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公主,功在千秋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親,為曆史上唐蕃關係的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首先,伴隨著唐蕃古道的形成,唐蕃之間的政治經濟聯係不斷加強,尤其是唐蕃使臣的相互往來逐漸頻繁起來了。

據後世有關資料統計,自從唐太宗貞觀八年634 年)吐蕃首次遣使入唐,至9 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潰,在兩百多年間,唐蕃雙方往來使臣多達兩百多次。

這中間有朝貢、議盟、盟會、修好、和親、告喪、吊祭、封贈、求請、報聘、慰問、約和等諸多表現漢藏團結友好的活動,其中對漢藏關係影響最大、曆史意義最深的來往就是漢藏間的和親活動。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 年),唐朝文成公主和吐蕃鬆讚幹布的聯姻,標誌著唐蕃政治關係邁出了親善友好的曆史性一步。而六十九年後金城公主再次入蕃,則使唐蕃之間的友好關係得到了延續和進一步發展。

雙方頻繁的往來,在增進漢藏民族間了解的同時,也增進了兩個民族間的友誼和融合。

如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 年)、十九年吐蕃使者名悉臘和唐使皇甫惟明、崔琳等在長安和邏些的出使活動,就為開元二十二年赤嶺劃界樹碑和設置貿易集市鋪平了道路。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 年),吐蕃使者訥羅前往長安,同唐朝宰相崔植參與會盟;唐朝使者劉元鼎前往邏些,和讚普赤德祖讚舉行了會盟。這兩次會盟,對於重申“甥舅之好”和鞏固、發展唐蕃“同為一家”的親密友好關係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到了宋代時,唃廝囉政權在吐蕃故地崛起。作為當時西藏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集團,唃廝囉政權與宋朝確立了君臣關係,使藏漢民族間的友好往來得到了延續和加強。從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至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 年)的九十年間,唃廝囉向宋朝進貢達八十次之多。

到了元代,包括後來西藏在內的藏族聚居區全部納入了中央王朝的統一管轄中,藏漢人民的交往和團結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明朝時,藏族聚居區僧俗首領對朝廷的朝貢往來更為常見,甚至由於藏區的朝貢過於頻繁,明朝政府不得不作出限製性規定。當時藏漢之間的來往也是非常普遍的。

到了清朝,藏傳佛教領袖達賴喇嘛、班禪兩大係統的轉世製度得以確立,新達賴喇嘛、班禪的確立都必須得到清朝皇帝的批準。達賴喇嘛、班禪每年須各遣使者朝貢一次。乾隆末年,清兵開進西藏,擊敗了蒙古廓爾喀部的侵擾,保全了中國領土的完整,解除了西藏人民的災難。

進入近代以後,在英帝國的挑撥下,西藏與祖國一度出現了不正常的關係,漢藏兩族也出現了一些隔閡。

1951 年5 月23 日,西藏和平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人民實現了當家做主,建立起了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民族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新型關係。藏族同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樣,在偉大的民族政策光輝的照耀下,邁向了幸福美滿的社會主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