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者、空想者、淺嚐輒止者與目標明確者
那麽,如何根據當今年輕人在生活中所呈現出的目標感來對他們進行劃分呢?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最初搜集的年輕人的全國樣本被分成了四類,我將其稱為:缺乏目標的疏離者、空想者、淺嚐輒止者和目標明確者。
簡單來說,疏離者是指那些在我們調查和訪談中沒有陳述任何目標的人。他們不會采取任何積極努力的行動去追逐目標,也不會表現出任何渴望尋找這些追求的跡象。這個群體中的一些人顯得冷漠和不合群,而其他人則將自己的興趣局限在享樂和自我膨脹式的追求上,極少表現出對自我之外的世界的關注。
空想者表達出了關於他們想要實現的目標的想法——有時是萌芽般的充滿幻想的想法,但他們很少或幾乎不會采取積極的行動在現實中去嚐試他們的任何想法。他們懷著帶有理想色彩的抱負,並想象在這個世界中作出一番偉大的事情。但是,他們在用實際行動檢驗自己的想法方麵做得還遠遠不夠。因此,這些年輕人並沒有切實的計劃用來在現實中追逐他們的目標。
淺嚐輒止者已經參與了一些至少看上去帶有潛在目標感的活動,但是他們對這些活動“超越於當下”的意義幾乎沒有什麽了解。結果,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年輕人對所追求的目標的投入就變得越來越少。他們經常從一項活動跳到另一項活動,而對於這些活動與他們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全無了解。他們可能已經嚐試參與了很多種愛好和活動,在一些案例中,這些活動甚至多到無法追溯,但他們仍找不到一個堅定的理由,讓自己在任何一個目標上保持專注地投入。他們的興趣太過短暫,稍縱即逝,無法以此為基礎形成持久的個人身份認同。
目標明確者,是指那些已經找到了有意義的事情,並且願意為此獻身的年輕人,他們對這件事的興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並且能夠明確地說出他們在這個世界中想要努力達成的目標是什麽,以及為什麽。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緣由或終極目標,這激勵著他們每天付出努力,並幫助他們形成了一個連貫的未來日程計劃。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實現的是什麽,以及為什麽,並且采取相應的行動去實現個人的抱負。
從我們初次的研究結果來看,在我們訪談的年輕人中,有20%像我上麵所描述的那樣具有明確的目標感。在另一個極端,有25%的年輕人是處於疏離者狀態,他們沒有陳述任何的目標,也沒有任何的跡象表明他們在尋求任何帶有目標感的事情。我們發現還有約25%的人是空想者,他們懷有目標抱負,但幾乎不采取任何行動去實現這些抱負。最後有大概31%的人是淺嚐輒止者,他們嚐試了很多具有潛在目標感的追求,但對於為什麽要這麽做,以及未來是否依然能夠保持這樣的興趣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各類別占比相加總和為101%,是因為存在四舍五入。
空想者和淺嚐輒止者似乎是處於發展最為波動的狀態。這兩個群體中的年輕人,也許在以自己的方式朝著能帶給他們人生意義感的事情前進。或者,如果他們走的路不能帶給他們一個“緣由”或“可以賦予他們活力和想象力的事業”的話,他們或許會待在原地不動。這兩個群體的人加起來,占到了年輕人的大多數,他們最終的旅程是有很高風險的。我們作為成年人應承擔的責任是,在他們剛開始踏出試探性的步伐時,給他們提供幫助。這一點所有人都應清楚地認識到。
為了提供一個更詳細的全景描述,讓大家看到這些群體中的年輕人是如何思考和表達的,何處顯露出了他們缺乏目標,以及我們如何能夠分辨出一個年輕人處於哪種狀態,下文描繪了一些我們研究中的年輕人。我們會忠實地呈現他們的陳述,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采用了化名,並改動了其中一些不重要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