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考題招親

隔了數日,唐太宗太宗決定在婚使中搞一次智力測驗,以才智定高下,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失敗的自然會毫無怨言知難而退。於是,各國婚使間便展開了一連串比巧鬥智的競爭。結果技高一籌、富於智慧的吐善婚使祿東讚取得了勝利。

有關祿東讚出使長安,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破解唐皇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鬆讚幹布娶回溫柔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出第一題時,唐太宗拿出了一根粗細均勻的木頭,讓各國請婚使節分辨出這根木頭的哪一頭更靠近根部。

吐蕃使節祿東讚仔細地分析了這個問題。他靈機一動,忽然想到木頭根部的密度會比其他部分大,如果把木頭放到水中,那麽更靠近根部的部分就會微微下沉。按照這樣的方法,祿東讚順利地答對了第一題。

第二題,唐太宗拿出了一塊美玉。這塊美玉的中間有一條極其曲折狹窄的孔道,構型十分獨特。

各國請婚使節需要把一根綾緞穿過孔道。

很多請婚使節想把細線直接穿過孔道,但由於孔道太過曲折狹窄,他們嚐試很多次都沒有成功,隻能放棄。這時,祿東讚則不慌不忙坐在一棵大樹下想辦法,結果從爬行的螞蟻身上得到啟示。

他將一根絲線的一頭係在螞蟻腰上,另一頭縫在綾緞上,並在九曲孔眼端抹了一點蜂蜜,把螞蟻放到曲孔另一端。螞蟻聞到蜜香,就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爬了過去。祿東讚見螞蟻爬出來了,十分高興,趕緊抓住絲線,慢慢拉扯,最後把綾緞也拉了過來。

第三題,唐太宗命人將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剛剛出生的小馬駒混在一起,要求各國請婚使節將每一個小馬駒和生出它的母馬匹配在一起。

麵對這個難題,很多人都試圖根據毛色和花紋來分辨,但最終都失敗了。而祿東讚再次想出妙招,他把所有小馬駒都關在柵欄裏一天一夜,而且不給它們喂食。第二天,這些饑餓難耐的小馬駒都被放了出來,它們各自跑著去尋找自己的媽媽以盡快填飽肚子。用這個方法,祿東讚快速準確地破解了唐太宗出的又一個難題。

第四題,唐太宗命人將一百隻小雞和孵化它們的一百隻母雞混合在一起,要求各國請婚使節將它們一一匹配在一起。

祿東讚以雞類的生活習性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他意識到小雞在進食和遇到危險的時候,一般都會跟隨母雞。所以,他在雞群進食的時候將母雞和小雞分開,然後把母雞一隻一隻地放進小雞當中,這隻母雞孵化出的小雞自然就會跟隨孵化出自己的母雞了。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小雞。

祿東讚就命人模仿老鷹等雞類天敵的叫聲,剩餘的小雞因為受到驚嚇,都快速奔向了自己的媽媽以尋求保護。

第五題,唐太宗要求各國請婚使節在一天之內吃掉整整一隻羊並喝完一壇酒,除此之外還需要自己走回住處去。

很多使者還沒有喝完一壇酒就已經醉倒了,有一些雖然喝完了酒也吃完了一隻羊,但是已經分不清方位了,更別提自己走回住處去了。祿東讚在去喝酒吃肉之前,就在自己的住處同喝酒吃肉的地方之間牽了一根線,這樣,在喝完酒吃過肉之後,他就順著這根線順利地回到了住處。

第六題,也是最後的一道難題。唐太宗讓文成公主混在五百個宮女當中,她們的穿著打扮完全一致,而且臉上都蒙著蓋頭。唐太宗讓各國使臣從中辨認出哪一位才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很多使臣猜了很多次,但是都沒有成功。唯有祿東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並一舉成功了。他是怎麽一下子就猜到了呢?其實,祿東讚之前就了解到文成公主喜好的一種熏香,這種熏香的味道非常稀有,能夠吸引蜜蜂。輪到祿東讚辨認文成公主的時候,他便放出事先握在手中的蜜蜂,這隻蜜蜂被奇香吸引,落在文成公主的身上,祿東讚便成功地通過了最後一項考驗。

關於第六題的考法,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當時,唐太宗請來三百名相貌相似的宮女,讓她們穿著一樣的衣服,化著一樣的妝,分左右兩側排列宮中,令使臣們從中認出文成公主。使臣們被眾多相似的宮女弄得眼花繚亂、不知所措。祿東讚卻順利地指出左列中第六位就是文成公主。原來,細心的祿東讚已從服侍過文成公主的奶娘處打聽清楚了公主的模樣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頗小朱砂紅痣,因而一認就準。

測試結束後,唐太宗非常高興,他似乎從聰明機智的祿東讚身上看到了整個吐蕃的興盛之象,於是欣然答應了吐蕃的求婚,決定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給吐蕃讚普鬆讚幹布。

文成公主得知吐蕃王十分虔誠和迫切地想要迎娶大唐公主,又聽說吐蕃國地域廣大,是西南邊陲的一個強國,所以她覺得下嫁給吐蕃王也不算辱沒了自己。她盡管對吐蕃的情況有了一個初步了解,但好奇心仍然沒有得到滿足,就決定好好跟吐蕃的使者祿東讚談談,以便進一步了解吐蕃。於是,祿東讚在諸國求親使臣們的一片妒羨的眼光下,被召進宮去晉見文成公主了。

見到文成公主的祿東讚,表現出了一副誠惶誠恐、謙和恭敬的樣子。他按照唐王朝的禮節,向公主行了三跪九磕之禮。

文成公主微微點頭說:“你是吐蕃國的宰相,可以用吐蕃禮相見。”

祿東讚稱謝,當即說道:“讚普蒙大唐天子許婚,自然就是唐天子的女婿。現在蕃漢已成一家,臣既是讚普的奴仆,也是唐天子的奴仆,自然該用大唐禮儀晉見公主。”

文成公主見祿東讚說話、行事頗合中原禮法,非常高興,便對他說:“不知道你到中原後生活可過得慣嗎?”

祿東讚說道:“小臣自到上國,住在館驛中,受到朝廷很高的禮遇,牛羊肉、乳酪等從來就沒有缺少過。不但如此,小臣還有幸喝到了中原的美酒,吃到了大唐百姓日常吃的精美菜肴和各種點心、飯食,實在是福分不小。”

祿東讚接著說道:“尤其是來到長安以後,小人和幾位蕃使在學習中原語言的過程中,聆聽了不少儒生講授的《詩》《禮》經籍,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臣等深為歎服,也明白了中原的朝廷何以能夠建造出如此廣大的京城、壯美的皇宮,原來是得益於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成公主沒有想到吐蕃使者會這樣地好學上進,她忙說道:“你的品格,真是令人欽佩,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現在已經是讚普的臣民了,將來在吐蕃國生活,我也要學習蕃語,並要適應高原邊陲蕃族的習俗。為此,我想在皇上為我準備大婚的這段日子裏,學習一些蕃語,更加深入地了解蕃國的情況,不知你能否給予我一些幫助呢?”

祿東讚聽了,知道文成公主早已心係吐蕃,深為感動地說:“小臣早就聽說公主不僅美貌絕倫,而且博學多才,極為賢淑。今天聽了公主的一席教誨,小臣更是欽佩。公主下嫁讚普後,同是吐蕃國主,小臣理當侍奉。學習蕃語之事,就由小臣安排,但不知何時可以開始?”

文成公主說道:“就從明天開始吧!皇上對於我的婚事十分關心,他曾詢問我需要什麽作為陪嫁。我想,金玉珍寶,吐蕃國也不缺乏。因此,我想帶一些對吐蕃國臣民有益的東西。這件事,也請你予以指點。”

祿東讚聽了,更為文成公主周密的考慮所打動,他隨即回到道:“多謝公主對我吐蕃國臣民的仁愛之情。臣來東土之後,對大唐的建築技藝、醫療技術深為欽佩。還有,我吐蕃大部分民眾都不事農耕,隻以放牧為生。公主如能帶上一些糧食種子、營造工匠、治病的藥方等過去,那麽,我吐蕃百姓將永世感戴!”

“你的建議,我一定會認真考慮的!”文成公主接著說,“我想,我們這次既然萬裏赴蕃,不妨多向皇上要一些實用的東西,說不定將來會對吐蕃國的興旺昌盛有用呢!”

從此以後,文成公主便天天學習蕃語,了解吐蕃的風俗。她又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聽說佛教在蕃地尚未普及流行,便決心要在嫁過去後弘揚佛法。

和藏王結婚,使漢藏兩族世世代代和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是,文成公主畢竟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她要嫁到遙遠的地方去,那裏沒有親人,風俗習慣又和內地大不相同,內心產生一些不安和憂慮當然也是難免的。

於是,唐太宗給了文成公主許多安慰和鼓勵,又命令左右臣下替她準備了豐盛的嫁妝。嫁妝之中,包括各色各樣的日用器具、珠寶、綾羅、衣服、裝飾物和臨時需要的東西,還有中國古代的曆史、文學和記載各種生產技術的書籍,以及各種穀物的種子等。

同時,唐太宗還派了二十五名年輕美麗的侍女、一個樂隊和許多工匠隨同文成公主一同到西藏去。文成公主還帶去了一座佛像。

貞觀十五年(641 年)春天,唐太宗頒布聖旨,決定派遣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專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進入吐蕃完婚。唐太宗這一任命,既讓文成公主高興,又順了李道宗最後為女兒盡一份愛心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