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香港求學

1883 年11 月,孫中山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告別好友,乘船來到香港,進入了英國基督教聖公會辦的中等學校——拔萃書院,繼續他的高中學業。同時他還利用課餘時間,跟一個叫區鳳墀的基督教華人傳教士補習國文。

不久,經區鳳墀介紹,孫中山結識了美國牧師喜嘉理。這年年底,孫中山和從上海來香港的好友陸皓東,在香港的美國綱紀慎教會禮拜堂受洗成為基督教徒,主持受洗儀式的就是喜嘉理牧師。

孫中山受洗登記冊上署名為“孫日新”。“日新”二字取自《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他給自己起的號,也是他的教名。

後來區鳳墀用“日新”的粵語諧音又給孫中山多起了一個號,叫“逸仙”。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孫中山都是用的這個號。

1884 年4 月,孫中山又轉學到香港的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繼續求學。

中央書院建於1862 年,是香港第一所由英國當局所辦的官立中學,也是一所新式英語學校,校長、教員均來自英國著名大學,他們的思想都很民主、開放。這是一所十分優良的學校,教學質量很高,中國近代有不少著名人士都曾在這個書院求學。

在中央書院,孫中山認真學習各類課程、攻讀中外文書籍,加深了對西方科學、社會、政治製度的認識,尤其是對英國國會的發展、王權與人民的鬥爭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故事、19 世紀歐洲的革命等都有了深刻了解。

像在檀香山時一樣,孫中山仍然學習很努力,白天專心聽課、認真複習,夜晚還請人輔導。在全班學生中他的英文最好,深得教師們的讚許。

孫中山勤學好問,常對人說:“學問學問,不學不問,怎樣能知?”他愛讀諸子百家的著述,涉獵群書,知識麵廣,因此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通天曉”。

學校的一切都很順心,孫中山心中自然也十分舒暢。

1884 年11 月,孫中山忽然接到大哥的信,說檀香山的生意做失敗了,如今需要資金,因過去有些財產登記在了他的名下,需要他前去協助。接到信後,孫中山隻好前往檀香山。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孫眉從父親的來信中得知,孫中山在翠亨村搗毀神像,引起眾怒,不得不避走香港。如今他又在香港正式受洗,入了基督教。孫眉認為,弟弟的這些活動都是胡作非為。孫眉覺得,弟弟之所以如此膽大,如此不聽話,一定是因為他仗著自己有錢;這筆錢留在弟弟手裏很危險,說不定將來會闖大禍,連累家人。孫眉真後悔把一部分財產劃給了弟弟,決心收回這部分財產。但律師告訴孫眉,這筆財產既然已經過戶給了弟弟,契據上有弟弟的簽字,要收回也得由弟弟自願放棄,親筆簽字才行。沒辦法,孫眉隻好寫信給弟弟,謊稱生意失敗,喚弟弟來檀香山。

等孫中山到了檀香山後,孫眉向弟弟說明了這一切,然後歎氣道:“不是哥哥不心疼你。我給你一部分產業,是想讓你回去以後成家立業,為祖上爭光,不是讓你拿來闖禍的。我擔心,你手裏有了錢,將來會闖更大的禍,以致連累全家的人,所以我打算把這部分產業暫時收回,等你以後改正了再說。”

像絕大多數中國傳統家庭一樣,孫中山的父母、哥哥孫眉都希望孫中山走一條循規蹈矩的、安分守己的路。

孫眉的一番話,說得推心置腹、語重心長,可孫中山聽來卻很不是滋味。他覺得自己做的事都是正事,並沒有胡作非為,更沒有仰仗自己有錢幹什麽壞事。

孫中山知道,錢對於他來說確實很重要,沒有哥哥給的這筆錢,他無法繼續念書,前途將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孫中山也明白,這筆錢是大哥給的,大哥有權收回去,何況大哥這麽做本意是為了他好,他不願得罪大哥。所以,孫中山毫不遲疑地決定將那份財產歸還給大哥,並隨同大哥辦妥了退還手續。

接下來,孫中山被哥哥留在店裏幫忙做生意。但是,孫中山在僑民中繼續談論改變中國政治的話題,而學做生意也非他的本意,店裏夥計也對他的政治熱情十分不解,甚至有些厭惡。

孫中山無法忍受這一切,幾個月後便向哥哥提出回香港繼續上學。

1885 年4 月,孫中山乘坐客輪經日本回國。

孫中山本來是想在翠亨村休息一下以後,馬上到香港中央書院去複學,不料一到家就接到了父親讓他馬上結婚的命令。

孫中山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被搞得暈頭轉向。後來他才知道,這也是大哥做的文章:

原來,孫中山剛一離開檀香山,大哥就又生氣又後悔,氣的是弟弟不聽他的話,竟敢自作主張;悔的是自己對弟弟責罰太嚴,有些不近人情。孫眉覺得沒有把弟弟管好,心裏很內疚,於是馬上寄來一大筆錢,讓父親為孫中山完婚。孫眉想,這也許是拴住弟弟的唯一辦法了。

孫中山拗不過,隻好奉父母之命,憑媒妁之言,於5 月26 日與同縣外望村商人盧耀顯的女兒盧慕貞結了婚。

和當時許多中國人的婚姻一樣,孫中山的這次婚姻是一樁包辦婚姻。決定婚姻的並不是要結婚的這對男女,而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雙方父母的定奪,以及媒婆那兩片能說會道、上下翻飛的嘴皮子。

同當時許多中國男人一樣,孫中山也是結婚以後才認識並逐步了解自己夫人的。盧慕貞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舊式女子,她希望過安定的日子,希望自己的丈夫要麽讀書做官,要麽務農經商,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孫中山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後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當了職業革命家,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救國救民的革命事業上,對於家庭的照顧相對比較少,而且為了革命長期流亡在外。所以,他們倆的誌趣、理想有很大的差別,加上聚少離多,長期天各一方,感情的隔閡越來越大,彼此之間徒有夫妻的名分。後來,1915 年,孫中山與盧慕貞協議離婚了。

這場婚禮讓孫中山在家裏住了三個月。他海外求學的心並沒有死,便再次離開家鄉,奔赴香港,回到中央書院複學,一直到1886 年修完了中學課程。

經過了這一係列的曲曲折折,孫中山終於認清,要實現自己的民族改良願望,隻有回到中國,去改造中國,從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