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嗎?
有人會說:“世上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在類型論中,“沒有相同性格的人”意味著要將地球上的所有人分類成數十億個不同的種類。要準備如此多的種類將人們進行一一對應,看起來就很難。
相反,如果是特性論,就可以簡單地將世上所有人的性格表現得很不同。
例如,假如10 種性格特性按10個階段來表示,那麽組合就是10的10次方,可能就會出現100億種表現變化。僅僅將性格特性變為12種,就會有1兆(1)種表現的變化。
如果能用小要素表現性格,就像多人物登場的遊戲一樣,那麽表現多數人物就變得簡單了。當然這是概率問題,如果找遍全世界,也許能找到數值完全相同的人。但是假如增加評價的觀點,或是增加階段,那麽組合變化就會大幅增加。
在類型論中,無論如何都會出現一些中間人物。因為並非很多人都有明確的特征。在類型論中,有時這種情況被稱作並記錄為“混合型”。
但是在特性論中,所有人都有多種性格特征,因為是用量化指標來表現的,所以說起來所有人都可以用混合型來表現。
那麽,對應遊戲的人物攻擊力、防禦力等指標的人類性格參數有哪些呢?是“開朗程度”,還是“和善程度”呢?抑或是“好性格、壞性格”呢?
雖然我們理解人的性格用量化指標來表現具有一定的便利性與優點,但是其程度到底要基於什麽來確定、如何表現才好呢?
並非特性論本身有難度。也許是因為大家不了解應該如何用特性論來表現性格,所以才無法有效地使用它。
學力可以通過語文、數學、英語之類的基準來表現特性論,遊戲人物,通過攻擊力、防禦力之類的基準來表現,那麽人的性格應該以什麽基準來表現呢?
本書將就這一點逐步介紹表現人的性格的基準概念。也許您會質疑是否有這樣的基準,但是心理學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研究,找到了判斷人類性格的“坐標軸”。全世界有很多研究都在圍繞這些“軸”進行。既有一直以來就有的概念,也有新近流行的概念。隻要理解各個“軸”的意義,就會有利於“準確”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