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到底是不是共和黨人?

雖然美國總統和絕大部分國會議員都有政黨歸屬,不是民主黨就是共和黨。一方麵,現代政治都是政黨政治體製,美國也不例外;另一方麵,兩黨製在美國已經深入人心,或者說美國人普遍認為有兩個政黨已經夠了,所以獨立候選人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根本沒有市場。但是美國的政黨沒有嚴格的身份歸屬和紀律要求,所以一個人可以在兩黨之間來回切換身份,也可以不表露自己的黨籍,或者在選舉前臨時加入某一黨派。2016年和2020年兩屆總統大選都參與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一直是以獨立身份擔任公職,每次都是在大選前臨時加入民主黨,失敗後就退出民主黨又成為獨立政治人物,但是他在參議院的投票始終能與民主黨保持一致。當然,民主黨的選民也不會因此就認為桑德斯不屬於民主黨,或者減少對他的支持;相反,桑德斯在民主黨內一直獲得了極高的支持度,在群眾中的人氣甚至高過本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情況與桑德斯既相同也有區別,他並沒有獲得共和黨內政治人物的普遍支持;相反,他得到的卻是那部分黨內資深政治家自始至終的強烈反對。特朗普是商人,很少被人在兩黨之間貼標簽,他給兩黨都捐款,在以共和黨人身份參與2016年大選前,他還在擔心也許他得以獨立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所以對於這樣一位總統,人們不得不深究一個問題:特朗普到底屬不屬於共和黨?這是一個問題本身比答案更有趣的問題。

從副總統人選的問題上也可以看出特朗普與共和黨的關係很生疏。一般來說,美國的總統與副總統都會是黨內的資深政客,都是自己的基本盤,而且很多人在黨內初選時都是互相經過猛烈攻擊的,後來一方落敗之後總統有意將他攬入麾下輔佐,所以總統與副總統之間經常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總體上總統相對更強勢,總統與國會、民間團體的關係會遠遠強過副總統。但是彭斯有些例外。首先,他與特朗普在成為競選搭檔之前並不相熟。特朗普曾坦言如果考慮到忠誠因素的話,他多年熟識的朋友、新澤西州州長克裏斯托弗·克裏斯蒂(Christopher Christie)會是他的副總統人選,但是他身邊的謀士都勸說他選擇與國會有著很好關係的彭斯作為搭檔。(4)事實上,彭斯的確在與當權派人物溝通、新政府班子組建等重大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作用雖然幫助特朗普在上台之初執政相對順利,但也為他此後與內閣成員的關係不佳埋下伏筆。

甚至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後一個月,他與彭斯副總統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這是外界最看不懂的。表麵上,因為特朗普要求副總統彭斯在國會推翻選舉人團確認新總統的結果,彭斯拒絕了特朗普的要求而確認拜登為當選新總統,兩人因此而鬧翻。但事實上誰都知道彭斯在國會確認新總統的法定程序中隻有程序性的虛權,沒有憲法上的實權,而且憑他一人根本無法推翻大選結果,這一點特朗普不會不知道。但是這之後他們兩人的確分道揚鑣了。雖然他們不是曾經的親密戰友,但是彭斯並不是特朗普要反對的當權派,彭斯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比較接近特朗普,而且彭斯在四年任期內對特朗普小心謹慎、尊重有加。在最後時刻,當特朗普看到彭斯手握大部分共和黨選民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副可以拋棄任何一位共和黨政治家的姿態,標準就是隻要那個人不忠誠於自己,而且他事實上也這麽做了。所以,似乎可以得出這麽一個結論,特朗普屬於共和黨選民,但是他不屬於共和黨的政治圈。這一點也反映出共和黨的政客們與選民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變得微妙。

與前兩屆大選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極其惡劣的關係是特朗普身上所特有的現象。200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aCain)和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特羅姆尼(Mitt Romney)分別代表共和黨內勢力強大的當權派。麥凱恩是強硬的將軍世家出身,羅姆尼是金融資產階級代表,這些身份是正統的共和黨成分的象征。然而,湊巧的是,特朗普與他倆的關係都差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5)他們在政策上有著重大的分歧,麥凱恩在特朗普最在意的廢除奧巴馬醫改方案的曆史性表決上投了極其關鍵的反對票,讓共和黨人幾乎不大可能再在這個議題上打勝仗。即使同屬一黨,在政策上有重大分歧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像特朗普與麥凱恩和羅姆尼這樣水火不容的關係是極其罕見的。麥凱恩與特朗普的關係上升到了私人恩怨的程度,他的葬禮不允許特朗普參加,這是世世代代的仇恨,已經超越政見的範疇了;羅姆尼就更不用說了,似乎事事都要與特朗普唱反調,在特朗普的兩次彈劾案中,第一次他投了一半的讚成票,第二次他無情地投下了具有羞辱意味的讚成票。

麥凱恩與羅姆尼都是離總統寶座隻差一步之遙的政治人物,他們自認在共和黨內的地位和資曆遠遠勝過特朗普,他們從內心和政策上都不想跟隨特朗普的路線,所以一直在引導共和黨當權派反對特朗普。他倆都積極反對俄羅斯,因此與特朗普的政見分歧就更大,特朗普明知道這兩位前總統候選人都是極具個性和人脈的黨內資深政治家,但一點都沒有向他們妥協的意思,即便因此而導致共和黨當權派默許民主黨人發起了對特朗普長時間的“通俄門”調查。特朗普多次在公開演講中表明麥凱恩不是戰爭英雄,這對麥凱恩家族的傷害很大,但特朗普一點也不在乎。他同樣公開表示羅姆尼是因為當不上美國總統而感到沮喪和嫉妒,因為沒有能力打敗民主黨人而選擇屈從、加入民主黨人的隊伍。這話聽上去像是在寫小說,然而事後羅姆尼的種種政治表現的確符合了特朗普的說法。羅姆尼雖然的確心胸狹隘,但他是絕頂聰明之人,他一定會將政治和經濟利益置於個人榮辱之上,他的政治動向代表了共和黨很大一批政客的想法,預示著共和黨會朝著某個方向發生劇變,未來像麥凱恩、羅姆尼這樣竭力反對特朗普的政治人物還會出現,但是這種情況到底對特朗普是有利還是不利並不能輕易下結論。

特朗普與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的糟糕關係更是一大看點。瑞安生於1970年,是共和黨內名副其實的少壯派首領。他28歲就當選威斯康星州聯邦眾議員,2012年42歲成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與羅姆尼搭檔挑戰奧巴馬惜敗,如果不是因為有奧巴馬這樣強勁的對手,他2012年可能已經是副總統了。過了三年,2015年瑞安在45歲時成為聯邦眾議院議長,而且是150年來美國最年輕的眾議院議長。然而,特朗普與這位共和黨的年輕才俊的關係也是沒有好過。2016年10月,當大選進入關鍵時刻,瑞安因為特朗普歧視女性的錄像流出而宣布不支持他競選總統,特朗普直接在社交媒體上斥責瑞安是一個無能的領導者,是不忠誠的共和黨人,認為他比不老實的希拉裏還要難對付得多。(6)

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瑞安作為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這對於特朗普的施政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瑞安自始至終都沒有真心支持過特朗普競選總統,兩人的私人關係非常糟糕,瑞安甚至在書中將特朗普描述為一個自戀、無知的笨蛋。(7)但是,主導整個共和黨在選民心目中的角色這件大事終究還是落到了特朗普頭上,因此瑞安在48歲那年隻能宣布離開美國政壇。如果美國社會繼續嚴重撕裂下去,在極端保守主義浸潤下的共和黨允許這顆政壇新星複出的概率將會越來越小。(8)如果通過麥凱恩、羅姆尼與特朗普的惡劣關係還不能看清楚共和黨與特朗普的關係,那麽瑞安的消失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年輕政客不敢出來競選了,共和黨已經被特朗普掌控了。麥凱恩已經去世,除非羅姆尼改變立場往民主黨靠攏,否則他在共和黨內就不會有聲量。瑞安已經銷聲匿跡,麥康奈爾即使被特朗普公開罵成冷酷、陰沉的三流政客,還得公開聲明支持特朗普競選2024年大選。從2017年初特朗普就任總統組建內閣開始,共和黨內的政治鬥爭環境讓人們一直想搞清楚特朗普到底算不算共和黨總統。在四年任期內,共和黨甚至都無法為特朗普配備一個完整的內閣,這在和平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是,特朗普這位共和黨籍總統在總統任上時期並不真正屬於共和黨,等他非常不體麵地下台的時候,他重新塑造並真正擁有了共和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