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奪地不勤王
漢獻帝還怕李傕、郭汜、張濟他們追上來,就派太仆韓融到弘農去跟他們講和。李傕他們已經搶到了不少宮女、財帛,自己的兵馬也不多,再要往東去跟關東諸侯比個高低,就沒有這份力量了。他們就順水推舟地同意了,讓韓融把扣在那邊的一些大臣領了回去。
韓融帶著這些官吏回到安邑,吃飯的人更多了。糧食早就不夠,連稀粥都喝不上,隻好拿些青菜、棗子什麽的煮成薄湯灌灌肚子,這日子真不好過。別以為這批文官、武將、內侍、宮女流落在安邑多麽苦,安邑要比長安強得多哪。長安幾十萬戶口,給李傕、郭汜這麽一搗亂,死的死,逃的逃,變成了一座空城。強健的四散逃去找活路,軟弱的被人和狗吃了。此後兩三年,整個關中連個人影都找不到。
語文活學活用
●流落
解釋:留居他鄉,窮困潦倒;(物品)流失在外。文中取義第一種。
造句:我流落他鄉許久,對故鄉十分懷念。
語文活學活用
●講和
解釋:彼此和解,結束紛爭。
造句:如果能不傷害百姓,我願意和你講和。
近義詞:議和。
大夥兒正在吃糠菜和棗子過日子的時候,河內太守張楊從野王帶了些糧食來朝見漢獻帝,還建議遷都到洛陽去。一批文官,像楊彪、董承他們雖然讚成,可是還得聽聽那些武將的意見。楊奉手下的騎都尉徐晃也勸楊奉回到洛陽去。楊奉倒也同意,可是李樂、韓暹他們反對,要他們的命也不走。他們已經占據了這個地盤,皇上在他們的保護之下,要是到了洛陽,他們未必能掌握大權。楊奉改變了主意,同意拿安邑作為京師。別的人可又不同意。文武百官爭鬧了一場,張楊袖子一甩,回野王去了。
語文活學活用
●糠
解釋:稻穀籽實的外殼。
造句:在災荒年代,糠都是好東西。
組詞:糟糠、吃糠咽菜。
地理小課堂
●野王
古縣名,在今河南省沁陽市,東漢時期屬於河內郡。
就說漢獻帝和大臣們都留在安邑,也得有各州郡的朝貢才能維持朝廷啊。就說沒有朝貢,各地能送些救濟糧來也是好的。難道全國這麽多州郡的太守、刺史,就沒有個能夠保駕的人嗎?
那時候,關東牧守之中,名望最大的是袁紹、袁術哥兒倆,一個在冀州,一個在揚州,稱得起地廣、人多、兵力強。除了“二袁”,比較出名的還有三個人:第一個是殺了他的上級、占領著幽州的公孫瓚;第二個是打敗了呂布、張邈,由兗州刺史升為兗州州牧的曹操;第三個是聯絡袁紹、對抗袁術的荊州州牧劉表。再就是遠在東北的遼東太守公孫度、遠在西南的劉焉的兒子益州州牧劉璋。此外,劉備雖然做了徐州州牧,但算是袁紹的部下;孫策剛在江東站住腳,也隻能算是袁術的手下人。他們有的互相攻打,有的自顧不暇,要說有力量能給漢獻帝保駕的恐怕還得數冀州州牧袁紹了。袁紹的謀士、廣平人沮(jǔ)授抓住機會對袁紹說:“現在朝廷潦倒,宗廟殘毀。為將軍打算,趕快往西去迎接皇上,請他遷都到鄴中來,借著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誰不服從朝廷,就去征伐他,這是名正言順的好事情,誰敢反對?將軍千萬別錯過這個勤王的好機會呀!”
讀史學古文
●出自《後漢書·袁紹列傳》
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xù)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曆史追根究底
●勤王
為王朝盡力;君王的統治地位因內患或外患而受到極大威脅時,臣子起兵前往救援。第二種釋義比較常見。
袁紹點了點頭。師出有名,為什麽不出兵呢?挾住皇上就可以向諸侯發號施令,那要比做個掛名的盟主強得多了。袁紹一點頭,另外兩個謀士馬上起來反對。兩個都是潁(yǐng)川人,一個叫郭圖,一個叫淳於瓊。他們認為沮授是個書呆子,為什麽要挾著天子才去號令諸侯呢?為什麽一定要捧個姓劉的做擺設呢?他們說:“漢朝早就完了,怎麽也扶不起來。再說天下英雄都起來了,各人占領著州郡,招兵買馬,帶著上萬士兵的將軍有的是。這形勢就好像當年的秦國一樣。秦丟了一隻鹿,誰先逮住,誰就做王。要是將軍把天子接了來,那就什麽也不能自己做主了,動不動,得上奏章,聽詔書。服從了,就沒有實權;不服從,徒然讓別人說不是。這是自討苦吃,沮授這個計策不好!”
讀史學古文
●出自《後漢書·袁紹列傳》
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沮授堅持著說:“勤王是名正言順的,既合大義,又合時宜,有什麽不好呢?要是咱們今天不趕快去,準有別人搶在頭裏。那多可惜呀!”
語文活學活用
●時宜
解釋:當時的需要。
造句:臨近考試,主要精力應該用來複習備考,這個時候出門旅遊不合時宜。
袁紹聽了他們兩派的議論,覺得都有道理,各有各的利害,一時決定不下。正在這個時候,袁紹聽到東郡太守臧洪背叛了他,就認為鎮壓自己部下的叛變要比迎接天子重要得多。他馬上發兵去打東郡。東郡是屬冀州管的,臧洪的東郡太守這個地位也是袁紹給他的,自己人怎麽會鬧起來呢?
原來臧洪曾經在廣陵太守張超手下做過事,兩個人稱得起是知己朋友。曹操圍困雍丘進攻張超的時候,張超向臧洪求救。臧洪向袁紹請求救兵去支援張超,袁紹怎麽也不答應。張超因此全家滅了門。臧洪就跟袁紹斷絕來往。袁紹馬上發兵去征伐臧洪,可是幾個月都沒能把東郡打下來。袁紹還有點喜愛臧洪的才能,特地叫臧洪的同鄉廣陵人陳琳寫信去勸他認錯,說袁紹還可以重用他,信上還說:“要是你不認錯,不投降,你死了,名聲也就沒了。”臧洪不肯屈服,他給陳琳一封回信,裏麵有句話,說:“你說我死了,名聲也就沒了;我隻能笑你活著就跟死了一樣。”
地理小課堂
●廣陵
古郡名,治所在廣陵縣(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蜀崗上)。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魏書·臧洪傳》
子謂餘身死而名滅,仆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悲哉!
陳琳把這封回信交給袁紹,袁紹知道臧洪要跟他拚死到底,就又發一支兵馬加緊攻打。臧洪實在不能堅守下去,就從城頭上把使者吊下去,往南到徐州向呂布求救。呂布自己被曹操打敗,投在劉備門下,住在小沛,自顧不暇,怎麽能幫他呢?這麽著,臧洪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末了,城池被攻破,自己也被擄去了。
袁紹大擺酒席,請了許多客人。他理著胡子很得意地對臧洪說:“你真太對不起我啦。今天你可服了嗎?”臧洪向他吐了口唾沫,瞪了他一眼,高聲地說:“袁家四世五公,受了朝廷大恩。現在皇室衰弱,你們袁家人不能設法扶助,反倒割據地盤,成心謀反,殺害忠良,厚顏無恥地還自以為得意。可惜我臧洪力量不足,不能除滅亂臣賊子,為國報仇,還說什麽服不服?”
讀史學古文
●出自《後漢書·臧洪傳》
“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而欲因際會,觖(jué)望非冀,多殺忠良,以立奸威。……何謂服乎?”
語文活學活用
●厚顏無恥
解釋:臉皮厚,不知羞恥。
造句:那個中年大漢竟然厚顏無恥地搶小孩子的東西。
袁紹在許多客人麵前被他罵得連脖子都紅了,馬上吩咐武士們把他推出去殺了。忽然有人起來反對,說:“將軍首先起義兵,原來是為天下除暴,現在先殺了忠義之士,上違天意,下違人心。再說臧洪不聽命令,也是出於信義,將軍應當包涵一下,怎麽能仗著自己手裏有刀就把不服你的人殺了呢?”袁紹一看,原來是以前東郡的大官陳容,他是臧洪的同鄉。袁紹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叫人把陳容扶出去,對他說:“你跟臧洪不同,別再胡說亂道了。”陳容不願意屈服,偏要爭個理。他說:“做人要講道理,講道理的是君子,不講道理的是小人。我情願跟君子一塊兒死,可不願意跟小人一塊兒活。”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魏書·臧洪傳》
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出自《三國誌·魏書·臧洪傳》
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
袁紹沉不住氣,把陳容也殺了。那些喝酒的人不由得歎息了一會兒。有的還偷偷地說:“一天當中殺了兩個義士,未免太過分了。”
袁紹殺了臧洪和陳容,平了東郡,是不是就去幫助漢獻帝呢?不,他打算再向幽州去奪地盤。
幽州人士因為公孫瓚殺了劉虞,已經對他不滿意了,沒想到他並吞了幽州以後,越來越驕傲自大,一點也不顧到老百姓。人家待他好的地方他忘了,待他不好的地方他可忘不了。因此,當地的豪強和人民都不願意向著他。劉虞部下有個漁陽人叫鮮於輔(姓鮮於,名輔),暗地裏聯絡了一部分幽州的兵馬要替劉虞報仇。
地理小課堂
●漁陽
古縣名,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區西南。
鮮於輔看到燕人閻柔很有本領,而且跟住在那邊的胡人也挺合得來,就推他為烏桓司馬,叫他去招收那邊的胡人和漢人。鮮於輔和閻柔居然召集了幾萬名胡人和漢人。他們有了這幾萬人馬,就跟公孫瓚派來的漁陽太守大戰一場,得了勝。烏桓王也率烏桓和鮮卑的七千多騎兵跟著鮮於輔往南來。他們聽說劉虞的兒子劉和還在袁紹營裏,就派使者要接他回去。袁紹正想兼並幽州,很高興地同意了。他派大將麹(qū)義帶領十萬大軍護送劉和到幽州去。
語文活學活用
●召集
解釋:將人們都集中在一起。
造句:這次召集大家是有重要事情宣布。
反義詞:遣散。
公孫瓚連忙調動大隊兵馬去抵抗,結果節節敗退,最後逃到薊城,再也不敢出來了。這一來,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這些地方的人紛紛起來,殺了當地的官吏,響應鮮於輔和劉和。
公孫瓚怕薊城難守,再退到易城,把城牆加高加厚,護城河加寬加深,城裏再造碉堡,都有五六丈高,上麵是樓。最中間的一座特別高大,高達十丈,公孫瓚自己住在這裏。他拿鐵鑄成門,鐵門裏不讓任何人進去,連使喚的手下人都不行,伺候他的全是丫頭和婦女,七歲以上的男孩子就不準進去。他住在樓上,文書來往都用繩子吊上吊下,又叫那班伺候他的婦女學大嗓子說話,叫喊聲能讓幾百步以外的人都聽到才算頂事。公孫瓚叫這些婦女傳達命令。以前的謀士、將軍、賓客很少跟他見麵。這麽一來,他就沒有親信的人了。
地理小課堂
●易城
古縣名,在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由雄安新區托管。
曆史追根究底
●碉堡
一種軍事設施,是有端口或洞口的防禦性結構,在近代戰爭中仍起到重要作用。
有人問他為什麽把自己這麽孤立起來呢?他說:“我以前到邊外轟走胡人,在孟津掃平黃巾軍。那時候,我以為,隻要我有機會出動大軍,就可以平定天下。到了今天,各地起兵,越打越亂,我才知道自己是沒法安定天下了。既然如此,還不如讓將士和人民休養休養,努力耕種,免得遭受災荒。因此,我築了城牆和碉堡,儲藏糧食三百萬斛,足供好幾年吃用。幾年以後,趕到糧食吃完了,天下形勢可能有所改變,到那時候再作道理吧!”
讀史學古文
●《後漢書·劉虞列傳》
“我昔驅畔胡於塞表,埽黃巾於孟津,當此之時,謂天下指麾可定。至於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
公孫瓚實行隻守不戰的辦法,糧食又足,倒弄得麹義他們進退兩難。過了些時候,糧草供應不上,麹義隻好撤兵回去,反倒被公孫瓚追殺一陣,奪去了不少車輛。麹義向袁紹報告,說一時還不能消滅公孫瓚。袁紹隻好下令暫時不再進兵。可是他一心要奪取幽州,寧可把迎接漢獻帝的打算擱在一邊。
語文活學活用
●進退兩難
解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形容處境艱難,不知怎麽辦的樣子。
造句:糧草不足,是坐等援軍還是即刻奮力一搏,大將軍進退兩難。
公孫瓚有幾百萬斛糧食,袁紹有幾十萬兵馬,可是他們都不打算去幫助漢獻帝。漢獻帝流落在安邑,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這日子可怎麽過啊!
典故大講堂
天子與諸侯
在西周時期,天子與諸侯的關係是靠分封製維係的。周天子將國土分給和自己同姓的宗親、與宗親聯姻的貴族,還有臣服於周天子的外族人,讓他們建立臣屬於周的諸侯國。
當時,周天子對諸侯還擁有著絕對的控製力。周天子擁有自己的軍隊,還可以隨時命諸侯國為自己出兵打仗;在經濟上,諸侯國必須向周天子繳納貢賦;在政治上,諸侯要定期朝見周天子,進行匯報。
但隨著西周滅亡,東周建立,諸侯各國的領土和實力都大大增長,周天子的權力漸漸被架空。尤其是鄭莊公公然與周天子開戰,鄭國的將領一箭射中周天子的肩膀,周天子的權威從此破滅。
後世的天子,對諸侯再也沒有像周朝時那麽強的掌控力了,尤其到了東漢末年,天子和諸侯之間的臣屬關係已經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