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京“趕考”
自194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建立新中國的任務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麵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戰略眼光預見到,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因為“從將來建設新中國來說,道路還是很長的”。至於從實現中國共產黨所確定的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來看,更是這樣。毛澤東還提出,將來中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是否不流血,還要看我們工作的努力情況”。“如果國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軍和我們的黨腐化下去,無產階級不能掌握住這個國家政權,那還是有問題的。”(2)為此,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即“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同時,必須警惕“糖衣炮彈”的攻擊,不要在這種攻擊麵前打敗仗。
可以看到,在勝利麵前,毛澤東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非常謹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犯“顛覆性”的錯誤,從而墜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人亡政息”的曆史周期律。所以,毛澤東把接下來中共中央遷駐北平稱為“趕考”。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告別中國革命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事實上,這並不是毛澤東第一次提起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1944年(農曆甲申年)3月,郭沫若為紀念李自成農民起義300周年撰寫了《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連載4天。文章指出,驕傲自滿、生活腐化、不思進取、亂政輕敵、軍紀渙散、內部分裂等原因,導致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從勝利迅速走向失敗。看過文章後,毛澤東不禁想起了正在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認為絕不能重蹈曆史的覆轍,於是,便指示延安《解放日報》全文轉載這篇文章,並要求把文章印成小冊子作為整風學習的文件。
曆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地點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對於1949年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更具借鑒意義。在經曆了1948年人民解放軍取得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巨大勝利之後,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搖搖欲墜之時,在中國共產黨即將奪取全國政權並極大地贏得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之際,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提醒全黨,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之後,還要警惕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從思想上和精神上對我們的腐蝕。就這樣,以曆史教訓為警示,牢記“趕考”之使命,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進駐北平香山。從此,中國共產黨便加快了爭取民主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和籌建新中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