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脈傳承、曆史悠久

香山,地處北京西山山脈轉折向東的樞紐部位,是東西向的三山五園和南北向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地緣交匯區域,地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核心地理位置,隸屬三山五園皇家園林集群最西端,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曆史文化景區的重要組成。

其地勢優美,林泉豐沛,擁有千餘年的園林發展史。清朝康乾時期,選擇香山之山林營造皇家園林,使皇家棲居林泉避喧聽政與天然景色融合、儒釋道文化寄予天然意景的人文理念得以充分彰顯,使其獨具山嶽風景之美和巧奪天工的園林美。

在曆史角度上,香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的文脈源頭;在地理角度上,香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地緣樞紐;在政治角度上,香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的政治高地,在文化角度上,香山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的多元文化薈萃之地。

特別是宗鏡大昭之廟、孫中山紀念堂、雙清別墅三處愛國教育場所,是皆具有“最高特殊”意義的紀念地。昭廟,是清乾隆皇帝為六世班禪進京向其祝壽而修建的行宮,是加強民族融合的親密見證,是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象征。不幸的是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搶和焚毀。

香山碧雲寺內的孫中山紀念堂及衣冠塚,是海峽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於2017年8月成為“北京市對台交流基地”,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香山雙清別墅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籌建了新中國,其作為中國革命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指揮部,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的第一站,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折的第一紀念地,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建國史上的重要的紅色記憶。

這三處場所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成為具有彪炳中國史冊的重要紀念地,其曆史文化政治意義非凡!香山不同時期的曆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與傳播,促進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班禪進京,彪炳史冊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禪奉命進京給清高宗祝壽,於六月十七日率領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堪布喇嘛及隨行人員、馬隊2000多人從紮什倫布寺出發,東渡通天河、黃河,翻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橫穿戈壁沙灘,曆經一年又一個多月,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抵達承德,並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得到乾隆皇帝隆重接見。六世班禪參加了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壽慶典的全部活動。

香山宗鏡大昭之廟是為了六世班禪進京而修建的夏宮,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落成於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俗稱“大紅台”,又稱“班禪行宮”“昭廟”。其地原為皇家鹿苑,位於靜宜園別垣中部山麓、見心齋南側,是仿照拉薩大昭寺興建的皇家廟宇,是按照佛教的宇宙觀布局設計、依照藏傳佛教密宗壇城建造而成。

香山昭廟,凝聚著漢藏民族宗教的建築藝術特色,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一座紀念性建築。體現了莊嚴壇城、神秘世界、顯密雙修、陳設靜謐等特點,裝飾精美、美輪美奐,凝聚著漢藏高密的文化精髓和深邃的哲學理念。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1738—1780年)於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在皇六子永瑢、三世章嘉·諾必多吉及駐北京的呼圖克圖三世、敏注爾、阿旺赤列嘉錯等人陪同下抵達香山昭廟。於十八日組織頌經活動,200餘僧眾舉行大法會,為昭廟開光做準備。

十九日,乾隆皇帝謁陵後返京,駕臨靜宜園與六世班禪在香山昭廟會見。乾隆皇帝又向班禪賞賜金如意、羊脂五香爐、寶體等;六世班禪向乾隆皇帝獻金佛像及袈裟等。同日上午,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共同出席了昭廟開光大典。

當天,天降微微細雨,奇象多顯,乾隆皇帝特賦“昭廟六韻”詩一首,以誌殊勝因緣。其詩文讚曰:“昭廟緣何建?神僧來自遐。因教仿西衛,並以示中華。是日當慶落,便途禮脫闍。黃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六度期群度,三車演妙車。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在“因教仿西衛”後注釋:“既建須彌福壽之廟於熱河,複建昭廟於香山靜宜園,以班禪原來祝釐之誠可嘉,且以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是日自謁陵回蹕至香山落成,班禪適據此慶讚。又昭廟梢衛地古式為之。衛者番語謂中,俗謂之前藏。班禪所居後藏乃實名藏,藏者善也。”

在“便途禮脫”後注釋:“見楞嚴經注,唐語謂法幢也。”在“黃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後注釋:“是日本青,圃至經壇乃微雨,皆以為散天花之喜雲。”

最後一句“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裏的“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國,“一例”是一統之意,“庥”是庇蔭,“嘉”是美好之意。

此詩以滿、漢、蒙、藏四體文字被製成了一座高5.2米的“工”字形石碑,並增建了禦碑亭,立於廟宇之內以作紀念。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出生在後藏讓地紮西孜(今南木林縣境內)。班禪是班禪額爾德尼的簡稱,班是梵語,意為“精通五明的學者”,禪是藏語“大”的意思,額爾德尼是滿語,意為“寶”,意譯“吉祥智”。六世班禪大師為西藏社會穩定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乾隆三十年(1765年)特向其頒賜了金冊和金印,並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了印文“敕封班臣額爾德尼之印”。

六世班禪在香山靜宜園的昭廟逗留了4天。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同修佛法、共商國是、解決了西藏內部政治問題,留下了一段秉承大統、促進民族團結和睦和增進民族文化交流的佳話,香山昭廟也成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見證之地。

十一月初三,戌時,六世班禪在北京黃寺因患天花治療無效而圓寂,享年42歲。其遺體在黃寺停放了6天,供各界人士和佛教徒瞻仰。六世班禪的去世讓乾隆皇帝極度悲傷和惋惜,曾三次親臨西黃寺吊唁,賜製靈棺、靈塔、靈龕,供養大師法體和衣冠。大師的法體舍利在西黃寺供養一百天後,起程護送返回後藏紮什倫布寺。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是中國曆史上西藏地方有政治遠見傑出的宗教領袖之一,他一生有三件事為史家所稱道:

一是對八世達賴喇嘛的培養。達賴喇嘛成年後,又與他進行了很好的合作,使西藏社會在當時外敵覬覦、內部矛盾加劇的情況下得以平穩過渡。

二是六世班禪注意到英國殖民主義者有意插手西藏,多次拒絕英人入藏、簽約的要求,堅持統一立場,反對分裂。並明確指出西藏是中國領土,在中國大皇帝管轄之下,西藏的一切事務要按中國皇帝的聖旨辦理。

三是跋山涉水、千裏迢迢前往承德、北京朝覲乾隆皇帝祝賀七十大壽的壯舉,成為他一生愛國的光輝頂峰,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曆史寫下了閃光的一章。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促進中國各民族團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此向世人重申: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世班禪覲見乾隆皇帝,密切了中央與西藏地方政權的關係,加強了西藏地方對祖國的向心力,推進了藏傳佛教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章。

香山昭廟,也堪稱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交融象征之傑作,是漢藏民族團結、友誼的重要物證,向人們昭示了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在鹹豐十年(1860年)昭廟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掠。昭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榮辱與興衰,它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見證!

2009年,在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啟動了昭廟複建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修繕和二期複建工程。在此期間,香山公園利用修複後的昭廟遺址,舉辦了“香山靜宜園宗鏡大昭之廟曆史文化藝術展”,內容包括“班禪東行”“靜宜園曆史”“昭廟修繕紀實”“唐卡藝術”等等。

日前,香山昭廟的複建,已列入《香山公園十四五規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昭廟將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一處展示西藏佛教文化及皇家園林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弘揚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最佳場所,為中華民族團結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二)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香山碧雲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著名寺院。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後,曾在香山碧雲寺內停靈四年之久。

1929年5月22日,孫中山遺體易棺後,當時北平各級國民黨黨部及團體均認為,西山碧雲寺是“總理停靈四年之地,不可無一重大紀念之留遺,以為民眾瞻仰,並請以所易衣履安置原厝木棺內為衣冠塚”。因此,碧雲寺設立了孫中山紀念堂和衣冠塚,以供民眾瞻仰。

孫中山先生作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為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付出了畢生的奮鬥和追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了重要的曆史性貢獻。

一是首創民國,推翻帝製,使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製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探索了道路。

二是創立“三民主義”,為民主革命提供了指導和綱領。關注民族、民權、民生問題,開鑿了實現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先河。早在1894年11月,孫中山就在檀香山創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提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綱領,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推翻清王朝的專製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目標。1905年8月創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形成了其完備的民主主義思想體係。

三是堅持實業救國,致力於變封建農業國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構築了中國未來經濟現代化的藍圖。精心繪製了全麵發展中國國民經濟、實現經濟現代化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理想藍圖——《實業計劃》,其經濟思想和實踐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借鑒。

四是傳承先進文化,努力用現代文明**滌封建主義思想意識的汙穢,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進程。設計了“三步走”戰略,建立黃埔軍校,推動北伐統一中國。

孫中山先生的“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吾輩即以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發展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後成功之日。”“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天下為公”“要立誌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等的思想和博愛的情懷,感染了無數有誌之士。

宋慶齡先生遵循其“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遺囑,繼續投入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並堅定地表示:“我一定要自己盡力並鼓勵他人繼續我丈夫的事業!”她評價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人”。

新中國建立後,到香山碧雲寺孫中山紀念堂和孫中山衣冠塚參謁的各界民眾,絡繹不絕。特別是在紀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動中,專程參謁、瞻仰的團體尤多,起到了重要的紀念作用。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於國家獨立,民族富強,人民沒有忘記。

毛澤東主席說:“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據統計,從1949年至今,碧雲寺共接待重要參觀紀念活動共50餘次。其中,1956年周恩來總理等領導共580餘人在此舉行孫中山誕辰90周年參謁儀式,為級別最高、參加人數最多的紀念活動。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尼克鬆、吳作棟等外國領導人都曾到碧雲寺拜謁和參觀。

1990年7月28日,時任亞運理事會副主席的李慶華一行參觀碧雲寺,被視為海峽兩岸的“破冰之旅”,自此香山碧雲寺已成為北京市海峽兩岸交往的重要平台,辜振甫、江丙坤、連戰、朱立倫等台灣政要都曾到孫中山紀念堂及孫中山衣冠塚舉行拜謁活動。

2006年4月15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來到香山碧雲寺拜謁孫中山衣冠塚。連戰題詞:青山有幸伴中山,同誌無由忘高誌,表達了其對國父的敬仰之情。並在金剛寶座塔北側,植下一棵白皮鬆。連戰主席發表感言:“今天我們來到碧雲寺中山先生衣冠塚,以最崇敬的心情向他敬禮,緬懷他的偉大事跡……今天是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富強、發展、壯大的時刻,促進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福祉,兩岸和平共榮,互惠互利,都符合中山先生博愛的情懷,這是一種大的愛,一種民族的愛,一種人群的愛……”

2016年利用含青齋舉辦“愛·懷念”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主題展,同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鬥。”

同時,習總書記號召:“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範。”“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係民眾的博大情懷。”“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2017年在保留“愛·懷念”展覽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同時變更展覽主題為“永遠的懷念”,成為碧雲寺內長期固定展覽。同年8月,香山碧雲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對台交流基地”。2018年,利用涵碧齋舉辦“碧雲寺對台交流展”,全麵展示兩岸同胞共同的紀念活動,旨在為增進和培育對台交流文化品牌,推進祖國統一,成為連接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紐帶。

香山碧雲寺已經成為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參觀拜謁的重要紀念場所,在打造海峽兩岸同胞交流的新平台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三)為新中國奠基,從香山走進中南海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平(北京)香山。香山,成為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成為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共產黨曆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毛澤東工作和居住在雙清別墅。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工作和居住在來青軒。香山,凝聚著老一輩革命家治國、治軍、振興經濟的智慧,完成了籌建新中國前的一切準備工作,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新中國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雙清別墅,毛澤東先後發表和撰寫了《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論人民民主專政》《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麽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曆史觀的破產》等多篇具有深遠意義的論著,為創建新中國做出了諸多重大決策和理論準備。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辦公和居住在香山的時期,正處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新中國誕生之前的曆史階段,正是人民解放戰爭從基本勝利走向全國勝利的過渡時期。香山時期雖然短暫,但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曆史功績包括:

一是解放全中國,在這裏中央指揮了渡江戰役。二是籌備建立一個新中國,領導了和平談判、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三是製定“四麵八方”的經濟政策,為恢複解放區生產、社會秩序、國民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香山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過渡時期的指揮部。”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位書記在香山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為香山曆史上增添了永不消失的紅色記憶和光彩的一頁。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送走了一個舊中國,創建了一個新中國,從此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共中央在香山的曆史,在中共黨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以其輝煌的篇章載入史冊。周恩來總理曾深情地說:“要記住這個地方。”

1979年,雙清別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1993年7月,市園林局、香山公園管理處按北京市委指示,舉辦了“毛澤東在雙清”展覽。雙清別墅成為一處緬懷、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聖地。

1994年8月20日北京市政府文教辦報請市政府將雙清別墅特批為第29個青少年教育基地,命名為“香山公園雙清別墅——1949年毛澤東及黨中央辦公地”,並於10月25日在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總結表彰大會上正式宣布、授牌,11月4日,在雙清別墅隆重舉行掛牌揭幕儀式。

2015年3月,香山公園赴西柏坡舉辦“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展覽,通過重溫曆史偉人的生平事跡,感受新中國拓路尋夢之旅的艱辛與希望,思考新時代的責任與義務。此次西柏坡之行為凝聚社會、鼓舞人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提供了助力。

2015年7月,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挖掘紅色文化的溯源與根脈,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基地功能,香山公園、西柏坡紀念館在雙清別墅聯合推出“黨麵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展覽。

2016年起,該展覽延續並逐年擴大為京津冀三地文化聯展,每年“七一”前夕,舉辦方聯合石家莊市委黨校、西柏坡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等紀念地舉辦主題展覽及慶祝建黨活動,充分發揮紀念地宣教職能,為廣大黨員和群眾提供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2016年舉辦主題為“中國夢正圓”展覽,2017年舉辦主題為“銘記曆史 圓夢中華”展覽,2018年舉辦主題為“紅色基因 一脈相傳”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