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
人類是健忘的動物,遺忘也是神賜給人類的最大恩典。假如人生在世把一切全都記得清清楚楚,想必會活得很累,因為在這些記憶中,也會有自己想要抹去的不好回憶。但是,如果有什麽事一定得記住,就必須根據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周期反複複習。
艾賓浩斯是德國實驗心理學的先驅,在《記憶》一書中提出“遺忘曲線”理論。他的研究結果顯示,人的記憶會和時間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般而言,記憶的保存量會隨時間流逝而急劇減少。遺忘的比率在學習之後的一段時間最高,最初9小時遺忘的速度很快,之後遺忘速度會減緩。因此,所謂的“記憶力很好”可以解釋成“遺忘率很低”。人類在學習20分鍾後會遺忘42%, 一小時後會遺忘50%。
一般來說,延長人類的記憶時間或永久保存記憶的最佳方法,就是複習。艾賓浩斯通過各種實驗發現了複習的效果,也就是當記憶力下降時,反複複習可以再次增強記憶力。另外他也發現,在背誦同樣次數的條件下,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更有效率,記憶更持久。
分散複習最重要的是複習的周期。根據他的研究,在學習後10分鍾內複習,記憶可以維持一天,一天後再複習,記憶可以維持一周, 一周後再複習,記憶可以維持6個月以上,變成長期記憶。為了不忘記學過的內容,並使其變成長期記憶保留下來,最好的方法是進行“10分鍾後”“一天後”“一周後”“一個月後”共4次的複習。
第一次學習時,必須認真閱讀,秉持“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閱讀”的心態,一字一句地讀。仔細研讀非常重要,就算花費很多時間也要做到。此時最重要的是區分出重點與非重點部分,把重點部分標示出來。根據“10分鍾後”“一天後”“ 一周後”“一個月後”的時間點,將重點複習4次,如此一來,就能變成長期記憶。
以醫師身份前往以色列學習醫學的柳摩西宣教士曾說過:
“韓國人和猶太人教育的不同之處在於學習屬於灌輸式還是創意式、家長是主導者還是後援者、使用的是單純背誦法還是問題解決法等。
“我在韓國主修漢醫學,後來前往希伯來大學研究所學習醫學,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連醫學也用討論的方式上課,很重視創意思考。在韓國通常是一味背誦,考完試後就忘個精光,不斷循環往複。然而,希伯來大學的考試大部分是開卷考試,題目會設定情境,讓學生寫下如何整合過去所學的內容和書本上的知識,然後運用到題目的情境裏。連醫學都能利用創意方式學習,這一點實在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從上述話裏可以清楚看出韓國人和猶太人的教育差異。韓國人追求成績和分數,猶太人幾乎沒有以數字來表示成績的概念,追求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老師是否教會學生做某件事一點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學生能否重現老師的教學過程。當學生能將所學內容傳達給他人時,才算真正學會了那些內容。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教育思想認為,聽而易忘,見而易記,做而易懂。老師講課時,學生並不會全部聽進去,不會全部記得。就算記得,能夠理解的學生也是少數,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或對別人說明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對話式的教學方式雖然比一般講課少20%~30%的時間,卻能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更多。
教師采用一般的講課方式時,無法知道學生有沒有專心聽課或腦子裏在想些什麽,但是如果分組討論,學生就無法發呆或分心想別的事。
托尼·博讚(Tony Buzan)在《大腦使用手冊》(Use Your Head)一書中指出,成人平均可以聽懂90分鍾的課程,卻隻能記住20分鍾的內容。這表示每20分鍾就要有變化,或是改變講課的速度,聽講的人才能專心。“90/20/8”法則就是說,每堂課不要超過90分鍾,每20分鍾要有變化,每8分鍾要讓學生參與。
人第一次接觸某一內容時,30天後隻能記得其中不到10%,但是如果接觸6次,30天後可以記得90%以上。解釋核心概念後,如果10分鍾之後再提一次,一小時之後再強調一次,聽了6次就不會忘記。上課有效率的老師隻會用不到15%的時間處理或組織課程內容,卻把50%以上的時間投入到需要互動的環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