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什哈德——什葉派穆斯林的聖城
從梅爾夫出發,絲綢之路的主道向南伸展,橫越了如今伊朗的邊境,隨後便抵達這座距離德黑蘭大約900千米的、擁有居民約250萬人的都市馬什哈德。伊朗與德國相當,約有8000萬居民,可如今伊朗人所生活的土地麵積卻幾乎五倍於德國,即165萬平方千米。伊朗以前被稱為波斯,他們有一段非常遙遠的曆史可以追溯,那是一段由埃蘭人(18)和米底亞人(19)所創造的曆史。直到進入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二世(20)統治下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古波斯帝國誕生。這個帝國最終被亞曆山大大帝的大軍撕裂,然而後來,帕特爾人卻以波斯為中心重新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大帝國,這個帝國一直保持到公元3世紀。從224年到642年,薩珊人的新波斯帝國掌控著這裏。隨後是阿拉伯人的統治,在此之後是伽色尼王國(21)、塞爾柱王國,然後是蒙古帝國。一直到了絲綢之路繁榮期結束之後,也就是從1501年始,一個名為薩非的蘇菲教團才建立了一個第三波斯大帝國。
如今的馬什哈德是伊朗北部地區的工業和經濟中心,它也是什葉派穆斯林的一個宗教中心。什葉派穆斯林的第八任伊瑪目阿裏·裏達(22)就埋葬在這裏,他的陵墓已經成為什葉派穆斯林教徒的一個重要的朝聖地。也正因如此,這座城市早在823年就已經以馬什哈德(阿拉伯語的意思:“殉道者之地”)之名建立。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是因為人們認為這位伊瑪目是被下毒謀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陵墓逐步擴展成為一個以這位伊瑪目的棺槨為中心的大型公園:占地約33萬平方米並帶有七個園中園。如今,圍繞著這位伊瑪目陵墓的還有一所伊斯蘭教高等學府,一座宏大的清真寺以及多棟帶有不同大廳的建築和一所大型圖書館,每年可以接納2000萬前來朝聖的教徒。此外,還有14座額敏塔以及多處供伊斯蘭教教徒祈禱前沐浴的給水栓。這位伊瑪目的葬墓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但隨著伊朗曆史上的反複動**和變遷,這座陵墓也經曆了多次的摧毀和重建。
在絲綢之路那最後的百餘年間,馬什哈德變成駝鈴商隊一個重要的貿易集散地。確切地說,中亞的商人把他們的貨物在這裏出售給波斯商人,而那些波斯商人再把他們得來的這些中國絲綢和瓷器等繼續向西運輸、銷售。如今,馬什哈德獲得了新的意義和價值,就是中國人要修一條由此到達德黑蘭的高速鐵路。這條鐵路一旦完工,中國與歐洲之間就有了高鐵快速聯網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