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樹的蜜月之旅

鬆讚幹布雖然為了迎接大唐的文成公主,在柏海精心築館,並準備了行宮,可是柏海一帶地勢空曠、人煙稀少,並非久留之地。於是,鬆讚幹布決定帶著文成公主移駕玉樹(今青海玉樹),繼續他們的蜜月之旅。

鬆讚幹布帶領眾人翻過高聳的巴顏喀拉山,進入了位於玉樹高原的通天河畔。通天河是位於長江上遊的一條河流,當地的人將其稱為治曲,也就是犛牛河的意思。人們將通天河稱為犛牛河,源自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曾飼養了一頭善走的神牛,它身體寬碩,頭上長有兩隻大角,渾身上下長滿了又長又厚的絨毛,所以起名為犛牛。玉皇大帝經常派它去馱運東西。這頭神牛能馱也能吃,鮮草是它最喜歡的食物。

有一天,神牛馱著東西經過玉皇大帝的後花園,看到裏麵長滿了又綠又嫩的鮮草,實在忍不住就進去吃了個精光,把玉帝的後花園都整亂了。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狠狠地踢了神牛一腳,結果踢掉了神牛嘴裏的門牙。

玉皇大帝的心頭之氣依然沒有消除,他把神牛下放到青海高原中的昆侖山上,限它在三日之內吃光昆侖山的青草。

神牛來到昆侖山之後,見這裏山高水缺,青草長得又低又矮,就覺得以自己高大的身軀彎腰啃吃,會非常吃力,在三天之內難以完成任務,於是向玉帝大帝如實匯報。

玉帝大帝一聽,再次大怒,將神牛化為頑石,打入昆侖山中。神牛變成頑石,倒也落了個自在。可是,當它看到昆侖山缺水、青草也長不高時,心裏不禁有些酸楚。

於是,犛牛便從自己的鼻孔裏噴出兩股清澈的河水,河水滋潤了這裏的山岡和草地。從此以後,昆侖山便成了美麗富饒的天然牧場,這兩股水流也在日後慢慢匯成了滔滔的通天河。

美麗的傳說賦予了通天河獨特的氣息。在玉樹草原上自西北向東南流淌的通天河,也哺育了玉樹草原的萬物。

文成公主、鬆讚幹布渡過通天河,來到了期待已久的玉樹。在藏語中,玉樹,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黃河、長江、瀾滄江均發源於玉樹境內。據後世眾多的古文化遺存和文獻記載,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古羌人在很早以前就曾在此活動。在南北朝、隋朝時期,玉樹為蘇毗國(一個大約有十萬多人口的羌人部落集團,曾經建立了國家。後被吐蕃征服,變成其屬國)、多彌國的一部分,唐朝時為吐蕃轄區。

玉樹的盛夏,是令人陶醉的黃金時節。灑脫飄逸的玉樹歌舞、精美的玉樹服飾,還有帳篷城的異彩、賽馬節的盛況,為人們展現出了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玉樹地區盛行粗獷豪放、歡快熱情的舞蹈和高亢悠揚、優美動聽的民歌。

每年的七八月份,玉樹草原牧草茂盛,一片碧綠,到處盛開著姹紫嫣紅、燦若雲霞般的各種野花。

藏族人喜歡養馬,更喜歡賽馬。玉樹地區的賽馬節是一項傳統的節日,在吐蕃盛世之時就已經產生。隆重盛大的服飾表演,往往被安排在賽馬節的最後一天,將節會的氣氛推向**。玉樹藏人的服飾非常華麗,透露著雍容大氣。男人的藏袍都以虎、豹的真皮鑲邊,顯得豪氣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