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親友離世
劉勉之先生沒有兒子,當初見朱熹勤勉好學,將來必成大器,就在他赴京趕考前將女兒劉清四嫁給了他。如今,就在朱熹馬上要步入仕途的歡慶時刻,劉勉之卻生了一場大病。朱熹得知嶽父病重的消息後,便疾速前往探視。
繼劉子翬先生去世後,紹興十九年(1149 年),劉勉之先生也悄然地離開了人世。如今,在朱熹父親托孤的三位先生中,隻有胡憲先生尚在。但是,胡憲先生行蹤不定,朱熹不能與他朝夕相處,而此時正是朱熹即將步入仕途的關鍵時期,許多的問題縈繞在心頭,讓他有些茫然無措的感覺:儒家教他致力於聖經賢傳,而禪宗卻教他捐棄書冊、清心寡欲,這兩種思想不斷地糾纏著他,使他心緒煩亂、無所適從。
雖然在長輩和親友們的眼中,朱熹登第算是苦盡甘來,之後的榮華富貴已經指日可待了,但是,朱熹並不熱衷於這些,他有著更遠大的誌向。
朱熹飽讀詩書,對於曆史也十分癡迷。當然,對於史學家司馬光更是崇拜不已。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洛陽人範仲彪來到了崇安,於是就特地前去拜謁。為了躲避禍事,範仲彪從信安來到崇安。他娶了司馬光的孫女為妻,因此收藏了很多司馬光的遺墨,並且對司馬光的家事也比較熟知。
在他們不斷交往的過程中,朱熹從範仲彪那裏了解了許多司馬光的往事。朱熹還從範仲彪那裏品讀了司馬光晚年寫作的《潛虛圖》一書。因為司馬光還未完成就去世了,所以這本書與通行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並且缺字較多。
秋去冬來,轉眼到了歲末。這一年,朱熹特別想回故鄉婺源看一看,因為故鄉是個充滿回憶的、讓人時刻惦念的地方。
回到故鄉後,朱熹深切地感受到了親戚朋友的熱情。
大家聚在一起過年,訪親拜友,熱鬧非凡。
朱熹熱情好客,喜歡結交名士。他多次拜謁了以文辭德行為鄉裏人所尊重的鍾山先生李繒。鍾山先生一生潛心研究學問,不事科舉,與朱熹的父親同屬“星溪十友”。
之後,朱熹又專程前往德興拜訪了當時著名的詩人董穎。董穎,字仲達,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 年)進士,曾官學正,與韓駒、徐俯、汪藻等人往來頻繁。董穎對朱熹早有耳聞,並見過他的習作,對他讚賞有加。他們二人一見如故,董穎將自己作的《霜傑集》三十卷給朱熹看,朱熹也為他留詩道:
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
向來無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
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
胸中合處不作難,霜下風姿自奇特。
小儒閱閥金匱書,不滯周南滯海隅。
枌榆連陰一見晚,何當挽袖淩空虛!
除此之外,朱熹還結識了祝直清等名士,他們之間不斷往來,相互切磋,同時還反複討論了學業等相關問題。
這次朱熹回到故鄉,前後有半年之久。紹興十九年(1149 年)五月,天氣轉暖,朱熹便離開婺源,返回崇安。
在歸途中,朱熹得知道謙禪師就在仙洲山,便前去拜訪了他。不久之後,朱熹收到了道謙的來信。打開信後他感到十分詫異,因為他發現這不是道謙的親筆,而是找人代書的。朱熹便預料到,道謙的病情可能已經特別嚴重了。
後來,朱熹接到了僧人帶來口信,說道謙想要見他一麵。朱熹知道情況不妙,立刻就答應了。他草草地收拾了一下,正準備出門的時候,卻被告知道謙已經去世了。
雖然對道謙的病情早就知情,但他去世的消息還是讓朱熹感到十分突然。朱熹一時還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他的心中充滿了悲傷和失望。禪學上的引路人也仙逝了,而今後漫長的求學之路就得靠他自己去摸索了。想到這裏,朱熹有些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