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忍耐心的孩子和大人終究不是一回事
通常來說,孩子的忍耐力是不如大人的。想哭想怒,馬上會通過語言和行動直接表達出來。
那麽,孩子為什麽不善於控製情感呢?
孩子無法壓抑住情感,是因為他的前運動區沒有發育完好。確切地說,孩子的大腦其他部分也沒有發育成熟。
例如,剛出生的小嬰兒在睡覺時不會翻身,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待長骨固定了,便會自主翻身,然後才會站起來,再到姍姍學步。這些成長的過程說明運動的腦(大腦和小腦等)是不斷發育的。
小嬰兒最初也隻能發出讓大人無法理解的單音節,慢慢地才說得出有意義的詞。而孩子到了3歲左右,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了,就是因為語言腦的成長速度快。
而忍耐心也是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會經常提醒孩子“你已經不是小孩了,在公眾場合要保持安靜”“你稍微忍耐一下”,等等,提醒孩子學會社會生活中必需的“忍耐心”。
與此同時,另一項重要的能力“從臉部表情讀懂對方的心”也得到了學習。
例如,1歲多的孩子在爭玩具時,不管對方生氣還是哭,肯定都把自己的情感放在第一位。
但是,如果他們有了忍耐心,當看到對方哭時,就會把玩具讓給對方。這種行為是讀懂了對方的情感,理解了對方的悲傷,然後用理性壓抑了自己“想要玩具”的情感。
因為如果不是理解了對方的情感,就不會壓抑住自己的情感。
換句話說,就是忍耐心的學習和讀懂對方心理的前運動區的發育是同步進行的。
有相關的實驗記錄:給小學生中喜歡欺負人的孩子和不欺負人的孩子看同一張人物照片,然後讓他們通過照片上人物的表情,猜測一下人物的心情。
結果就是,答案是截然不同的。
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從表情中讀懂他人感情的能力,很明顯要比不欺負人的孩子差得多。
在喜歡欺負人的孩子的認知裏,生氣的臉是無表情,而笑臉是嘲笑對方。
問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為什麽對方很討厭你這樣做,你還是要繼續呢?”他們通常都回答:“我沒覺得對方討厭啊。”
其實,這是他們的真話。
有人會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他明明就是在撒謊,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啊。”
當然,也有些孩子是知道對方討厭自己這麽做卻還要幹壞事,但是大部分孩子是因為不能讀懂對方的感情。
如果通過表情讀懂感情的能力低下,那麽控製自己感情的能力也會低下。所以,他們就不會停止欺負他人。
當然,如果隻是前運動區因為某種原因而發育遲緩,那麽隻要加強前運動區的鍛煉,自然就會慢慢養成“忍耐心”,從而掌握“從表情讀懂感情的能力”。
如果孩子不能控製感情是因為前運動區的發育不發達,那麽大人為什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相信我們都碰到過像孩子一樣感情爆發的大人。那這種大人也是因為前運動區不發達嗎?
不是!
大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的原因和小孩是不同的。大多數大人是因為疲勞過度、酒精攝入過度等原因造成前運動區功能弱化。
在第一章中講過,晚上在公共汽車裏情緒失控的人要比早上多得多,那是因為一天的壓力累積,血清素能神經衰弱,再加上晚上喝酒的人多。
那些平常可以忍耐的事,因為喝了酒而變得不能忍耐,以至於吵架、打架,這種失控就是前運動區功能弱化的狀態。
雖然看起來同樣是“無法控製感情”,但是其原因卻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