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孫劉結盟

魯肅是孫權派來向劉琦吊喪的。他見到劉琦和劉備,彼此問好,還跟諸葛亮見了麵。孫權跟劉荊州有殺父之仇,怎麽反倒派魯肅來通好呢?原來魯肅已經跟孫權商議過,打算聯絡劉備,抵抗曹操,因此,借吊喪的名義順便來見劉備。沒想到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從當陽敗退,魯肅就在半路跟劉備相見,問他準備上哪兒去。劉備假意地說:“以前跟蒼梧太守吳巨有點交情,想去投奔他。”魯肅很坦率地對他說:“蒼梧遠在嶺南,地方偏僻,對使君幫助不大,我說,您不如聯絡孫氏。孫將軍虛心待人,江東英雄多歸附他。現在他擁有六個郡,兵精糧足,可以建立大事業。我為使君著想,不如派心腹去跟他聯絡,共同抵抗曹軍。”

語文活學活用

●通好

解釋:互相友好往來(多指國與國之間)。

造句:他派遣使者前來通好。

反義詞:爭鬥。

地理小課堂

●蒼梧

古郡名,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劉備心裏願意,可還沒回答,諸葛亮在旁邊插一句,說:“劉使君和孫將軍素來沒有來往,怎麽能輕易去見他呢?”魯肅微微一笑,對他說:“我跟令兄子瑜是朋友。這樣吧,我帶您到江東去,一來可以跟令兄相會,二來可以跟孫將軍商議大事。您看怎麽樣?”諸葛亮回頭對劉備說:“事情已經很急了,請讓我去見孫將軍吧!”劉備同意了,就說:“那麽,就請先生辛苦一趟。”魯肅帶著諸葛亮動身的時候,向劉備獻計,說:“為了聯絡東吳,便於接應,使君不如屯兵樊口。”劉備點了點頭。

地理小課堂

●樊口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樊港入江處。

諸葛亮和魯肅辭別劉備和劉琦,到了柴桑。魯肅把諸葛亮引見給孫權。孫權見他是個年少英俊的士人,對他很客氣。諸葛亮見孫權相貌堂堂,眼神敏銳,不像個庸碌之輩,對他也很尊敬。孫權先開口,說:“先生光臨,有何指教?”諸葛亮說:“幾年來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起兵汝南,跟曹操共爭天下。不料曹操平河北,破荊州,掃除豪強,威震四海,逼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逃到這兒。請將軍合計合計:如果能夠拿吳越的人馬去跟中原對敵,那麽不如早點跟曹操斷絕來往……”孫權皺著眉頭說:“曹操擁兵百萬,順流東來,我們這兒有人主張作戰,有人主張講和,決議不下。”諸葛亮說:“如果不能抵抗,為什麽不放下刀槍,麵朝北地伺候曹操呢?現在將軍外表上好像聽從曹操,內心裏搖搖擺擺,沒有個準主意。當斷不斷,大禍快臨頭了!”孫權生氣似的說:“要這麽說,劉豫州為什麽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說:“從前田橫不過是個齊國的壯士,還能堅守忠義,不願屈服,何況劉豫州是王室子孫,英才蓋世,人們歸向他像水歸向大海一樣,怎麽能低三下四地去投降曹操呢?”孫權把話接過去,說:“對!我也不能低三下四地把東吳的土地、十萬甲兵交給別人!我認為沒有劉豫州不能對抗曹操;可是,劉豫州新近打了敗仗,怎麽還能再抵抗曹軍呢?”諸葛亮搖了搖手,說:“不對,劉豫州雖然在當陽遭到挫折,可是士兵回來的和關羽的水軍就有一萬多,劉琦的江夏士兵也有一萬多。曹兵老遠追來,一日一夜跑了三百多裏,弄得士兵筋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會水戰,坐船也不習慣。荊州百姓被曹操所逼,並不心服。從這幾點看來,我可以斷定:曹軍不是不能打敗的。隻要將軍和劉豫州結成聯盟,同心協力地抵抗,一定能把曹軍打敗。曹軍一敗,必然回到北方去。這樣,荊州和東吳都能保全,造成三分天下的形勢。成功不成功,全在今天了!”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說權曰):“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說權曰:)“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麵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複為之下乎!”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曰:“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裏……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亮曰:“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魯肅在旁邊連連點頭。諸葛亮說的正是他心裏的話,不必說他多麽高興了。可是他在這裏不便插嘴,隻聽見孫權也連連說好。孫權同意跟劉備聯合抗曹,不過他還得跟手下的文武百官商議一下,就請魯肅陪著諸葛亮去見他哥哥諸葛瑾。兄弟相見,聊聊家常,自有一種樂趣。

孫權召集臣下,商議或是出兵抗曹或是派使者求和。恰巧曹操派使者送信來。孫權一看,上麵寫著:“近來奉命征伐有罪的人,旗子向南一指,劉琮束手歸順。現在率領水軍八十萬,願意跟將軍在東吳相會,打獵玩玩。”

語文活學活用

●束手

解釋:捆綁雙手,比喻沒有辦法。

造句:你們已經被包圍了,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孫權把這封信給他手下的人看,大夥兒嚇得說不出話來,好像大禍已經臨頭,誰也不敢開口。前輩老大臣張昭,在東吳人士中很有聲望,他四麵一瞧,大夥兒都正望著他,好像要請他出個主意似的。張昭就先開口,說:“曹公借著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征伐四方。我們要是抗拒他,在名義上就是抗拒朝廷,名不正,言也不順。拿軍事的形勢來說,將軍可以抵抗曹操的,全靠這條長江。現在曹操得了荊州,劉表的水軍都歸他指揮,所謂長江天險,他已經占了一半,跟我們一樣可以利用了。他率領八十萬水軍,我們的兵馬能有多少?寡不敵眾,我說,不如派使者去迎接曹公。”

語文活學活用

●寡不敵眾

解釋:人少的一方抵擋不住人多的一方;形容在爭鬥中雙方實力相差非常大。

造句:當下我們寡不敵眾,趕緊撤軍。

老大臣張昭這麽大膽地一說,大夥兒鬆了一口氣,說話的人就多了。有的說:“一打仗,老百姓就得遭殃。”有的說:“劉備打了敗仗,派諸葛亮來求救,我們何必把別人家的棺材扛到自己的家裏來呢?”

孫權聽著聽著,低下頭去。不一會兒,他站起來,進了更衣室。魯肅跟了進去。孫權知道他跟進來的意思,拉著他的手,說:“你說吧,怎麽辦呢?”魯肅說:“他們剛才說的那些話都聽不得。各人都為自己打算,不能跟這些人商議大事。要說投降的話,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您可不能投降!”孫權一愣,說:“那為什麽?”魯肅說:“我們迎接曹操,請他來統治東吳,我們照樣可以做官。退一步說,做不了大官,也能做小官,不坐高車駟馬,還能坐牛車。將軍您要是迎接曹操,自己的地盤就完了,您還能上哪兒去呢?請將軍早定大計,別聽那些沒誌氣的話!”孫權歎了一口氣,說:“他們這麽商議,真叫我失望。你的話正合我的心意。可是要開戰的話,叫誰統率軍隊呢?”魯肅說:“那還用提嗎?請快叫公瑾來商議。”孫權點點頭。兩個人才出來。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吳書·魯肅傳》

(魯)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

曆史追根究底

●高車駟馬

古代顯貴者所乘坐的車。駟馬:同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孫權立刻派人到鄱陽召周瑜回來。當時主戰主和沒做決定,大夥兒暫時散了。魯肅就到賓館去見諸葛亮,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他。諸葛亮說:“公瑾到這兒,我想去拜見他。”魯肅說:“到時候,我陪您去。”

周瑜一到,先去見過孫權。孫權就召集臣下,再一次商議大計。周瑜對孫權說:“曹操盡管托名為漢室的丞相,其實是漢室的奸賊!將軍您這麽有雄才大略的英雄,繼承父兄的事業,占領江東,地方數千裏,兵精糧足,應當號召天下,為漢室除暴去害,怎麽能去迎接漢賊呢?”孫權故意慢吞吞地說:“誰願意迎接曹操?就怕寡不敵眾。”他拿眼睛往文官隊裏掃了掃,“所以召你來商量商量。”周瑜說:“您說寡不敵眾,我敢說,這是曹操自來送死!請讓我說明道理。北方並沒平定,馬超、韓遂還在關西,不受曹操的指揮,這都是曹操的後患。曹操顧前不顧後,打了南邊打東邊,犯了兵家的大忌。這是一不利。南方的將士長於水戰,北方的將士長於陸戰。現在曹操不利用馬匹而用船隻,叫將士們騎了馬再坐船。棄長用短,這是二不利。目下正是嚴冬臘月,馬沒有草料,這是三不利。強迫北方的士兵老遠地跑到多湖沼的南方來,水土不服,必然生病,這是四不利。曹操犯了這許多大忌,兵馬再多,又有什麽用?將軍活捉曹操,正是時候了。我願意率領幾萬精兵出屯夏口,一定能替將軍打敗曹操!”

語文活學活用

●托名

解釋:假借別人的名義。

造句:這幅畫托名為名家的遺作,實際上是一個不知名畫家的作品。

●雄才大略

解釋:傑出的才能和謀略。

造句:以他的雄才大略,注定會走向巔峰。

反義詞:平庸無能。

右邊站著的二三十個武將,像程普、黃蓋他們,聽了這話,個個揚眉吐氣,摩拳擦掌地準備幹一下子。左邊站著的二三十個文官,像張昭、顧雍他們低著頭,偷偷地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孫權握緊拳頭,在案桌上“砰”地一敲,說:“老賊早想篡位了,就因為怕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這些人。現在他們都給滅了,就剩下我了。我跟老賊,勢不兩立。你說應當開戰,不應當投降,正合我的心意!”周瑜逼上一句,說:“將軍下了決心了嗎?”孫權站起來,拔出刀來,“啪”的一聲,把案桌砍去一隻角,說:“諸位將官有誰再提起投降曹操的,就跟這案桌一樣!”張昭他們嚇得不敢再開口,主戰主和就這麽決定了。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吳書·周瑜傳》

(孫)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出自《江表傳》

權拔刀斫(zhuó)前奏案曰:“諸將吏敢複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周瑜和魯肅出來,兩個人說了幾句話。周瑜請魯肅去邀請諸葛亮。三個人一塊兒喝酒談心,說話挺對勁。諸葛亮說:“孫將軍固然已經下了決心,可是主戰的人少,曹操的兵馬多,萬一孫將軍有個顧慮,那就麻煩了。我把曹軍的實際情況告訴二位,請向孫將軍詳細說明,他了解了情況,就能增加信心,大事必成。”他就把曹軍的情況說了出來,周瑜、魯肅聽了,同聲說好。

諸葛亮辭去,天已經快黑了。到了晚上,周瑜獨自去見孫權,對他說:“咱們這兒有些人勸將軍迎接曹操,是因為給曹操的那封信嚇唬住了,說什麽‘率領水軍八十萬’,完全是虛張聲勢。諸葛亮已經探聽明白:曹操自己的北方士兵不過十五六萬,這十五六萬人馬連著奔波作戰,已經疲憊不堪了。至於荊州投降的士兵,至多也不過七八萬。這七八萬人不是曹操的兵馬,他們是被迫改編,人人三心二意,一有機會,大多願意歸向劉氏。將軍您想:叫疲憊不堪的士兵帶領心懷二意的降兵遙遠地跑到江東來,人數再多,也不必擔心。咱們跟劉豫州和劉琦的軍隊聯合起來,荊州的降兵就不會甘心替曹操打仗。咱們隻要有五萬精兵,就可以打敗曹軍了。”孫權聽了,拍拍周瑜的肩膀,說:“公瑾,你這麽一說,我可以寬心了。張昭他們這些人,一點沒有遠見,真叫我失望。隻有你跟子敬(魯肅,字子敬)和我同心,這是上天叫你們二人來幫助我的!”接著,他眼珠子轉了轉,說,“五萬精兵一時不能齊全。這會兒戰船、兵器、糧草等都準備妥當的有三萬人馬。請你和子敬、程普先帶著這三萬人馬去,我再集合第二批精兵,親自接應你們。萬一你們在前麵不能稱心如意,就回到我這兒來,我一定跟孟德決一死戰!”

語文活學活用

●虛張聲勢

解釋:假裝出強大的聲勢。

造句:他隻不過在虛張聲勢,大家不要害怕。

近義詞:裝腔作勢。

●三心二意

解釋:形容做事不認真或意誌不堅定。

造句:小明做事總是三心二意的,不能認真完成。

反義詞:專心致誌。

●寬心

解釋:解除心中的焦慮。

造句:您請放寬心,這件事交給我來處理。

近義詞:安心。

●遠見

解釋:長遠的眼光和見解。

造句:這個人非常有遠見,一定要多聽取他的意見。

反義詞:短見。

第二天,孫權就拜周瑜為左督,程普為右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發兵三萬,準備去跟劉備會師,共同抗曹。周瑜自從跟諸葛亮見麵談話以後,就想跟他共事。他向孫權推薦,孫權就叫諸葛瑾去說,勸他留在東吳。諸葛瑾奉命去邀請諸葛亮,諸葛亮反倒請他哥哥去投劉備。諸葛瑾知道兩個人都不可能離開自己的主人,就向孫權回報,說:“我兄弟一心歸向劉氏,正像我一心伺候將軍一樣。他不肯留在這兒,正像我不肯跟著他去一樣。好在兩家結盟,同心抗曹,也不必都在一處。”孫權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周瑜。周瑜就請諸葛亮一同坐船,率領水軍到樊口去會劉備。

劉備在樊口眼巴巴地等著東吳發兵來,天天派水兵在江麵上巡邏,一聽到周瑜的戰船到了,就派麋竺去慰勞周瑜。周瑜對麋竺和諸葛亮說:“我心裏真想拜見劉豫州,可是我率領大軍,不能輕易離開。要是劉豫州肯勞他的駕,那就是我的造化了。”麋竺和諸葛亮辭別周瑜,回去見了劉備。劉備立刻坐了小船去會見周瑜,對他說:“將軍決定抵抗曹公,大計定得好!可不知道將軍帶來多少人馬?”周瑜說:“三萬。”劉備皺了皺眉頭,說:“好,就是太少了些。”周瑜微微一笑,說:“兵不在多,還得看怎麽調度。請豫州看我破曹!”劉備不由得稱讚他幾句,回去跟諸葛亮他們商量調動將士,幫著周瑜共同抗曹。

語文活學活用

●眼巴巴

解釋:非常急切渴望的樣子。

造句:小孩眼巴巴地看著商店裏的玩具。

近義詞:直勾勾。

周瑜繼續進軍,戰船開到赤壁,跟曹軍的前哨遙遙相對,好像烏雲聚在一起,隨時都能來一場暴風驟雨。

地理小課堂

●赤壁

孫劉聯軍大敗曹軍的所在地,一說是今湖北省武漢市赤磯山,與紗帽山隔江相對;一說是今湖北省黃岡市赤壁山,北對洪湖市東北烏林磯。

讀史聽故事

舌戰群儒

在《三國演義》和民間故事中,諸葛亮為聯吳抗曹前往東吳遊說,遭到孫權手下諸多謀士刁難,諸葛亮一一反駁,使對方啞口無言。

諸葛亮到達東吳見了孫權,便被孫權手下第一謀士張昭率先發難。張昭問諸葛亮,為何他們一直想要占領的荊襄之地現在歸了曹操。諸葛亮知道,如果他不能將張昭堵得啞口無言,孫權是不會答應他共同抗曹的。於是,他先是從容不迫地回答了張昭的問題,然後不忘暗諷——如張昭這般的等閑之輩,根本不理解劉備的宏圖之誌。張昭被說得不吭聲了,又不斷有人出頭用犀利的語言攻擊諸葛亮。諸葛亮自始至終神態自若,以一人對東吳群臣,針對他們的刁難逐個擊破,氣勢磅礴,使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都說不出話來。終於,諸葛亮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使孫權下定決心抗曹。他的機智和巧舌如簧,使劉備未費一兵一卒便解了困局。

這就是舌戰群儒的故事。這段故事雖然是虛構的,卻為諸葛亮這個人物增添了許多光彩。這也說明後世人們喜愛諸葛亮,因此樂於創作這樣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讓諸葛亮能言善辯、智計無雙的形象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