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

二十四功臣留像淩煙閣

貞觀十七年(643 年),大唐疆域一再拓展,百姓的生活十分富庶安定。一天,唐太宗向魏徵詢問自己是否能稱得上他所說的明君了。魏徵慎重地說:“大唐現在算得上強盛了,但是近幾年皇上有些誌得意滿,處理政事不再像早年那麽認真,生活上也有趨向奢靡的傾勢,千萬不能因此壞了您一世的英名呀。”唐太宗對魏徵的勸誡十分誠服,接著又說起想給對建國有重大功勳的大臣畫畫像,放在淩煙閣,以便流傳到後世。

淩煙閣是皇宮內三清殿旁一個清靜的閣樓,唐太宗命禦用畫師閻立本繪出24 位功臣的畫像放置在淩煙閣內,他時常前往懷舊。

淩煙閣內的24 位功臣,第一個是趙公長孫無忌。他是長孫皇後之兄。他自幼與後來即位為唐太宗的李世民是好朋友,在李淵於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他與李世民一同經曆過多次戰役,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是唐太宗最為信賴的臣子之一。唐太宗曾說過,自己能得到天下,大半是長孫無忌的功勞。唐太宗駕崩前命他輔佐唐高宗,後來他因為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失寵,被誣陷謀反而自殺。

第二個是趙郡王李孝恭。他的父親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唐朝建立後,唐高祖命李孝恭管理巴蜀一帶。唐高祖派李靖幫他消滅蕭銑、輔公佑的軍隊,收複長江以南。唐太宗登基後,李孝恭上交實權,每日飲酒作樂。貞觀十四年(640 年),暴病身亡。

第三個是蔡公杜如晦。他經房玄齡推薦給秦王李世民後受到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他助唐太宗得天下,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貞觀四年(630 年)病故,年僅46 歲。

令唐太宗萬分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第四個是鄭公魏徵。他是有名的諫臣,終生深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642 年)病故。

第五個是梁公房玄齡。他原是秦府幕僚,善於謀略。

唐太宗登基後被任為宰相,被比為漢之蕭何,是唐太宗最為信賴的人之一。貞觀二十二年(648 年)病故。

第六個是申公高士廉。他是長孫皇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也是他們的撫養人。

第七個是鄂公尉遲敬德。他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唐鄭決戰時單騎救主,以勇將著稱。玄武門之變中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突厥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第八個是衛公李靖。他協助李孝恭收複長江以南。

後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又掛帥出征,消滅吐穀渾勢力。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

第九個是宋公蕭瑀。他是隋煬帝的蕭後的弟弟,隋朝的重臣。後歸附唐朝,被唐高祖重用。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唐太宗,仕途沉浮。唐太宗評價他“疾風知勁草,板**識誠臣”。

第十個是褒公段誌玄。他是唐高祖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是首義功臣。參加多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他拒絕李建成、李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唐太宗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642 年)病故。

第十一個是夔公劉弘基。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時,劉弘基負責招募勇士立有大功。在霍邑之戰中斬隋主將宋老生。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滅薛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後配合秦王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唐太宗遠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第十二個是蔣公屈突通。他原是隋朝大將,戰功赫赫。降唐後被封為兵部尚書。滅王世充,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627 年)病故。

第十三個是勳公殷嶠。他是唐高祖李淵舊部,於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他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重被任用。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淩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第十四個是譙公柴紹。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的丈夫。參與過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638 年)病故。

第十五個是邳公長孫順德。他是長孫皇後的叔叔。

太原起兵時,他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病故。

第十六個是鄖公張亮。他在房玄齡、李勣的推薦下入李世民幕府。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唐太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唐太宗征高麗而立功。貞觀二十年(646 年)謀反,受誅。

第十七個是陳國公侯君集。他任秦王幕僚,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他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穀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他在唐太宗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唐太宗擁立李承乾,事泄被殺。

第十八個是郯公張公謹。他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秦王幕府。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唐太宗登基後,任他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39 歲。

第十九個是魯公程知節。他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後因不滿王世充,與秦叔寶一同降到李世民軍下。經曆多次戰役及玄武門之變。

他於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被免官,後病故。

第二十個是永興公虞世南。他本是秦王幕僚,在李世民即位後繼續盡心輔佐,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638 年)病故。

第二十一個是渝公劉政會。他是唐高祖李淵任太原太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是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他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給李淵,在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635 年)病故。

第二十二個是莒公唐儉。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與李淵亦是朋友。他參與了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被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第二十三個是英公李勣。李勣即徐世勣、徐懋功,又稱徐茂功,後賜姓李,為李世勣,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改名為李勣。他原為瓦崗軍大將,年少時跟隨翟讓起兵,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李勣成為獨立勢力,但他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唐高祖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他因父親被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後來密謀暗殺竇建德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秦王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16 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唐太宗進攻高麗。唐太宗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像於淩煙閣。滅高麗後次年(669 年)病逝。

第二十四個是護公秦瓊,也就是秦叔寶。他與秦王李世民一起參與多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後因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638 年)病故。

唐太宗不愧被稱為一代聖帝,與前朝的任何一個皇帝最大的不同點是,他不僅有唯才是用的賢明,而且時時不忘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臣子,堅決不做“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隻能與功臣共苦而不能同甘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