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要改變學生,老師先得改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在網站上進行了一項調查:“現今教育最應改善的五項措施是什麽?”在數萬人的回答中,下列五項獲得最多的共鳴。
(1)應舍棄學習片麵的知識,培養思考能力。
(2)應很好地盡到管理責任,使教育的公共化不被破壞。
(3)教育的重點應從提高標準測驗成績,轉變為倡導愉悅的終身學習,並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4)發現並培養所有孩子的潛能,幫助其自我實現。
(5)在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處於弱勢的家庭的兒童與新移民子女接受同等的教育。
如今,世界各地許多人都在要求學校改變隻讓學生學習片麵知識的教育方式,要著重於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他們高聲呼籲:教育不是為了成績或分數,而是要快樂地學習,並提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最近美國教育網站www.eschoolnews.com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題目是“學生對於教育的五項希望”,結果如下:
(1)教授貼近生活並且有用的知識。
(2)課程由學生選擇,並以學生為主體。
(3)以有趣、吸引人的課程取代無聊的課程。
(4)教師不再是傳達信息的角色,而是學生生活的導師。
(5)運用各種多媒體工具,進行雙向互動的教學,讓課程既豐富又有深度。
目前全球大多數學生都強烈要求進行教育改革。現今韓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讓學生成為“最討厭思考的人”。準備考試的學習是尋找正確答案的訓練,一旦找到正確答案,思考就變成多餘的事情。在高中采取討論式授課的老師曾被學生抗議:“請老師趕快說答案,不要增添我們的負擔。”
如何在學校裏培養溝通、合作、批判性思考、創造與創新等4C能力呢?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彼此提問、對話、討論和辯論。學生一起對話和討論能提高溝通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討論是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最佳方法。在討論中,可以彼此交流不同的思想與新穎的見解,自然地激發出許多創意與創見。學生尋找夥伴,兩人一組互相提問、對話、討論和辯論的學習方式,就是“哈柏露塔”。
將填鴨式教學轉變為討論式教學,學生就能互相吸收對方的知識、提升創意思考能力,這對從小在補習班、學校或讀書室裏,一直坐在書桌前猛讀大量課本和參考書的學生來說,是很難適應的學習方式。特別是當他們進入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常春藤盟校就讀時,學業上很容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因為常春藤盟校重視討論,會借由各式各樣的經驗和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力。
老師是在學生互相提出問題、對話、討論和辯論的課程中,幫助他們對話和討論的人,因此,老師應該扮演推動和協調的角色。在學校課程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最重要的核心。要使學生改變,老師先要改變,老師改變了,學生自然也會跟著改變。要和孩子眼神交會,才能看見他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