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認為心理學知識很有趣,因為它常常會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驗證。我也喜歡到處演講,展現心理學的有用與趣味。不過呢,以前的學習過程中並不總是有趣的,常會有許多不易理解、難以記憶的內容。必須要等到理解之後,並且在生活中發現各式各樣的聯結,才能夠體會到一番醍醐味。

當老師除了教學之外,也常常要為擁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大眾開辦講座,所以我常在想,有什麽樣的方式可以正確地傳達知識,同時還要能引發人們持續地聽(或看)下去。

記得小時候學曆史時,總是要背誦那些朝代的名稱與順序: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而哪一個皇帝在哪一位皇帝的前麵還是後麵,諸葛亮到底是跟劉邦還是劉備,一堆人名之間的關係根本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說再加入一些知名戰役了。但是這一切呢,都在我讀完相關曆史小說之後變得豁然開朗了。我不再需要去死背那些朝代以及誰與誰之間的關係,因為它們就在故事裏麵,聽完故事就記得了,久了以後,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內容。

將知識用故事的方法來呈現,肯定是絕佳的方法之一。

第一次遇見仲彬時,看他身材高瘦,油頭大眼,穿著時尚,活脫脫是從哪個偶像劇中走出來的人物,跟我以前所遇過的心理師截然不同。開始閑聊後又發現,隻要有他在的場合就一定充滿歡笑,他講起任何經曆或人、事、物時,都能深深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不僅如此,他還很幽默,與大家對一般心理師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於是,我內心偷偷地給他貼上一個標簽:很會說故事的帥氣心理師。

《推開心理診室的門》,這本由心理師劉仲彬所撰寫的書,你把它看成是故事也好,看成小說、散文也好,不管是哪一類,我認為前頭可以加上“知識”兩個字,因為每一篇故事裏麵都承載著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

就如同我前麵所說,人是最喜歡聽故事的,就像你在路上看或聽到別人講八卦時耳朵會豎起來偷聽一樣。這本書也描述著許許多多“人”的故事,讓人讀來饒富趣味,但背後並不隻是好笑而已,透過這些故事,可以讓讀者很快地理解到某些心理學知識的內涵。

心理學就是研究人們行為與“內在”的一門學問,因此能夠用故事與對話展現出來,實在是太貼切了。

每個人的故事內容主要以風趣、詼諧的對話所構成,而當中每個人物的行為與風格都很鮮明,讀的時候,仿佛眼前就浮現出書中人物的模樣。像是書中出現的樂團人物:團長修哥、吉他手鼠爺、貝斯手妹子與鼓手阿達,這麽一個獨立樂團在城市裏並不起眼,每個人在路上也都隻是不會給人留下多少印象的路人,但細致去了解他們,就能夠感受到深刻的生命力,以及獨特的人生。

社會上對於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問題依然存在,大眾對於精神疾患與情緒障礙的看法仍然很負麵,認為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個案就是有危險、抑鬱的人,就是想不開,對這些人的策略就是眼不見為淨。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工作持續在進行,但進展並不容易,因為大眾原本就排斥,更不要說主動去接觸這方麵的信息了。

幸好有了這本書。相信大家在讀過以後,除了獲得知識,看人也能更溫柔吧。

蔡宇哲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