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的痛苦
公元前284 年,楚頃襄王與秦、韓、趙、魏、燕、魯等聯合攻打齊國,大獲全勝,楚國收複淮北之地,秦國得到了原屬齊國的定陶,魏國得到了原齊地的大部分,趙國得濟西,魯國得徐州。
公元前283 年春天,楚頃襄王與秦昭王會合於鄢,秋複會於穰。
公元前281 年,楚國有一個善於射箭的人,他拿著最差的弓射向空中,就能使大雁聽了箭離弦的聲音而應聲墜地。
楚頃襄王覺得此人是個奇人,就將其召入宮中傾談。談話期間,此人顯示出超強的治國遠見,他對楚頃襄王說:咱們的先王楚懷王因受到秦國的欺詐而客死他鄉,這是極大的冤屈啊!平常的百姓有了仇怨尚且必報不可,更何況是我堂堂的大楚王國呢?如今楚國占地方圓5000 裏,擁有百萬雄師,卻坐在這裏任人欺淩,我認為大王這樣做十分不妥。
楚頃襄王一聽,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就派人出使其他國家商談伐秦的大計。秦昭王聽說後,先發製人,立即興兵伐楚,楚國連忙向齊、韓兩國聯軍求助,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公元前280 年,秦昭王命司馬錯率軍攻楚,楚國大敗,割漢北之地給秦國。
公元前279 年,秦大良造白起攻打楚國,取鄢與鄧。白起挖開長渠引水灌鄢,百姓淹死者數十萬人。大水進城時,楚國百姓猝不及防,被淹者呼天搶地,咒罵暴秦之聲不絕於耳。
聽聞百姓遭到如此劫難,屈原悲從中來,號啕大哭,大罵暴秦的畜生行徑。然後,屈原又組織村民進行遊行,聲討暴秦,希望以此激起官兵對暴秦的怨怒。不過,這次遊行很快就被當地的官府鎮壓下去,屈原十分無奈,隻能將滿腔怒火排解到詩歌中去。
於是,屈原寫了一首《悲回風》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憤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奸臣誤國、害君、害民的悲悼。
公元前278 年春天,不斷有秦兵入侵,楚兵連吃敗仗的消息傳來,屈原聽了非常擔心,每天都拄著拐杖到渡船亭去眺望,想打聽一些確鑿的消息。
有一天,屈原遇到了幾個常到郢都做生意的商賈,此刻他們正從郢都歸來。商賈們見了三閭大夫,立刻跳下馬來,趕上幾步,扶著屈原痛哭起來。
屈原知道,一定有什麽不幸的事情發生。他猜想著,或是楚國又打了敗仗,或者是秦國又侵占了楚國的大片領土。
他著急地打聽著,去郢都的人抬起頭來互相看看,狠狠地一跺腳說:“秦將白起率兵侵占了我們的郢都,楚王向北逃往陳地去了。”
屈原一聽,隻覺得耳朵嗡的一聲,眼前一黑,“咕咚”栽倒在地上。老鄉們將他扶了起來,隻見他兩眼發直,麵如死灰,老淚縱橫,雙唇抖著喊道:“完了!亡國了!”
晚上,屈原不能入睡,20 年的郢城生活一幕幕重現在他眼前。他的心中如毒蛇在咬,如刀子在剜,眼前是一片血,血中有人頭在滾動,有嬰兒在哭泣。
屈原的耳邊喊殺聲響成一片,哭爹叫娘聲響成一片。他又看到一片火光,熊熊烈火吞噬了郢都的大街小巷,楚王的宮殿在烈火中崩塌下來。先王披荊斬棘,創建了楚國,而今卻葬送在這一代不肖子孫之手,這是多麽可悲啊!
郢都的殘破,對於漂泊困頓中的屈原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在他的心目中,國都和君王都是國家的象征,如今國都淪陷,君王逃遁,人民陷身水火。
曾幾何時,本來是富饒美麗、豐衣足食、國富民強、文化燦爛的強大楚國,被昏君和奸佞小人搞得國弱民窮,滿目瘡痍,亡國在即,而自己卻無計可施,無效可報,這對於具有遠大政治抱負並決心終生為之獻身的屈原來說,沒有比這更令人絕望的了。
第二天,屈原不顧老鄉們的勸阻,打點行裝,順沅水東下去郢城了。他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走到郢城,看看久違的故地和百姓。他要用自己的愛心撫慰他們的痛苦。近了,近了,更近了,然而他卻不能不停止前進。難民像潮水般從郢城逃出,扶老攜幼,哀鴻遍野。屈原向他們打聽郢城的消息,他們隻是含淚搖頭,說不出話來。
聽說屈原要去郢城,大家都大驚失色,以為他頭腦發昏了。人們都忙著逃出火坑,哪有往火坑裏跳的呢?眼見郢城難以再去,屈原隻好隨著難民向東、向南而逃。在顛簸不定的船上,他拿起筆來,寫出了以《哀郢》為題的詩篇。
這首詩以問句開頭,又以問句結尾,可謂首尾呼應,一氣嗬成。在詩中眾多問句的牽引下,屈原將心中深藏的哀怨、憂愁、惋惜和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步步緊逼、環環相扣的感覺。事實上,屈原的這些情感早就淤積於胸,如鯁在喉,大有不吐不快之勢,因而便一呼而出。
寫完這首《哀郢》,屈原似乎還意猶未盡,胸中起起伏伏,似乎還有一些怨恨未消,悲憤未平。於是,屈原繼續醞釀和推敲,不久又寫下了《懷沙》一詩。
楚國山河破碎給屈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他整日恍恍惚惚,不與任何人說話。他一直在專心思考一些問題,他思考天地和萬物,思考曆史和現實,思考命運和人生,思考自己這一生走過的風風雨雨……
經過這一係列的思考,屈原突然有了大徹大悟的感覺。
他開始對以往自己所堅持的東西產生了懷疑,對以往抱定的決心也產生了動搖,對自己所遭受的迫害也有了一些反思。
屈原一時間心中疑問叢生,逐漸醞釀出一首名為《天問》的詩篇。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斟酌和推敲,屈原最終定下了《天問》的層次結構。從大觀上來看,《天問》包括天地形成、天象變化、自然災害、四方異物、曆史傳說以及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