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立戰功的李道宗

唐朝建立之初,所控製的疆域隻限於關中、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淵經常派遣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軍閥割據勢力。

武德二年(619 年),劉武周投靠突厥,被封為定楊可汗,他派手下大將宋金剛勾結突厥,攻入河東,占領太原,李元吉大敗而逃。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自龍門關過黃河,屯兵於柏壁(今山西新絳縣萬安鎮柏壁村),與劉武周的主力宋金剛軍對峙,並同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掎角之勢。

李世民此次出征的時候,帶上了自己的堂弟李道宗。李道宗時年十七歲,英姿勃發,已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很多年,立下了卓越的功勳。李世民對這位少年英雄堂弟很是喜歡,而且還會袒護他。有一次,李道宗在戰事中傷到了足部,李世民得知後,親自幫他敷藥。

當時,宋金剛仗著自己人多勢眾,猛攻李世民軍。李世民登上城牆觀察敵情,回頭便問李道宗:“賊人仰仗人多,想邀我決戰,你認為我該怎麽辦呢?”

李道宗答道:“宋金剛乘勝而來,其兵鋒勢不可擋,正好應當用計加以摧敗。況且烏合之眾不能持久,如能堅守壁壘以挫折其銳氣,待其糧盡力屈,可以不戰而擒獲其眾。”

李世民說:“你的意見與我相合。”

後來,李世民一直堅守不出,宋金剛軍猛攻一段時間之後,果然因為糧盡而連夜退走。李世民、李道宗立即發兵追擊,唐軍追至介州(今山西介休),一戰而勝,斬獲敵軍數萬人,徹底擊潰了敵軍。

宋金剛、劉武周先後背棄突厥,被其所殺。此次唐軍奪回河東要地,對鞏固關中、爭奪中原具有重要意義。李道宗也在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後,黃河流域形成了夏政權竇建德、鄭政權王世充與唐王朝的三足鼎立之勢。

武德三年(620 年),李世民、李道宗奉命率軍東征王世充。王世充、竇建德聯合起來對抗李世民的軍隊。

武德四年(621 年),李道宗跟隨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大破竇建德的軍隊。隨後,唐軍又在李道宗的率領下以少勝多,逼得王世充在洛陽城內投降。至此,中原主要地區落入了大唐手中。

武德五年(622 年),竇建德舊部劉黑闥死灰複燃,自稱漢東王,並舉兵反唐。於是,李道宗又跟隨李世民征討劉黑闥。

一天,李世民、李道宗在救援部將的時候,被劉黑闥的部隊給包圍了,李道宗拚死保護李世民,防止李世民受傷。但是,敵人越來越多,包圍圈也越來越小。危急時刻,尉遲恭衝入包圍圈浴血奮戰,救出了李世民、李道宗。這段同生共死、患難與共的經曆,讓後來的李世民非常器重尉遲恭、李道宗。後來,唐軍重整旗鼓,重新攻打劉黑闥,並取得了勝利。

十一月,唐高祖李淵封宗室李道宗等十八人為郡王,並任命李道宗為靈州(在今寧夏吳忠)總管。當時,朔方割據勢力梁師都占據夏州,並派遣其堂弟梁洛仁帶領幾萬突厥兵包圍靈州。李道宗據城固守,並尋隙出擊,大敗突厥軍。

唐高祖李淵聞訊後,對李道宗稱讚不已,並對左仆射裴寂、中書令蕭瑀說:“如今道宗鎮守邊陲,以寡製眾。從前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敵之功,道宗勇敢與之相似。”於是封李道宗為任城王。

其後,東突厥與梁師都相互勾結,侵擾唐境。

李道宗采取據城固守、待敵懈怠的策略,一舉擊敗東突厥,並向北開拓疆土千餘裏。

武德八年(625 年)的七八月,東突厥再次分路南下攻擊騷擾唐朝邊境。李道宗率軍擊敗了來犯靈州的突厥軍,鞏固了唐王朝的西北邊疆。

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宮城的玄武門附近射殺了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不得不將軍政大權交給秦王李世民。三天後的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說:

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626 年)八月,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他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貞觀。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 年),李道宗被授官鴻臚卿,其後曆任左領軍、大理卿。

在唐太宗即位之初,活躍在西北邊疆地區的突厥、吐穀渾經常侵擾唐境,他們燒殺搶掠,嚴重破壞了邊境的安定。唐太宗任李道宗為靈州都督,讓他帶兵與突厥作戰,以穩定西北邊境的局勢。

突厥是曆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

〔清〕姚文翰《曆代帝王像》 唐太宗李世民突厥的先世,一說源自丁零(鐵勒)。南北朝時的鐵勒,原住在葉尼塞河上遊,後南遷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突厥是鐵勒的一部,以狼為圖騰,最早居住在準噶爾盆地以北,後來又遷移到吐魯番盆地西北的博格多山麓。

5 世紀中葉,柔然汗國的勢力到達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的北部,突厥族人不得不受柔然汗國的役屬,並被迫遷居到金山(今阿爾泰山)西南麓。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突厥族人用來命名其部落。突厥以善鍛鐵而被柔然稱為鍛奴。

6 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進獻方物。546 年,突厥合並鐵勒部五萬餘落(戶),勢力逐漸強盛。552 年,突厥又大敗柔然,並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製政權。

突厥帝國最盛時,其疆域東至遼海(今遼河上遊),西瀕西海(今裏海),北至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南臨阿姆河(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之間)南。

隋朝初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貞觀三年(629 年)十一月,東突厥侵擾河西走廊。唐太宗命任城王李道宗作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同時命並州都督李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分六路共同反擊突厥。各路兵馬共十餘萬,皆受李靖節製。

貞觀四年(630 年)二月,李靖率領所部大破頡利可汗部。頡利可汗逃往其同母弟阿史那蘇尼失處,打算投奔西北的吐穀渾。三月,李道宗領軍進逼,讓阿史那蘇尼失交出頡利可汗,阿史那蘇尼失隻能舉兵投降。李道宗俘獲頡利可汗並送回了長安,東突厥隨之滅亡。李道宗因為有功,被賜封六百戶,並召拜為刑部尚書。

沒過多久,李道宗犯了貪贓枉法之罪。唐太宗知道後,就生氣地說:“我擁有四海之富,士兵戰馬如林,如使車轍之跡遍布天下,不停止地遊玩觀賞,哪怕是再險要的奇珍異寶,還是海外的珍饈美味,難道不能得到嗎?隻是因為勞累民眾而自我作樂,因而我不願意為之。人心不知滿足,應當以義加以節製。如今道宗已封王爵,賞賜很多而貪求不止,豈不是令人鄙棄啊!”

於是,李道宗被罷免了官職,其封地也遭到削除,隻能以郡王的身份遣返回家了。可是,他又很快被召為茂州都督,還未出行,又改任為晉州刺史。

貞觀十八年(644 年)二月,唐太宗出兵征討高句麗,他先派營州都督張儉率領輕騎渡過遼河偵察形勢。張儉十分畏敵,不敢深入其境。在朝堂上,李道宗奏請率領百騎前往,唐太宗表示同意,並與他商討返回的日期。李道宗說:“臣請用二十天奔走趕路,留十天觀覽山川形勢,然後回來麵見天子。”

唐太宗同意了。李道宗隨即喂飽戰馬,備好行裝,接著深入敵境,觀察險要的地勢,並挑選紮營布陣的便利之處。就在他將要返回時,不巧被高句麗軍隊察覺,歸路被切斷。但是,聰明的李道宗另走小路,成功避開了高句麗的堵截,並按期拜見了唐太宗。唐太宗誇讚李道宗說:“周朝時的著名勇士夏育、戰國時衛國武士孟賁的膽量,恐怕都沒有你高吧!”為了表彰李道宗的功績,唐太宗賜予他黃金五十斤,絹帛一千匹。

後來,唐將李勣采用疑兵之計,秘密北上,帶領大軍於四月初一渡過遼水,深入高句麗境內。高句麗的將領們都非常害怕,他們都閉門自守。

四月初五,李道宗率領數千人馬到達蓋牟城,他派折衝都尉曹三良率領十餘騎兵來到城門前叫陣,高句麗守軍不敢出戰。十五日,李道宗、李勣合兵攻打蓋牟城。二十六日,他們攻取該城,俘虜兩萬餘人,獲糧食十餘萬石。

隨後,李道宗進至遼東城下,高句麗派步騎兵四萬餘人救援。由於李道宗隻有四千騎兵,軍中的將領都認為眾寡懸殊,不如挖深壕溝、加高壁壘進行堅守,等候大軍到來時再戰。李道宗卻力排眾議,卻說:“不可!賊人遠道而來,其兵必定疲憊,我軍定能一鼓作氣將其摧毀。我等既為前軍,就應當掃清道路以迎大軍到來,還等待什麽呢?”

經過這樣的一番鼓舞,李道宗手下的將士士氣大增,他們主動出擊,與高句麗軍展開了激戰。然而,打頭陣的行軍總管張君乂交戰不利,不得不敗退。

於是,李道宗收集散兵,登高觀察敵陣,他見高句麗軍隊陣形混亂,於是率領幾十名驍勇騎兵衝擊敵陣。另一位將領李勣聞訊,迅速前來領兵助陣,唐軍很快就大敗高句麗軍,斬首級千餘。

幾天後,唐太宗禦駕渡過遼水,駐紮在馬首山(在今遼寧遼陽西南),他對李道宗的英勇大為讚賞。

隨後,唐朝大軍進至安市城(在今遼寧海城市營城子村),但是久攻不下。李道宗率部在安市城東南築土山,一步步逼近安市的城牆。他率領士卒們輪番作戰,每日高達六七次。他用衝車和石塊撞開了安市的城牆垛,但城中的高句麗守軍隨即用木柵欄來堵住了缺口。在戰鬥中,李道宗的腳部受傷了,唐太宗親自為他針灸護理,並賜給他禦膳。唐軍晝夜不停地加築土山。六十餘日之後,土山頂離城隻有幾丈,可以俯瞰城內了。

此時的李道宗,讓果毅都尉傅伏愛領兵駐守在山頂,以防備高句麗兵突襲。可是,傅伏愛卻擅離職守,讓數百名高句麗兵搶占了土山。唐太宗大怒,將傅伏愛斬首示眾,命諸將攻城。但是,唐軍連攻三天也未能奪回土山。李道宗光著腳來到唐太宗的麾旗下請罪。唐太宗說:“你的罪按律應當處死,但朕認為漢武帝殺掉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視。況且你有破蓋牟、遼東的功勞,所以我就赦免你罷了。”

回到長安城以後,唐太宗又讓李道宗帶兵前往北方邊境,與薛延陀部作戰。薛延陀是鐵勒的一支。

李道宗不負所托,滅掉了薛延陀。

李道宗不僅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也有著識人的智慧。大將侯君集,認為自己戰功卓著,但沒有獲得足夠高的爵位,心中對唐太宗頗為怨恨不滿,常常口出狂言。李道宗從容地對唐太宗說:“君集智小而言大,必為禍首。”

唐太宗問李道宗:“為什麽說侯君集必會謀反呢?”

李道宗回答說:“我看見他有忌妒之心,對自己的功勳也很自負。他常常因為自己的地位在房玄齡、李靖之下而感到恥辱。他雖然官至尚書,但依然懷有鬱鬱不平之氣啊!”

唐太宗說:“君集確實有功勞,也有才幹,我怎會吝惜爵位呢?他隻是還未輪到像房玄齡、李靖一樣罷了。你不應該隨意猜測他,讓他猜疑自危。”

不久,侯君集謀反事發,唐太宗笑著對李道宗說:“正如你所推測的那樣啊!”

貞觀二十一年(647 年),李道宗因為身體不適,請求做閑職,於是轉為太常卿。這時期的李道宗品行端正、禮賢下士、寬宏大量,唐太宗也對他刮目相看。唐太宗在晚年還曾評價說,李道宗是與李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著名戰將。

貞觀二十三年(649 年),唐太宗生了重病。他自知時日不多,就命令太子李治代理國事。隨後,唐太宗在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駕崩。唐太宗駕崩後,太子李治即位,他就是唐高宗,他改元次年年號為永徽。

永徽四年(653 年)二月,房玄齡次子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因為謀反被殺。這一謀反案也牽連了眾多的皇親國戚,其中包括長孫無忌、吳王李恪,以及與長孫無忌結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這場血雨腥風的權利鬥爭中,李道宗受到牽連,被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李道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歲。

不過,後來武則天得勢,李道宗又被追複爵邑。

由此可見,李道宗在唐王朝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受尊重的。因此,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自然也受到了人們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