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阿姆河往前走
從布哈拉出發,絲綢之路有一條直接向南走的路。作為工業城市的土庫曼納巴德就坐落在如今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兩國邊境不遠處,這座城市如今雖然是土庫曼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可是在絲綢之路的時代還沒有這座城市。隻要隨著駝鈴商隊不斷地向南邁進,就可以到達梅爾夫(11)。然而,我們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線,這條線沿著阿姆河蜿蜒,朝著鹹海方向,穿過克孜勒庫姆沙漠,前往著名的綠洲城市希瓦和庫尼亞-烏爾根奇。
阿姆河(意即大河)與那條繼續向北流程達500千米的錫爾河一起構成了鹹海的水源。阿姆河起源於塔吉克斯坦境內的興都庫什山;錫爾河則起源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天山。由於在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哈薩克斯坦南部大量種植棉花並不計後果地調用這兩條河的水用於灌溉,以致於多年來這兩條河流的水都不能流入鹹海,早早地就消失在沙漠之中。如今的鹹海早已枯竭。鹹海的幹枯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惡化,因為來自大片幹枯鹽沙中的沙塵不僅隨風被卷起,而且一直被裹挾到東部1500千米之外的天山,天山的冰川不僅因大氣氣溫升高而融化,而且由於這些鹽沙而加速融化。
在古代,阿姆河在拉丁語中被稱為“奧克蘇斯”,而這條河流的北部地區在古代也相應地被稱為河中地區。這片地區,尤其是撒馬爾罕的這座綠洲城市,曾經是亞曆山大大帝進軍亞洲(前329—前327)的目的所在。而今,除了撒馬爾罕、布哈拉和希瓦這幾處綠洲,這一帶已經變成不毛的沙漠,剩下的隻有那些在蘇聯時期為了種植棉花而修建的人工引水渠。對於絲綢之路上的商業運輸駝隊來說,這段綠洲之間長達400千米的距離也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