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後一戰
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 年),思恩、田州的少數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當地總督姚鏌率軍抵擋不住,緊急向朝廷打報告求援。嘉靖皇帝看到奏折後很不高興,黃綰乘機向皇帝推薦了好友王陽明。於是,朝廷頒布詔令,命令王陽明出任兩廣總督兼巡撫,率領大軍出征平叛。
廣西的叛亂在王陽明眼裏不算個事,他擔心的是朝堂之上大臣的黨爭。他想起當年在江西平叛時,那麽多人的功勞被無視,他對朝廷失去了信心。於是,他給黃綰寫了三封信,稱自己身體有病,不便去廣西平亂。
黃綰明白好友的真實想法,於是借此機會上書爭辯王陽明的功績,請求賜給王陽明鐵券和歲祿,並追獎平定寧王叛亂的功臣。明世宗答應黃綰的請求。這樣,王陽明隻得支撐起並不十分健康的身體,收拾好心情,赴任平叛。
嘉靖六年(1527 年)十二月,王陽明率領大軍來到思恩。思恩、田州兩地原由世襲的土司管理,到弘治年間,朝廷改由漢人任知府,史稱“改土歸流”。土司不服,於是起兵叛亂。
王陽明認為,雖然土司作亂罪不可恕,但“改土歸流”違背了當地的民情,於是他擬定了以和平手段解決思田之亂的策略。當地土官本來就沒有真的反叛朝廷的意思,對王陽明用兵之神更是早有耳聞,便解散了各自的隊伍,身穿囚衣向王陽明投降。
就這樣,王陽明不費一兵一卒,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思恩、田州之亂。王陽明隨即請求朝廷大量起用當地的土官,共同管理兩廣邊境。土漢並用,高度自治,這是一條被曆史所證明的明智方略。
嘉靖七年(1528 年),王陽明應思恩當地百姓的要求,平定八寨和斷藤峽的土著民族之亂。二月,王陽明率領湖廣官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剛歸降,願意立功贖罪。王陽明便命令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他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之兵進剿六寺等寨,並約好四月初二各自抵達地點。
各路官兵按約定偃旗息鼓,馳馬抵達,對叛軍進行四麵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防守。官軍攀木緣崖仰攻,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
隨後,王陽明秘密地調動諸將移兵進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叛軍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陽明的大軍打敗,潰軍被副將沈希儀率兵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全部剿滅。
經過此戰,兩江徹底地獲得了安定。這時的王陽明已經五十七歲了,過度的勞累奔波使他的肺病和足瘡加劇,以致全身腫毒,他晝夜咳嗽不停。在平定叛亂後,他幾次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並推薦勳陽巡撫林富接替自己的職位,但是等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批複。
王陽明給黃綰寫了兩封信,說的都是一件事:叛亂撫平了兩大土匪集團也被剿滅了,自己全身腫毒,早晚起臥已經很吃力,請黃綰幫忙讓朝廷盡快派官接任。自己想要立即回家養病養好病才能繼續講學傳道。
在王陽明的後半生,似乎一直在向朝廷請求回鄉中度過但是其請求都沒有得到批準。他隻想回到故鄉的山水之間,與門人自在地講學。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王陽明把奏請回鄉養病的折子附在平亂捷報之後,他或許是希望能夠多得到朝廷一些寬容和諒解。可是他的病情越來越重,聖旨卻遲遲沒有下達。他或許知道自己活著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決定不等朝廷批複便起程返家。
王陽明本是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因為反叛精神,他不按常理出牌而建立功業;也因這反叛精神,他創造了與主流意識形態的程朱理學相悖的陽明心學。
王陽明乘船向故鄉進發。當船行至廣西橫縣東部激流湍急的烏蠻灘時,船夫告訴王陽明,前麵就是伏波廟了。王陽明大驚,趕緊要求船夫停船上岸,拜謁了伏波將軍祠。之後,王陽明作了兩首詩,題為《謁伏波廟》,第一首這樣寫道:四十年前夢裏詩,此行天定豈人為!
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如同時雨師。
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
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四十年前夢裏詩”指的是王陽明在四十多年前所寫的《夢中絕句》,他沒有想到自己在幾十年後竟然真的來到了當初夢中的伏波廟。為此,他專門為當初的七絕寫了一段序:此予十五歲時夢中所作。今拜伏波祠下,宛如夢中。
此後,王陽明路過南安青龍鎮的丫山,他去山上靈岩古寺參訪。適逢寺中高僧數日前坐化,不接納客人。後來,他經過交涉方才進去。寺中有一間密室,案上有一偈語:五十七年王陽明,啟吾鑰,拂吾塵,問君欲識前程事,開門即是閉門人。
看完偈語,王陽明自覺來日不多,於是匆匆離去。嘉靖七年(1528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陽明乘坐的船到了江西大餘的青龍鋪,這時的王陽明已經奄奄一息了。在夜裏,他從一個美得出奇的夢中醒來,讓人幫自己更換了衣冠,倚著一個侍從坐正了,就這樣坐了一夜。
第二天淩晨,在當地任職的弟子周積前來探望王陽明。這時,王陽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睜開眼,極其虛弱地說:“我要去了。”
周積無聲地落淚,問:“老師有何遺言?”
船裏靜得隻有王陽明沉重的呼吸聲。他用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力氣向周積笑了一下,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話畢,瞑目而逝,終年五十七歲。
王陽明最後歸葬於紹興城南洪溪。他的靈柩所到之處,不僅他的弟子們哭得感天動地,各地官員百姓也無不頂香祭奠。
此情此景,天亦動容。
當王陽明的死訊傳到京城時,朝中小人卻上奏世宗稱王陽明擅離職守。於是,朝廷下詔停止王陽明子嗣的世襲待遇。良知學說也被宣稱為偽學。
直到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 年),王陽明的功勞終於得到朝廷的肯定。朝廷追贈他為新建侯,諡“文成”。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 年),朝廷將王陽明配祀孔廟,稱“先儒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