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夢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在我們談及夢與精神疾病的關係時,在我們的頭腦中可能出現三件事:①病因與臨床的關係,比如當一個夢表現或引起一種精神病的狀態,或者夢後留下精神病狀態;②在精神性疾病狀態下,夢生活發生相應的變化;③夢與精神病之間的內在聯係,所指二者本質上有類似之處的類似性。這兩組現象間的多種關係曾經是早期醫學工作者熱衷的題材,如今又再次流行起來。在斯皮塔、拉德斯托克、莫裏和蒂西收集到的有關該主題的文獻中得到了表明。新近桑特·德·桑克梯斯對這一主題給予了關注。如果僅僅簡略提及一下這個重要問題,對我的論文而言就足夠了。

關於夢與精神病之間的臨床和病因的關係,下麵的觀察可以作為例子。克勞斯援引了霍恩鮑姆的報道,妄想型精神病的初次發作常常起源於焦慮的或恐怖的夢,它的主要觀念是與夢相聯係的。桑特·德·桑克梯斯提出了在妄想狂病人中的相似觀察,認為在一部分這類病例中,夢是“精神失常確切的決定性原因”。桑克梯斯說,精神病可以由於夢中一次妄想性內容的出現而被引發,也可以通過一係列進一步的夢逐漸發展起來,這些夢仍克服了相當數量的疑惑。他的一個病例,在一個有意義的夢之後,有輕微的癔病發作,後來陷入焦慮性的憂鬱狀態。費裏報告了一個導致癔病性癱瘓的夢。在這些例子中,夢被看做是精神錯亂的病因,但是如果我們說,精神錯亂首次在夢生活中發作,它首次衝破了夢,這也是合理的。在進一步的一些例子中,夢中包含了一些病理性症狀,或者精神病僅限於夢生活中。因此,托馬耶對某些焦慮的夢給予了重視,這類夢他認為可以看做是相當於癲癇的突然發作。阿利森描述了一種“夜發性精神錯亂”,在這類疾病中,病人白天表現完全正常,隻是在夜間有規律地出現幻覺、狂躁發作,等等。桑克梯斯(一例酒精中毒病人的一個夢類似於妄想症,出現了指責他妻子不貞的聲音)和蒂西報告了類似的觀察。後者報告了大量最近的病例,其中表現出來源於夢的病理性特征,如基於妄想性假設和強迫性衝動的行為。吉斯萊恩描述了一個夢例,其中睡眠被間歇性精神錯亂所代替。

毫無疑問,與夢心理學相比,醫生總有一天會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向夢的精神病理學。

在精神性疾病恢複的病例中,往往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在白天功能作用表現正常的同時,夢生活則仍處於精神病的影響之下。克勞斯認為,格雷戈裏是第一個注意到這個事實的人。蒂西援引了麥卡裏奧描述的一個躁狂病人,在痊愈後的一個星期,夢中仍能受到表現為他疾病特征的奇想觀念和狂暴熱情的控製。

在慢性精神病的研究中,迄今還很少有對夢生活的變化進行研究的人。另一方麵,長期以來,人們將注意力直接投向夢和精神錯亂之間的內在關係,在兩者的表現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莫裏告訴我們,卡巴尼斯是對它們之間關係作出評述的第一人,後來是萊呂、莫羅,特別是哲學家梅因·德·比蘭。無疑,這種比較還可以追溯得更早。拉德斯托克用一個章節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在一些注釋中他列舉了夢和精神錯亂間的相似性。康德曾經說過:“瘋子是一個醒著的夢者。”克勞斯宣稱:“精神錯亂是在感覺清醒狀態下做的夢。”叔本華將夢稱做是短暫的瘋狂,而瘋狂則是長久的夢。哈根把譫妄描述為不是由睡眠而是由疾病所引起的夢生活。馮特寫道:“實際上,我們自己在夢中幾乎可以經曆到在瘋人院所能碰到的全部現象。”

與莫裏相似的是,斯皮塔在構成這一比較基礎的共同性中找出了下列不同點:①自我意識的暫時中斷或至少是受到阻礙,結果是失去對情況本質的洞察力,因而不能感到驚奇並喪失了道德意識。②感覺器官的感知力發生了改變:在夢中減少,而一般說來在精神錯亂中則大大增加。③按照聯想和再現的法則,觀念毫無例外地互相聯係,形成自發性序列,繼之造成觀念(誇張和錯覺)之間的關係缺乏比例。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下一點的發生:④人格的改變或在某些情況下發生人格逆轉,在偶然情況下發生性格特征的倒轉(倒錯行為)。

拉德斯托克再增加了幾個特性——兩種情況下材料之間的相似性:“在視覺、聽覺和普通感覺範圍內發生大量幻覺和錯覺。就像在夢中一樣,嗅覺和味覺的成分幾乎沒有——發燒的病人和做夢的人的記憶都來自遙遠的過去;睡眠者和患者回憶起的事情似乎都是清醒的人和健康者已經忘掉的事情。”夢和精神病之間的相似性,隻有當其擴展到表現運動的細節和麵部表情特征時,才能得到充分的認識。

“一個受著身體和精神雙重折磨的人從夢中獲得了現實中他所沒有的東西:健康和幸福。所以在精神性疾病中也出現了幸福、宏偉、顯赫和財富的輕快景象。假想的擁有財富和願望的想象滿足——這些想象的受阻和破滅實際上為精神錯亂提供了精神基礎——通常構成了譫妄的主要內容。一個失去了心愛子女的婦女在她的譫妄中體驗到了母性的快樂;一個失去了錢財的男子相信自己異常富有;一個被感情欺騙的女孩則感覺到她被溫柔地愛著。”

(實際上,拉德斯托克的這一段話是對格裏辛格敏銳觀察的一個總結,後者清楚地揭示了夢中和精神病中的觀念在欲望的滿足方麵具有共同的特征。我自己的研究告訴我,這個事實是夢和精神病心理學理論的關鍵所在。)

“夢和精神錯亂的主要特征在於它們在思想上的怪誕連續和判斷力的減弱。”在兩種狀態中(拉德斯托克繼續說),我們發現了對本人主觀精神成就作出過高的評價,以冷眼旁觀的態度來看,這種成就毫無意義。夢中思想奔放的後果相當於精神病中的思維奔逸。兩者都完全缺乏時間感。在夢中,人格可以分裂,例如,這時夢者自己的知識可以屬於二人,此時,夢中外在的自我可以糾正真實的自我。這與我們所熟悉的幻覺型妄想狂病人中的人格分裂非常相似;夢者也可以聽見外來的聲音在表達著他的思想。甚至長期慢性的妄想性思想與刻板的、複發性的病理夢(糾纏不休的夢)也有類似之處。經常可以見到這種情況,譫妄病人在痊愈後會訴說,他在整個生病期間更像做了一場愉快的夢:確實有時他們會告訴我們,即使在生病期間,有時也會有一種隻能在夢中才會遇到的感覺——就似睡眠中做夢一樣。

因此,不足為奇的是,拉德斯托克在總結他的觀點時,同許多其他作者一樣,認為“精神錯亂,一種異常的病理現象,可以被看做是一種強化了的、正常的周期性做夢”。

克勞斯在夢和精神錯亂之間,尋求確立一種比通過類比證明更為密切的聯係。他認為這種聯係在它們的病因學中,或者更確切地說,存在於它們的興奮來源中。他認為,二者的共同基本元素,如我們所知,取決於由機體決定的感覺,取決於由軀體刺激產生的感覺,基於來源於全部器官所提供的普通感覺。

夢與精神錯亂之間(可擴充至它們的特征性細節)不可辯駁的類似性,是有關夢生活醫學理論的最有力支柱。該理論認為夢是一種無用的、幹擾的過程,是精神活動減弱的表現,然而,不能指望我們在精神性疾病方麵對夢作出最終的解釋;這是因為,眾所周知我們對精神性疾病起源的了解還不能令人滿意。相反,相當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對夢態度的改變,將同時影響到我們對精神性疾病內部機製的看法,當我們正在努力揭開夢的神秘性的同時,也可以說是我們正在對精神病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