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2019年,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組織編寫、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北京曆史》一書中,將香山定位為:“香山是中國革命勝利前夕黨中央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的轉折地,是黨從局部執政走向全國執政的出發地,是黨領導人民從舊中國走向新中國、踏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征程的見證地。”

中共中央在香山工作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在中國共產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奠基之地!是新中國建立的象征。

為了更好地再現中共中央在香山時期的革命曆史,傳承香山時期的紅色基因,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北京市政府的主持下,曆時近兩年的籌備,於2019年7月底,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8處舊址,完成了修繕和布展;同時,地處山下的香山革命紀念館也竣工落成。

紅色文化,一脈相承。香山雙清別墅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9年成為與“一大”紅船、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齊名的中國革命紀念地。同時,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也成了北京的紅色地標。

(一)香山革命紀念館落成

香山革命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香山腳下,其建築巍峨莊嚴,其陳列主題是“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其主要職責是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革命史、新中國創建史、加強香山革命紀念地遺址遺跡保護管理,加大革命曆史文物史料征集利用,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愛黨、愛國、愛軍教育實踐,打造紅色教育高地。

“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按照曆史發展脈絡,共分為五個部分,由“進京趕考”“進駐香山”“繼續指揮解放全中國”“新中國籌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組成,展覽共16個單元,展覽5500平方米,展出圖片800張(含報照、地圖、文字版、標格)、文物1200件(含實物、文獻、檔案)及若幹藝術品。

展覽中,重點展出並播放了八部罕見的曆史影像紀錄片,包括《北平和平解放》《西苑機場閱兵》《國共和談》《渡江戰役》《向全國進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國大典》等等。

(二)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修複竣工

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八處遺址位於香山公園內東南部,占地麵積1.89公頃,由雙清別墅、來青軒、雙清別墅東側平房、小白樓、思親舍、多雲亭、麗矚樓及鎮芳樓、鎮南房等組成。2018年4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複原修繕。2019年9月,建成開放。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赴北京(時稱北平),於25日進駐香山。

毛澤東辦公居住地——雙清別墅,原為清代靜宜園鬆塢雲莊。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後由香山慈幼院創辦人熊希齡建為私人宅邸。1949年3月25日至9月21日期間,毛澤東在此辦公和居住。9月21日,毛澤東由香山雙清別墅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北京香山是毛澤東和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命令的地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第一站,是籌備新政協、籌建新中國的曆史見證地。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辦公居住地——來青軒,始建於明代,原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為慈幼院教工公寓。1949年,這裏分別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的辦公居住地。

中央警衛處——雙清東側平房,原為靜宜園上鹿園。1949年為中央警衛處和司機班辦公居住地。

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居住地——思親舍,原為香山慈幼院返校校友住房。1949年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住地。

小白樓,原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的綠雲舫,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香山慈幼院時期在其遺址上修建了一棟二層小樓作為香山慈幼院院部(總院)圖書館,1926年館內藏書6萬冊,至1937年達到12萬冊,許多珍貴圖書均為熊希齡院長所贈。因其牆體白色,俗稱“小白樓”。小白樓是全院師生查閱資料、課外閱讀之所。1949年為中共中央宣傳部圖書館。

多雲亭,原為靜宜園內景觀之一,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由香山慈幼院在舊址上複建。1949年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住地。

麗矚樓,原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由香山慈幼院在舊址上修建為理化館。1949年為中共中央專用電話局。

鎮芳樓、鎮南房,原為香山慈幼院董事會、評議會、院務會辦公地,是香山慈幼院的標誌性建築,此樓的建設資金源自社會名流張鎮芳的捐贈,故取名“鎮芳樓”;鎮南房原為香山慈幼院男生教室。1949年為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辦公居住地。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及指導下,香山公園內的八處革命遺址,從大到房屋外觀、周邊環境,小到生活日用、書本文具,皆本著“尊重曆史、修舊如舊、原貌恢複、原狀陳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堅持1949年中共中央在香山時期的建築原狀”“最小幹預”等原則,依照每一處建築當年的實用功能進行了複原陳列,共計陳展9495件實物展品。做到了全麵準確地呈現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時期的曆史原貌,極具革命曆史意義和現實的教育意義。讓人們可以穿越到1949年,身臨其境感受革命聖地的曆史風貌,觀覽到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畫卷,引領廣大遊客感悟初心,牢記使命。

香山革命紀念地八處舊址和香山革命紀念館的展覽,著力展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關頭,為迎接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所做的重要準備;著力展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停駐期間,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解放全國,完全徹底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著力展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香山同民主人士肝膽相照、共商國是,籌備新政協、組建中央人民政府,為新中國的成立搭建四梁八柱,開啟了中國曆史發展的新紀元。

(三)紅色文化,民族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2019年9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舊址,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觀看“為新中國奠基”主題展覽,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全國勝利和黨中央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曆史,緬懷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參觀結束時,習近平在紀念館序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隻有半年時間,但這裏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共產黨曆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習近平強調,我們緬懷這段曆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揚帆遠航。

習近平指出,我們緬懷這段曆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革命情懷,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緊密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習近平指出,我們緬懷這段曆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國曆史的漫漫長河中,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形成了一種紅色文化。這種紅色文化源於中華兒女的堅強不屈,體現著為天地立命,為中華民族崛起的探索精神。

香山的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寄托老一輩革命家在山林中運籌帷幄,向人們傳達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信念和理想,既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氣魄,又有“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警戒與內省,還有趕考永遠在路上、永不止步的創新內動力和豐厚的中華民族紅色文化基因,傳達著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經過28年奮鬥,創建新中國的博大的胸懷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2019年香山革命紀念館落成和香山革命紀念地舊址開放,迎來了一個嶄新、紅色、美麗的香山。當年就圓滿完成接待黨政機關各單位團體及個人150餘萬人,其中雙清別墅接待遊客49.95萬人,受到各界和遊客好評。

2020年7月,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入選為全國首批“中華民族文化紅色基因庫”試點單位。從400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脫穎而出,承擔起全息呈現和展示紅色政權是怎麽來的、新中國是怎麽來的、全國人民的幸福是怎麽來的新使命、新擔當。

然而,宣傳和弘揚“趕考”精神,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緬懷”,牢記並弘揚“艱苦奮鬥、不忘初心;與時俱進、革故鼎新”的香山精神,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