國演義》裏描述孫權“碧眼紫髯”,一般認為這是突出孫權麵容奇特的藝術加工。孫權“紫髯”的說法源自《獻帝春秋》。

典故大講堂

水淹晉陽

關羽讀到水淹晉陽而想出了水淹七軍的計策,你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嗎?

在春秋末期的晉國,國君大權旁落,逐漸發展成由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這幾個貴族家族輪流執政的局麵。後來範氏、中行氏被其他四家所滅,智氏成為勢力最大的一家。但智氏的執政卿智瑤還是不滿意,找借口聯合韓氏、魏氏一起攻打趙氏。

趙氏的家主趙襄子退守晉陽,晉陽城池堅固,智氏攻打兩年多還打不下來。智瑤很不耐煩,他望著不遠處滾滾的河流,想出一計,於是派人掘開河堤,把汾水(也有說法認為是晉水)引過來,水淹晉陽。智瑤得意揚揚地說道:“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晉陽城裏水深得淹沒了灶台,鍋裏都有青蛙蹦來蹦去,可是全城軍民沒有一人投降或叛逃。

趙襄子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決定嚐試拉攏韓氏、魏氏,於是派出謀士張孟談趁夜出城密會。其實韓氏、魏氏也不是真心想幫智氏,隻不過被智氏脅迫罷了。他們不願見智氏一家獨大,於是三家達成協議,裏應外合。趙襄子派人偷偷掘開河堤的另一側,晉水倒灌智氏的軍營,加上韓氏、魏氏兩翼夾擊,局勢頓時逆轉,智氏最終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