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饑似渴地苦讀

孫中山脫險後,一直到1897 年6 月都在英國。

在孫中山被釋放之後,清使館仍然雇用司賴特偵探社的偵探繼續監視他的行動。但是,孫中山在倫敦暫住的時間裏,似乎並未讓偵探們有什麽收獲。1897 年4 月18 日,偵探們給清使館的報告寫道:

截至我們現在寫信時為止,他的行動有規律,幾乎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圖書室、覃文省街46 號、霍爾龐郵局去。

在大英博物院圖書室,他不變的總是進閱覽室,並停留幾小時。偶爾為了要吃些點心,就到布萊街金穀麵包公司去;之後,有時仍回大英博物院圖書室。

6 月24 日,偵探又寫報告說:

此人經常到大英博物院圖書室,在那裏停留至下午19時或20 時。

在這段時間裏,孫中山如饑似渴地研讀了大英博物院所藏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農業、畜牧、礦業、機械工程等各類書刊,苦苦探尋救國的真理和道路。

晚上,孫中山讀得疲倦了,就伏在桌上睡一會兒,醒來又繼續攻讀。孫中山的苦讀,是革命需要,也是他的一種嗜好。他自己曾說過: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隻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

孫中山的日常生活非常樸素,茶、煙、酒一點不沾,飲食以素食為主,連蛋類也少吃;隻有書,不能須臾缺離。有一陣子,他吃飯的錢快用完了,一些中國留學生湊集了三四十英鎊給他。不到三天,他把這些錢幾乎全部用來買了《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富蘭克林自傳》等新書。

康德黎博士十分稱讚孫中山的求知精神。他說:“孫逸仙沒有浪費一分鍾時間去玩樂;他總是不停地工作,閱讀一切學科的書籍,並且仔細地、堅持不懈地加以研究。很少有人在追求知識上達到他那樣的程度。”

在倫敦,孫中山還同一些流亡英國的外國革命者進行了大量接觸,互相交流看法。孫中山告訴俄國的同事說,改良主義不中用,必須用武力推翻清朝統治。

孫中山研究和考察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問題發現,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社會貧富矛盾日益尖銳。英國發生了政府調動軍隊鎮壓工人罷工的事情,孫中山設想通過民生主義來解決這個問題。盡管想通過資本主義製度本身來避免其弊端是一種幻想,但孫中山看到了資本主義製度本身的“禍患”,想采取措施防患於未然則是難能可貴的。

孫中山讀書、考察都有的放矢,他的“的”就是中國革命問題。1897 年3 月1 日,他在《雙周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革新黨呼籲英國保持善意的中立》的文章,認為中國落後的根源是滿、漢聯合的統治集團。

一個任人唯親、賣官鬻爵的政府,既不能使國家現代化,又不能保衛它的領土免遭侵犯。如果期待李鴻章通過搞洋務來改造中國,那就等於期待“用銀餐具把食人變成素食主義者”。

孫中山斷言,“隻有徹底推翻目前這個極端腐敗的政權,由漢人建立一個好的政府和廉潔的行政機構”,中國才有出路。

由於倫敦的華僑、中國留學生很少,孫中山決定前往日本,因為那裏與中國近,消息靈通,便於籌劃未來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