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敬宜筆記》有感

近幾年來,由於眼睛昏花,極少能讀成本的書。可是,前些日子,範敬宜先生來舍下,送來他的《敬宜筆記》。我翻看了一篇,就被它吸引住,在諸事叢雜中,沒用了很長的時間,就把全書讀完了。我明白了很多人情事理,得到了極大的美感享受。我必須對範先生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和敬意。同樣的謝意和敬意也必須給予小鋼,是她給敬宜在《夜光杯》上開辟了專欄。

書中的文章都是非常短的。內容則比較多樣。有的講世界大事,有的講國家大事,更多的則是市井小事,個人感受。沒有半句假話、大話、空話、廢話和套話。講問題則是單刀直入,直抒胸臆。我想用四個“真”字來表示: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可以稱之為四真之境。

最值得注意的是文風。每一篇都如行雲流水,舒卷自如,不加雕飾,秀色天成。讀的時候,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也都為文章所吸引,或卷或舒,得大自由,得大自在。

但是,這裏卻有了問題。

我仿佛聽到有人責問我:你不是主張寫散文必須慘淡經營嗎?你現在是不是改變了主意?答曰:我並沒有改變主意。我仍然主張慘淡經營。中國是世界上的散文大國,幾千年來,名篇佳作浩如煙海。慘淡經營是我從中歸納出來的,抽繹出來的一點經驗,一條規律,並不是我的發明、創造,我不敢居功自傲。

但是,僅僅這樣說,還不夠全麵。古代的散文大家們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他們寫莊重典雅的大文章時一定是慘淡經營的,講結構,講節奏,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加心加意,一絲不苟。但是,如果即景生情,則也信筆揮灑,仿佛是信手拈來,自成妙文。二者之間有什麽聯係嗎?二者之間是什麽關係呢?我認為是有聯係的。信手拈來的妙文是在長期慘淡經營的基礎上的神來之筆。拿書法和繪畫來打個比方。書法必須先寫正楷,橫平豎直,點畫分明。然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任意發揮。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浮躁淺薄,急於求成,這樣的書法隻能成為鬼畫符。繪畫必須先寫生素描。沒有下這一番苦功而亂塗亂抹,也隻能成為鬼畫符。

範敬宜的“筆記”是他自己的謙稱,實際上都是美妙的散文或小品文。他幾十年從事報紙編輯工作,有豐富的慘淡經營的經驗。現在的“筆記”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信手拈來的。敬宜不但在寫作上有堅實的基礎,實際上還是一位中國古代稱之為“三絕”的人物,詩、書、畫無不精妙。他還有勝於古代的“三絕”之處,他精通西方文化,怕是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我杜撰一個名詞,稱之為“四絕”。

我忽然浮想聯翩,想到了範敬宜先生的祖先、宋代文武雙全的大人物範仲淹。他的名著《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今天許多先進人物的座右銘。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現在看來,範仲淹之澤,數十世而不斬。今天又出了像範敬宜這樣的人物。

最後,我還想奉勸《夜光杯》的讀者們:見了範敬宜的“筆記”,千萬不要放過。

200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