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尼亞-烏爾根奇

如果從希瓦的西北方向越過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邊境,就可以抵達一個約有3萬人口的小城。這是一個有諸多不同名稱的城市:在德語中,人們稱這座城為庫勒-烏爾根奇;在如今的土庫曼斯坦的官方語言中的音譯是庫尼亞-烏爾根奇;或者按波斯語稱之為庫納·烏爾甘格;阿拉伯語稱這座城市為艾爾-施車蒂舍尼雅;在花剌子模王國把自己的首都建在這個卡拉庫姆沙漠的綠洲之中的那個時代,這座城市被稱為戈爾幹奇。

庫尼亞-烏爾根奇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但就這座城市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貿易集散地之一這個意義而言,就是公元1世紀時期的事情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了鹹海以南的這片富饒的綠洲,由此開始了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時代,並以此給今天——其中的一些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重修——的這座城市及其周圍的麵貌打上了伊斯蘭文化的烙印。公元10世紀,隨著花剌子模王國的一名埃米爾可汗把這裏變成自己的統治中心,這座名為戈爾幹奇的城市便逐漸強大起來。在隨後的300年間,這裏確實可以用“一座非常富裕繁榮的城市”來形容。一直到1221年,蒙古大軍攻陷了這座城池,他們在刮地皮式掠奪的同時,也對當地居民進行大屠殺。值得慶幸的是,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把戈爾幹奇重建為貿易集散地,直到公元14世紀末帖木兒又一次毀滅了這座城池。這裏自此便淪落下去,失去了它的價值和影響力。

中亞許多地方都打著受伊斯蘭教蘇菲派風潮(15)影響的烙印。這種宗教禮儀在伊斯蘭教信徒中有一定的影響,並且一直虔誠地保持至今。因此,在烏爾根奇的許多中世紀世界遺產保護建築物中,不乏那些以蘇菲派教義、信念所裝飾的陵墓,而且這些陵墓也常常成為中亞地區穆斯林信徒前來朝拜的地方。在那裏,一些朝拜者有時甚至還舉行傳統的宗教禮儀祭祀。盡管這些建築陵墓通常都比較小,但是到這裏來的人並不比去當地那些大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寺的人少。

說到最著名的陵墓,也許應該提到蘇丹特克什的陵墓。蘇丹特克什是12世紀的一位親王。他的陵墓是一座帶有一個錐形穹頂的圓形建築,穹頂完全用青藍色的瓷片裝飾,此種形式和風格如今極為少見。類似於許多其他圓頂形伊斯蘭建築,這座陵墓也有一個外穹頂和一個表麵比較平的內穹頂。13世紀初修建的費赤勒丁·萊斯陵墓是最小的,但它那藍色的穹頂保持完好。當然,這個建築的前麵部分是在當代進行過修葺的。還有一個陵墓是14世紀修建的納赤姆·阿丁·庫柏納的陵墓。富於意義和價值的當屬這座高達62米的額敏塔:骨咄祿·帖木兒額敏塔,它是中亞地區最高的額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