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避免了一次內戰危機
王羲之退隱山林後,曾經設法調停了謝、王兩大家族和桓溫之間的衝突,硬是把國家從毀滅性的內戰邊緣拉了回來。
桓溫自從打垮了政敵殷浩之後,聲勢大振,手上又掌有兵權,因此越來越驕悍,又漸漸地暴露出了反叛的跡象。
這時,東晉的政權已差不多掌握在了謝氏家族的手中,他們為了保全自己得來不易的勢力,便把素來剛愎自用的謝萬外調,出任河南領軍,準備用他來牽製桓溫。在這種情勢下,內戰一觸即發。
這種政局變動使仍熱切關心國事的王羲之非常焦慮憂急,他曾對友人說:“這樣下去怎麽得了!百姓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眼下又要引起一場內戰。同為朝臣,為什麽要互相殘殺呢?難道不能彼此消除仇視,共同為國家朝廷效忠嗎?”
友人勸道:“你現在已經退隱了,何不喝喝酒、賞賞花,卻非要操這份心!”
王羲之苦笑道:“你這話說得容易。國家動**不安,你我能夠悠閑地喝酒賞花嗎?何況,如果局勢惡劣,王氏家族一定也會插一腳,到時我也難免會被殃及。”
王羲之分別給桓溫、謝萬去信,巧妙地做了周旋。最終,桓溫的戒心消除了大半,謝萬也勉強接受了暫不動兵的建議。
這一場幾乎爆發的內亂,就這樣平息了下來。但從其中可以看出,處在政治夾縫中的王羲之,為了獲得敵對雙方的諒解是如何地努力。王羲之想不明白的是,這些爭權奪勢的人難道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難道他們不知道一旦內亂發生,外族必會趁機入侵,那時國家滅亡了,奪權成功的一方又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好不容易逃過了這一次的政治鬥爭,王羲之更加忘情於山水了,他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遊覽了各地名勝。他曾經寫了一封長信給謝萬,大談遊山玩水、植桑種麻、含飴弄孫的樂趣,表示自己年歲已大,不願再廁身於政治中了。
最後又鄭重聲明:“老夫誌願,盡於此矣。”王羲之想借謝萬來向那些當權和爭權的大族表明自己的心跡,以免在暮年還要被卷入政治的鬥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