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二次革命”

1912 年7 月26 日,袁世凱不顧議會反對,出動軍警威脅參議院同意陸征祥出任國務總理。麵對袁世凱的專權,原本在唐紹儀內閣任農林總長的宋教仁,深感必須組織一個強大的政黨,造成兩黨通過競選輪流執政的製度,以把國家引向憲政軌道。

當時,南北小黨共有數百家之多,其中統一共和黨是參議院中的另一大黨,極其不滿陸征祥組閣,深感有擴大力量的必要,提出與同盟會合並的願望。經幾次商談後,合並之事進展頗為順利,國民公黨也表示願意加入合並,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得知三黨將合並,也表示願加入合並談判。

於是,統一共和黨、同盟會、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五個政黨合並,改稱“國民黨”。8 月25 日,在北京虎坊橋湖廣會館召開了國民黨成立大會。這一天正是孫中山來到北京的第二天。在會議選舉中,孫中山以1130 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理事長。孫中山力辭不就,於是,國民黨中央決定讓宋教仁代理。

袁世凱害怕他騙到手的權力被宋教仁用合法的手段再拿回去。於是,他授意內閣總理趙秉鈞收買刺客,跟蹤宋教仁,伺機向他下手。

1913 年3 月20 日晚上,宋教仁趕赴上海車站,打算坐火車去南京時被刺殺。

宋教仁被害的殘酷現實,使孫中山認清了袁世凱的猙獰麵目。他意識到,袁世凱就是共和民國的最大威脅,不打倒他,中國就會重新走回專製獨裁的黑暗時代。

因此,孫中山急忙從日本趕回國,召集同誌商議發動反袁的“二次革命”。從此,孫中山走上了捍衛共和民國的鬥爭曆程。

1913 年秋,孫中山決心要締造一個組織堅強的中華革命黨。但是,孫中山的誓詞,遭到了幾位老同盟會中堅人物的反對。

對於孫中山以武力討伐袁世凱的正確主張,國民黨的上層領導開始並不支持。不少人軟弱退讓,遲疑不決。這一點被袁世凱看透,他的氣焰更加囂張起來,悍然下令把一批國民黨官員,如江西省都督李烈鈞、安徽省都督柏文蔚、廣東省都督胡漢民等給罷了官,並派兵向南方的國民黨人發起武裝進攻。大勢所迫,國民黨人不得不起來應戰。

7 月12 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打響了“二次革命”

的第一槍。

在上海的孫中山,號召南京、上海等地緊急行動起來,配合李烈鈞的行動。接著,江蘇、安徽、廣東、福建、湖南、重慶等省市相繼宣布獨立。

7 月下旬,孫中山通電全國,聲討袁世凱反對革命的罪行,要他引咎辭職;不然的話,孫中山將以過去“反對君主專製之決心”,來推翻袁世凱的反動統治。

8 月初,孫中山離開上海,打算去廣東直接領導討袁戰爭。

帝國主義積極支持袁世凱,給他錢,派軍官、兵艦幫助北洋軍攻打討袁軍。

思想、軍事準備都不足的南方各省的討袁軍,招架不住北洋軍的反撲;國民黨政府又渙散無力,不能發動和組織群眾,最終導致獨立的省市先後被北洋軍攻陷。

在去廣東的途中,孫中山了解到形勢的不利變化,去廣東已不可能,他隻得轉赴日本。

9 月1 日,討袁軍的最後據點南京陷落。

孫中山為搶救辛亥革命成果而發動的“二次革命”,不到兩個月時間便被中外聯合的反動勢力打敗了。

這次失敗,給亡命日本的革命黨人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雲,種種灰心,互相埋怨。但是,孫中山毫不氣餒,他耐心地鼓勵革命黨人振作起來,恢複以往的朝氣。這年年底,他函告南洋的革命同誌:

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乎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惡消長之天理,則終有最後成功之一日。

孫中山眼光遠大,對未來抱有必勝的信心,他指出,即使在自己這一生革命也難成功,但四萬萬民眾總有站起來的,一定不要害怕。

孫中山也敏銳地看出,複雜、渙散的國民黨已經不能承擔號召和聚集革命力量的曆史任務。於是,他召集在東京的部分革命黨人,總結經驗教訓,準備重新建黨,重整旗鼓,進行“三次革命”。

在“二次革命”失敗的責任問題上,以及在革命黨人未來的行動方針上,兩位革命領袖——孫中山、黃興——發生了重大分歧,黃興帶領一批主張緩進的同誌組織了歐事研究會,而孫中山則帶領一批激進的同誌組織了中華革命黨。

1914 年夏,建新黨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孫中山便於6 月22 日在東京召開了中華革命黨第一次大會,流亡到日本的八個省革命黨人出席。大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理。

7 月8 日,中華革命黨宣布正式成立,有三百多人參加了成立大會。孫中山在會上宣誓入盟,正式就任中華革命黨總理的職務。

孫中山手書的《中華革命黨總章》也在大會上公布,其中規定,黨的宗旨是實行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目的是掃除專製政治,建立完全的民國;至於民族主義,孫中山認為清帝已經退位,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大會決定在海內外設立黨的支部,國內支部的任務主要是從事武裝討伐袁世凱,國外支部的任務主要是籌集經費。

遺憾的是,孫中山的政治綱領、鬥爭目標,僅僅局限在“反袁”和實現“共和”這種比較表麵的層次上,沒有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徹底綱領,使封建主義得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維持局麵,鎮壓革命力量。此外,再加上在重新建黨過程中有些做法不大妥當,比如把黨員分等級,入黨的人要按手印,絕對服從總理等。這就使得,這個黨像是在惡劣環境下出世的早產兒,沒有多大生命力。孫中山想通過重新建黨來重振雄風、再舉革命的願望,隻有再次落空了。

後來,孫中山總結這次重新建黨的經驗教訓說,從前在日本,曾經想改組,就是因為沒有辦法。

接下來,孫中山從失敗當中進一步認識到武裝的重要性。

9 月,孫中山親自為中華革命黨擬定了《革命方略》,還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同廖仲愷等商量組建革命軍隊問題。不過,這個重要問題實際上並沒有落實。反袁的手段,仍然主要是組織局部暴動的方式,沒有什麽大的成效。這一點孫中山自己也發現了,他想采用一些新的做法。

1915 年夏末,孫中山派出他的許多重要助手分別去做地方軍隊將領的工作,爭取他們把槍口對準袁世凱,結果也收效不大,最後都失敗了。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的鬥爭,一再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