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謝謝”與不說“謝謝”的人

“讓人做事之後,要說‘謝謝’”。

大家也從小就反複被這樣教育吧。表達感謝之情,無論是感謝的人還是被感謝的人都會感覺心情不錯。

筆者在美國的生活雖然隻是短暫的經曆,但常常會聽到美國人很輕鬆地說“Thank you”這句話。下公交車時,大家都會向司機說一聲“Thank you”,為後麵的人推住門的或者讓路的時候,都可以聽到這句話。即便是些許的相互謙讓或是費心,人們都會輕鬆地說“Thank you”。

世上有人可以順暢地表達感謝之情,也有人無法做到。而且說起來似乎有的人會很容易在心中抱有感謝之情,而有的人卻不是這樣。這樣的個體差異也變成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感謝這種感情自古以來就是宗教思想和哲學論述的對象。在近年的心理學中,“感謝”受到關注也因為它被當作對感情、他人的積極表達。

回顧當日,心中抱有感念。日複一日地重複,一旦形成培養感謝之情的習慣,就會帶來一些效果,不僅精神麵貌會更好,身體狀況也會更好。“必須表達感謝”的教育,可能不僅讓對方心情愉悅,而且有益於自身的心理健康。

那麽,與感謝的個體差異相關的性格有哪些呢?此處從五大人格特性來看。

從表 6中可以發現,感謝傾向與外傾性及宜人性有著正向關聯。但是整體關聯度較小。

也許感謝之情多數不是源於性格,而是源於與人麵對麵的現場。那麽,具體而言,人是在何種場麵中懷有感謝之情或是表達感謝之情呢?

比如,有研究將感謝之情產生的“場麵”整理為五種情況。

第一是“被援助”。在煩惱、困窘時接受援助。

第二是“接受禮物”。收到想要的東西、紀念日禮物。

第三是“狀況好轉”。當發生壞事的日子一直持續,狀況會好轉。

第四個“平穩”。是意識到每日的生活很豐富,非常自然。

第五是“他人負擔”。指的是他人為自己做了辛苦的事情。

大家最近對什麽事物抱有感謝之念呢?頗有意思的是,感謝不僅對人,還包含對生活與自然、對現在的幸福之類的要素。雖說感謝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感謝對象,如對人與對自然等,其意義與功能會相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