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問世
1684 年12 月,牛頓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寫作《原理》一書,這本書的正式名稱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下定了決心之後,托格蘭瑟姆中學校長給他找了一位秘書,從此他就和威金斯分開,和這位名叫漢弗萊·牛頓的秘書一起生活了。
巴羅教授和奧爾登伯格秘書相繼去世,真正能認識牛頓的研究價值而鼓勵他發表的隻有哈雷一人。但是皇家學會裏最有勢力的人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約翰·弗蘭斯提德,他極度討厭牛頓。因此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名著《原理》的出版並不是很順利。
在三一學院的房間裏,一個衣著邋遢,背著手不停地踱來踱去的男人似乎沉浸在思考中。另一個服裝整齊的男人,手握鵝毛筆,端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
“老師,三明治已經送來,紅茶都快涼了。”被稱為老師的是牛頓,拿筆的是他的秘書漢弗萊·牛頓。他們正在進行《原理》一書的寫作。
踱著方步的牛頓把三明治拿到嘴邊又放下了。拿筆的漢弗萊則以極快的速度大口嚼著三明治,灌了口紅茶。牛頓像喃喃自語般地嚅動著嘴唇。
“以歐幾裏得幾何學為模範,來整理物理學看看吧。”
“請再說一次,老師。”漢弗萊沒聽清楚牛頓在說什麽。
“不,不,這個不必記。”
“既然要寫成書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得懂,盡量避免使用微積分吧。”牛頓又講了句漢弗萊聽不清的話,因為他的腳步聲特別大。
“老師,請再大聲一點。”
“不,剛才講的不必記。”牛頓一麵低頭沉思一麵繼續踱著方步。
“老師,您可以邊吃邊說。”
“不是吃過了嗎?”牛頓感到很奇怪。秘書推到桌子一端的空盤、空杯使他發生了錯覺。
“在本文的開始先寫哲學推理的規則一,接下去是規則二……總而言之,同種現象該是由於同樣的原因發生的。”過了一會兒,牛頓繼續說下去:“規則三,物體的性質中,所有物體均具有且不能加強和減弱的,應視為所有物體的共同性質。”
在《原理》一書中,牛頓想證明萬有引力。這三條規則是證明所必要的,就如同歐幾裏得幾何中的公理。
隻要從公理出發,就不用提及萬有引力的原因。這也是牛頓所期待的目的之一。
一邊想,一邊踱著方步開口敘述的牛頓接著說道:“現在請寫在另一張紙上……本書中所謂引力,是指所有物體一般地有互相接近的傾向。此一傾向,是由於互相接近的物體本身的作用,或是由於物體發放的以太的作用,或是由於充滿其空間的物質的或非物質的介質的作用等問題,均不在討論之內。本書不討論力的種類和性質,而著眼於力的大小及其數學上的關係。”牛頓想討論運動,運動是與空間和時間有關係的。所以不得不就這一點加以敘述了。
“絕對空間是恒常同一而不動。絕對運動是從絕對場所到絕對場所的移動;而相對運動則是從相對場所到相對場所的移動。事實上,代替絕對場所和運動被討論的是相對場所和運動,這對於日常生活並無影響。因為並沒有可作為場所和運動的基準的靜止物體存在……漢弗萊!你認為你坐在椅子上是靜止的吧。
但是,你正麵對著太陽做複雜的運動。我是想說明這一類事實。”
秘書的眉毛蹙成了八字形,牛頓向他進一步說明。
後來,愛因斯坦根據牛頓的《原理》中主張的相對性,創立了相對論。
“漢弗萊,接下去是有關運動的基本定律。”牛頓從口袋裏拿出寫得滿滿的紙片,坐在椅子上讀起來。
“一、所有物體如果沒有受力,則恒靜止,或恒做等速直線運動;二、運動量的變化,與力成正比,起於力的方向;三、力作用時,會產生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這是大家熟悉的牛頓的運動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伽利略和笛卡爾時就有了雛形。但如此明確敘述運動定律的,牛頓是第一人。
今日物理學中普遍使用的力、質量、運動量等的意義,都是牛頓規定的。而這裏卻以質量與速度的積的運動量來敘述第二定律。由於這一慎重的敘述,第二定律麵對相對論,仍能屹立不倒。
太陽與行星以萬有引力互相吸引著。但是隔著真空,沒有任何聯係的太陽如何能吸引行星的問題困擾了牛頓。
“真空的空間中充滿了不妨礙物體運動的神,這個神顯示了萬有引力。”牛頓肘靠書桌,捧著頭,以漢弗萊聽不見的聲音喃喃自語道。
《原理》經過十八個月終於完成了。
原本皇家學會答應書稿完成後由其出版,但當牛頓完成後他們卻變卦了。他們給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學會沒有經費。負責出版的哈雷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獨立出版了這本書。如果沒有這位誠摯的友人的幫助,《原理》一書可能就無法問世了。
書稿送到皇家學會的時候,胡克多加刁難,說什麽有關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不把他的名字列進去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多虧哈雷從中加以調解才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不過這麽一鬧,使得出版的日期又被拖延了。
《原理》的內容,在當時是極為艱深的,因此許多學者都紛紛指責牛頓。例如,牛頓最優秀的學生羅吉·庫茲在負責《原理》再版時這樣說:“行星麵向太陽是有引力的,但相反方向的引力沒有也可以。再版的時候應該再加入一段新的章節來解說這一點,否則恐怕不好。不然,就在勘誤表中列為誤印吧。”庫茲也不能理解反作用定律。牛頓經過多次說明,費盡了唇舌,可庫茲還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毫不退讓。
無論如何,《原理》的出版都是一大成功。
《原理》出版的第二年,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國,光榮革命結束。
革命的結果是國會的權限擴大,並舉行改選。因為牛頓正直勤奮、不畏強權,劍橋大學就把他送到了國會去做議員,從此牛頓就經常住在倫敦。但這位學者議員在國會中沉默寡言,覺得國會生活非常無聊。有人曾經說牛頓在國會隻講過一句話:“能不能把窗子關起來?”
這個時期,牛頓的母親漢娜在兒子的懷中與世長辭。此後,牛頓就無需常回伍爾索普的老家了。
牛頓在倫敦時經常被強邀出席皇家學會的例會,因而結識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惠更斯以波動說為基礎,建立了惠更斯原理。牛頓和惠更斯在理論方麵有很大的分歧。
倫敦生活和大學生活不同,牛頓交往的人增加了。
其中,牛頓與哲學家約翰·洛克走得很近,兩人經常談到有關神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