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回鄉招工

孫中山從小就表現出許多優秀的品質,但是假如他一直待在家鄉,也許永遠就是一個農民:他的眼界、他的見識、他的交往、他所接受的影響,肯定會與那時一般的中國農民沒有什麽兩樣……孫中山能夠接觸外部世界,有兩個條件:一是他的家鄉地處海邊的地理位置,當地村民有出洋謀生的傳統;另一個是他的哥哥孫眉出洋謀生獲得成功。

香山縣地處美麗富饒的珠江三角洲的南部。翠亨村距離香山縣城約六十裏。向南七十多裏就是當時處在葡萄牙殖民統治之下的澳門。東南方又隔海與英國控製的香港相望。距翠亨村不遠就是珠江的入海口之一的金星門港,這裏經常有外國輪船停泊。這樣的地理條件,使當地人更有機會接觸到外部世界。翠亨村裏十家就有七八家有人出洋謀生。這樣,孫中山小時候就能聽到一些有關外部世界的信息。不過,孫中山對西方世界的真正了解,緣於他的大哥孫眉。

1878 年—— 孫中山十二歲那年—— 6 月,闖**檀香山七年的哥哥孫眉回到家鄉。這次孫眉回鄉,一是應父母之命回鄉與同鄉姑娘譚氏結婚,二是準備招一批鄉親前往檀香山。

在檀香山那邊,經過幾年的打拚,孫眉經營的農牧業因成效顯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重視。夏威夷糖業生產發展迅速,急需大批勞力,因而,孫眉在回國前獲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許狀:多招華人來檀香山務工。

此時的孫眉不但身帶巨資,而且閱曆經驗都很豐富,與當初在老家務農的時候已判若兩人,大有衣錦還鄉之感,這在翠亨村及其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孫眉的經驗學識、對西方世界的認知,比家鄉人要豐富得多。他對外麵世界的介紹,對孫中山來說具有無可爭辯的權威性。

孫眉經常詳細而生動地向孫中山和鄉裏人介紹檀香山的景色物產,介紹他自己成功的經曆,鼓勵人們到檀香山去謀生。

孫眉對孫中山說:“到那邊去,隻要吃苦耐勞、勤奮肯幹,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

孫中山強烈要求隨大哥出洋,離開翠亨村這個落後而黑暗的地方,到那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的檀香山去。其實,村塾的學習,與孫中山的誌趣格格不入;他的興趣早就逐漸轉移到外出謀生方麵了。

但是,不管孫中山怎樣懇求,父親就是不答應。在父親看來,自己已經有兩個弟弟死在外麵,自己的長子雖然暫時風風光光地回來,但也是為生活所迫,拿著生命冒險,所以,不能讓小兒子再離開家。

不久,孫眉帶著從家鄉招募到的一百多人乘船出洋了,而孫中山則被留了下來。這讓孫中山十分失望。

哥哥走後,孫中山一直悶悶不樂,憋著一肚子的氣。孫中山渴望出洋的願望,一直沒有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