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可敬的老人(1989~1993)

毛澤東選定的三位接班人,劉少奇、林彪和華國鋒,兩位已經去世,一位下台。鄧小平所挑選的第一位接班人胡耀邦,也去世了。6月底,李鵬向中央委員會上提出了“趙紫陽同誌在反黨、反社會動亂期間所犯的錯誤”的報告,對趙紫陽未能堅持“四個堅持”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提出嚴厲的批評,並說這次動亂的發生,他(趙紫陽)有著“難以逃避的責任”。在組織方麵,趙紫陽的命運跟鄧小平在1968年和1976所遭遇的完全一樣。他被撤銷中央委員的身份,也因此喪失了以中央委員身份出任的所有職務,隻是在他的名字之後加上“同誌”二字,允許他保留黨籍。從此以後,他完全銷聲匿跡了。時不時地他也打一兩次高爾夫球。1992年曾有傳聞,說他有複職的可能,但在秋末,中央委員會公布不改變對他的處理,這一謠言不攻自破。

除趙紫陽本人失去在政治局和國務院的領導職務之外,其他幾位中央委員也被給予降職處理,胡啟立失去了他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職務。政治局常委名單中增加了三名新常委:江澤民、宋平和李瑞環。江澤民擔任總書記。

江澤民是一位未在預料中的人選。像李鵬一樣,他原來也是一位技術工程師,20世紀60至70年代在許多技術部門工作過。江澤民看起來比較和藹可親,笑口常開。他從小在上海長大,所以興致來時,也會唱唱英語老歌。他也很喜歡1940年代的美國電影。年輕時,為了逃避國民黨軍警搜查共產主義分子,他曾藏在校長汽車的行李箱裏逃出校園。江澤民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非常關注經濟的發展。

李瑞環是一位年輕活躍的人物。1958年他曾經因為用8個月的時間完成人民大會堂的修建工程,而獲得“青年魯班”的美名。他擔任過天津市市長,是一位極富想象力的、能幹的市長,他好像是一團火,談話也不死板。他鼓勵海外對天津投資,這一點讓他引起眾人對他的關注。他的提升與江澤民一樣,反映了鄧小平要堅持進行改革開放的決心。

中央委員會後兩個月,鄧小平沒有接受其他人的勸阻,準備辭去中央軍委主席一職。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鄧小平離開工作崗位並非是完全放棄政治。鄧小平很明白地聲明,即使他完全退下來,也還要繼續為黨和國家工作。他十分清楚,在一個一黨製的國家中,領導人離開辦公室之後的命運有兩種可能:一是成為元老級領導人,一是遠離政治環境。作為一位具有70多年政治生涯的領導人,即使完全退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還會向他請教各種問題。

在辭職信中,鄧小平說他的身體仍舊很好。應該說,沒有任何理由懷疑這一事實。但是,看上去他忽然間顯得老了許多。就身體狀況來說,他選擇這個時候退休是正確的。退休後他是如何打發時間的呢?大部分時間他是和孩子們在一起。他的孩子們大多也是中年人了。他似乎與小女兒鄧榕的關係最親近。1992年10月,在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扶著他走進會場的就是她。鄧小平繼續打橋牌,還是與他的老牌友一起,包括萬裏和楊尚昆等人。他偶爾也接見外國來訪者。1989年秋,他會見了基辛格和朝鮮的金日成。

鄧小平仍舊關心國際事務。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共產主義製度在1989年至1990年的崩潰,堅定了他的看法,中國應該振作起來反對西方企圖推翻世界社會主義的聯合運動。鄧小平看到了國際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1990年初,他告誡人們說: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敵人的所有矛頭將會對向中國。他們會利用各種借口製造麻煩,增加我們的困難和對我們的壓力。不管怎樣,中國需要穩定,穩定,再穩定。對我們黨和國家來說,以後的三至五年將是相當困難的,但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垮下了,中國的曆史將會倒退幾十年甚至一百年。

鄧小平和中國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是以這種態度來看待西方國家1989年以後對中國進行的製裁的。

鄧小平相信,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已製定了對整個共產主義世界實行“和平演變”的策略。鄧小平主張中國在外交上要采取謹慎的態度。他提出要善於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在國際上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做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奮鬥目標,而不要搞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

鄧小平的觀點受到重視。由於執行了鄧小平的思想,中國又重新取得了優勢。西方對中國的經濟製裁宣告失敗,西方的部長們又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1992年,楊尚昆在北京接待了笑容滿麵的葉利欽。耐心與謹慎外交策略果然使中國獲得了成功。在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下,特別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得西方國家必須在聯合國爭取中國的支持,中國又恢複了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鄧小平在經濟改革上也取得了勝利。這要歸功於他在接見戒嚴部隊軍以上幹部時的那篇講話,以及他提拔了江澤民等人。因此,1989年之後,在繼續貫徹80年代的政策上沒有什麽嚴重的障礙。在農業上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計劃經濟的範圍並未擴大;對國外投資者的鼓勵政策也沒有改變。而且,鄧小平還要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

由於鄧小平不再在黨的會議上發表講話,也很少接見外國訪問者,所以要了解他這一時期的思想發展是不太容易的。不過,在1990年初至1991年底,他經常與黨的高級領導人談論改革之事。有一點很清楚,就是很多人對他的觀點漠不關心或表示反對。1991年春,上海一家報紙發表了一篇闡述他的觀點的文章,而一些全國性的報紙甚至不曾提到這篇文章。

1992年初,他開始到中國的南方視察。視察華中、華南、華東。他的行動很快就被香港報道出去。他在武漢、深圳特區、珠海和上海還發表講話。很快,他講話的全部內容和一些引語就出現在香港的報紙、電台和電視節目中。觀看香港電視的成千上萬的華南觀眾很快就獲得這一消息,不久這一消息又傳遍中國各地。

從北京對此事反應的速度來看,中共領導階層未經過太多的爭議就決定支持鄧小平的觀點了。2月21日,鄧小平發表視察南方的最後一次講話。28日,他講話的部分內容就以中央委員會文件形式大量下發到各級黨組織。

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鄧小平談到兩個大問題: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在發展問題上,他強調“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是正確的,不能改變,必須大膽地、創造性地貫徹這條路線。在一段講話中,他說出了一段在思想上有重大突破的話。這段話即使胡耀邦這個當年最激進的改革者聽了也會大吃一驚。他說: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

鄧小平同樣批判了那些對經濟改革持批評態度的人。他說:

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曆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

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

這些話很清楚地表明,對自由化的反應過頭了,甚至已威脅到經濟發展和全民士氣,所以需要阻止這種反作用力。

在政治上,同他過去多次所說的一樣,主張搞好社會秩序,要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排除各種不良的社會現象。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青年人提拔到黨的領導崗位上來,創造性地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事求是”。最後,他說:“我堅信,世界上讚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他還說:“一些國家出現了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當年夏初,鄧小平的講話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成了中國政治的轉折點。從此,中國的政治形勢向著鄧小平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鄧小平的成功在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成為定局。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把鄧小平比喻成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並指出,大會的任務是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方針……加速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步伐。並說,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大會最後一天,當鄧小平在鄧榕小心的攙扶下緩慢地經過會見大廳時,他完全體會到了成功的滋味。鄧小平沒作任何發言,也沒待很久。但代表們熱烈的掌聲說明,人們對這位總設計師的熱愛比對舵手毛澤東更勝一籌。代表們將會很想念他。因為,他們知道,鄧小平設計的中國現代化是許多人共同奮鬥的結果,鄧小平理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共同創建起的一套基礎理論。但是,他們也知道鄧小平一直是中國現代化最主要的推動者。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將會怎麽樣?確實,在新的領導層中,或者說在全國各地、各個領域,無論在聲望、經驗還是在能力方麵,沒有任何人能與鄧小平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