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病北上
1924 年10 月,北京政局發生了變化。直係軍閥將領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戰事正酣之際,突然從前線回師北京,發動政變,推翻了直係軍閥控製的中央政府,囚禁了通過賄選當上總統的曹錕。於是,北方出現了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三派力量既聯合又相互爭奪的局麵。
馮玉祥受時代思潮的影響,致電孫中山邀請他北上,商討解決時局的辦法。對此,段祺瑞、張作霖也表示歡迎。
這時孫中山已經得了肝病,健康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有些同誌認為,北方軍閥靠不住,段祺瑞、張作霖都是反複無常的人,去了恐怕有危險。何況孫中山又有病,長途跋涉會使他的病勢加重。
盡管北上充滿了危險與艱辛,孫中山當時的身體也不好,但是為了爭取和平解決時局的可能性,他還是毅然接受了馮玉祥等人的邀請,抱病北上。
11 月10 日,孫中山先生發表了《北上宣言》,提出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軍閥製度,要求召開國民會議,實現中國的統一。
11 月13 日,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以及汪精衛、李烈鈞、戴季陶等人乘永豐艦離粵北上。
離開黃埔以後,孫中山乘永豐艦到達香港,又從香港乘船於17 日到達上海。在上海碼頭,歡迎他的人有數萬,“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歡迎孫中山先生”的口號震耳欲聾,此起彼伏。
在離開廣州前,孫中山對外國記者談話說:“帝國主義不僅是我們走向獨立自由道路上的主要障礙,而且是中國反革命當中最強有力的因素。”在孫中山途中抵達上海的時候,英國的《字林西報》竟然發表短論說:“上海不需要孫中山,應阻止他登岸。”
對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孫中山立即做了堅決反擊:上海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是這裏的主人,住在上海的外國人都是客人。主人在自己的領土上無論幹什麽,客人完全不能幹涉。
北京、上海之間的交通斷絕,孫中山決定經日本去天津。11 月23 日,抵達日本長崎,他接見了新聞記者。28 日,出席了神戶各商業團體、旅日華僑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了演說。
12 月4 日,孫中山乘坐“北嶺九號”輪船由日本渡過黃海抵達天津,碼頭上迎接他的人有兩萬多,不少市民自動地為他張燈結彩,燃放鞭炮。由於一路顛簸,又受了風寒,肝病發作,到達天津之後,孫中山就已經一病不起了。
就在孫中山北上的途中,北京政局發生了變化。段祺瑞將馮玉祥排擠出京,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的身份控製了北京政權。段祺瑞上台後,為了與孫中山的國民會議主張相對抗,為了取得外國政府的承認,於12 月6 日發表了致外國使團書,公然宣布承認曆年來和各個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12 月24 日,段祺瑞正式公布,要召開善後會議,來解決國家大事,將廣大工農群眾、人民團體排除在會議之外,參加會議的絕大多數是封建官僚、軍閥和投機政客。他想利用善後會議來取代國民會議,和孫中山對抗。
對於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孫中山堅決抵製,他多次發表談話批駁段祺瑞善後會議的主張,並決定國民黨堅決不參加善後會議。
12 月30 日,孫中山抱病乘車到達北京,段祺瑞派出代表葉恭綽、許世英去迎接。孫中山質問這兩個代表:“聽說段祺瑞要承認不平等條約,可有此事?”
兩個代表證實了這個傳說。孫中山勃然大怒,厲聲說道:“我在外麵要廢除那些不平等條約,你們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條約,這是什麽道理呢?你們要升官發財,怕那些外國人,要尊重他們。既然如此,為什麽還來歡迎我呢?”
問得兩個代表無言以答。過了一陣,他們膽怯地勸孫中山不要過分“激烈”,免得惹怒洋人。
孫中山不屑地回答說:“假如不打倒帝國主義,我就不革命了!”
當日,在住進北京飯店之後,孫中山發表了一個書麵談話,接著又發表了《進京宣言》,重申他入京的目的“非爭地位權勢,乃為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