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堅毅力
目標導向、持之以恒
“GRIT比IQ更重要”是真的嗎?
最後是“堅毅力(GRIT)”,它指的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堅持到底的力量。GRIT是由Guts(拚搏力)、Resilience(恢複力)、Initiative(自發性)、Tenacity(韌性)的首字母組成的詞匯。
我剛才在網絡上查了一下,這是一本暢銷書的名字[35]。
是的,這本書是2016年出版的,不過大約自10年前開始,心理學家達克沃斯博士(2)就在各種論文中指出了GRIT的重要性。
為什麽這個概念會突然受到關注呢?
這大概是從“GRIT超過IQ,成為決定學業成功的指標”這個意外信息開始的[36]。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成功人士往往都被認為具備異於常人的高IQ,但達克沃斯博士卻認為:“其實GRIT帶來的影響更大。”
啊,是這樣啊。所以再高的智商,隻要不堅持到底,也是不會有結果的吧。
就是這麽回事。反之,即使IQ不高,但隻要GRIT足夠高,也一樣能成功。有研究表明,GRIT越高的人,其人生的幸福指數也越高[36]。
那麽,哪種人的GRIT更高呢?
自信,總是相信“自己能行”的人,也就是那些覺得“雖然不知道能否立刻看到結果,但總有一天能看到”的人。GRIT低的人,則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
我不就是這樣嗎?(哭泣)
和自我肯定感一樣,自信最終也會被自己的記憶所左右,所以成功體驗還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決定結果的不是才能而是努力”的想法也很重要。如果覺得隻有才能決定成功,那麽一遇到障礙就會輕言放棄了。但如果相信努力可以成功,就會努力學習、多多請教老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全家一起堅持“登山”
原來如此……不過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像運動員那種咬牙拚命的做法。所以我一直在想,沒有毅力的人該怎麽辦呢?
我很理解你的想法。確實,即使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沒有幾個孩子能堅持到成功的。不過,堅持到底的這種毅力,其實是可以後天養成的。
那應該怎麽做呢?
如果孩子還小,當然也就不可能單獨堅持做完某件事,所以不妨和家人一起挑戰堅持做完各種事。比如,一起大汗淋漓地爬到山頂。這雖然隻需要花短短一天,但一樣會在孩子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高中的時候參加過登山社團。爬山的時候,我會把這個過程分成若幹個小段,默默地告訴自己是“下一個目標到這裏”,然後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總是在不經意間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已經爬到這裏了”。而且到達山頂時的那種“堅持到底的喜悅”,確實是日常生活中無法體會到的……
是吧。小時候經常體驗到這種喜悅的孩子,也會比旁人更有毅力。作為父母,我們不必強求孩子“既然決定做了,就一定要堅持到底!”我們隻需要觀察“自己的孩子應該會喜歡這件事吧”,並在找到他的興趣點後,教會他設定目標的正確方法即可。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熱愛的事情中去,是不會覺得辛苦的。
原來如此。那就找一個孩子熱愛的事,大家一起去挑戰吧。
“未來的夢想”有助於培養GRIT
就像剛剛提到的分段設定登山目標一樣,無論做什麽,都不是埋頭苦幹便可,而是應該樹立一個長期的目標,並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天完成一點點,自然而然就能堅持下來了!長期目標尤其適用於需要持續學習的事情。研究表明,有意識地分階段設定學習目標的學生,比那些單純告訴自己“你要努力”的學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38]。
讓孩子擁有長期目標……這個我不太理解。
就是讓孩子設定一個“未來的夢想”。比如我的孩子就特別喜歡科學,所以他的理想是成為“海洋生物學家”。
就是更具體了。
於是我問他:“那你要怎麽做才能成為海洋生物學家呢?”他的回答是“去海洋大學”,於是我又進一步問“那你要怎樣才能進海洋大學呢”。把理想和目標不斷分解後,就有了今天為之奮鬥的理由。
長期目標需要設定得更具體嗎?我女兒的夢想是“成為爸爸的妻子”。(笑)
那您聽到的時候是不是非常高興啊。(笑)言歸正傳啊,我認為目標越具體,實現的可能性就越高。當年我再次報考醫學部的時候,也就剩下半年的學習時間了。不過那半年中,我總是一邊想象著自己拿著聽診器工作時的樣子,一邊思考:“我該怎麽做才能實現目標呢?”“這個月必須完成哪些目標呢?”“今天的學習任務是什麽呢?”等等。
這聽上去怎麽有點兒商務談判的味道……
嗯,確實有那麽一點兒。不過隻要大人引導得好,孩子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便是幼兒園的孩子,內心也有一個“長大後的夢想”吧。暫且不論目標應該分解到何種程度,但至少要讓孩子有一個長期目標。
那要如何讓孩子設定長期目標呢?
可以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啊。例如可以偶爾問孩子:“你將來想做什麽?”或者“有什麽夢想嗎?”的問題,這樣一來,孩子也會認真思考,同時也能提高大腦特定網絡的使用頻率。孩子可能會回答“嗯……我要當科學家”。把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進行對比,這被稱為“心理對比”[39],要盡量讓孩子多進行這種心理對比。
原來如此。那您作為醫生,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為醫生嗎?
當然會這樣啊。既然自己是個醫生了,肯定也希望孩子能子承父業嘛。(笑)不過,我是肯定不會對孩子說“你得成為一個醫生哦”。不是自己做的決定,孩子就不會上心,而且來自父母的過度期待也會給孩子的大腦造成壓力。
不過,我很喜歡看一本叫《工作細胞》[40]的漫畫書,在家的時候,也常常提到“巨噬細胞”和“小腸的培氏斑”之類的名詞,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我的孩子也會對醫學產生興趣吧。
這可真是個好辦法。
另外,我也常常會對孩子說“醫生能夠救死扶傷,為所有人帶來幸福”“醫學無國界,所以還可能周遊世界呢”“熱愛並沉浸於某項研究,可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哦”,等等,不斷和孩子分享這份職業的魅力。
所以孩子如果覺得“做醫生還有這麽多好處呢”,就不會有那麽大的壓力了。
當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後,父母就不應多加幹預了。
不過我覺得有些孩子哪怕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麽?”也回答不上來吧。雖然經常能看到那些“最受歡迎職業排行榜”之類的東西,但我總覺得排名第一的肯定是“不知道”。
很犀利。不過其實“不知道”也沒關係。倒也不是說若不快點定下夢想就無法實現了。而且很多時候,孩子是有想法的,隻不過還太模糊,所以才會回答“不知道”。
那麽,在孩子說不知道自己有什麽夢想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可以假裝無意地在家裏放些兒童版“職業圖鑒”之類的書,或者在平時的聊天中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類型。
原來如此。這麽說來,最近似乎孩子們的夢想都是做網絡主播了。要是我家的孩子也有這種想法,該怎麽辦呢……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網絡主播是一種很常見的職業,孩子會出現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
說起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醫務工作也備受人們關注,據說越來越多的學生都選擇了報考醫學部。
隨著新聞報道的增加,很多孩子都開始憧憬醫務工作了吧。
作為父母,尊重孩子的夢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支持,這就足夠了。孩子在看了網絡視頻後,或許會對編劇,或許會對電影和戲劇表演生出濃厚的興趣。另外,專注於某件事的過程中,孩子的堅毅力也會得到不斷提升。這種體驗絕對不是無意義的。
不停止努力就不算失敗
總是害怕孩子挑戰失敗該怎麽辦。就拿考試來說,為了培養孩子的堅毅力而讓他大膽去參加考試,可又擔心萬一不合格,反而會讓他“習慣放棄”,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呢?
嗯,這的確是個頭疼的問題。不過我覺得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即使受到挫折,也別停止努力。
其實,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曾報考過京都大學的理學部,隻不過當時是以遺憾落榜告終的。那時的我灰心喪氣,很不甘心。結果第二次報考醫學部的時候,我隻花了短短半年時間就成功考上了。可以說第一次的失敗和不甘成了我第二次報考時的動力,而且有過失敗的經驗後,我就能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了。
原來如此。
我們甚至可以換種說法:“隻要沒有停止努力,就不算失敗”。我在參加心儀的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中失敗了,無奈隻能選擇公立中學。如果當時家裏的大人隻是安慰我看開點兒,那這場考試帶給我的也許就隻有失敗的經驗了。好在當時家裏人都在安慰我:“這次沒考好沒關係,有機會再試一次!”這種氛圍給了我繼續努力的勇氣。
可見家長的說法很重要!
是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直麵困難、永不言棄。
我非常理解。對了,雖然我們一直在聊“堅毅”這件事,但並不意味著隻能堅持做一件事,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比如,很多人會將《成長的邊界》(RANGE)一書與《堅毅力》(GRIT)進行比較,前者的主張是:“不一定非得隻認一個目標,可以廣撒網,嚐試各種各樣的‘廣泛體驗’,說不定反而會帶來驚喜”。
我換過6次工作,最終選擇了做一個撰稿人,所以完全屬於“Range”派。的確,我覺得過去的經驗對自己很有幫助。
我也是這麽認為的。縱向深入挖掘求知欲屬於“GRIT”範疇,而橫向擴展則屬於“Range”的範疇了。不過對大腦而言,無論是“GRIT”還是“Range”,其實都是正確答案。就像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優秀運動員選定項目的時間通常較晚[11];諾貝爾獎獲得者一般都對藝術充滿興趣[12]。這其實也符合“Range”的觀點。
老師,那您傾向於“GRIT”還是“Range”呢?
我認為,可以先通過“Range”來廣撒網,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然後通過“GRIT”深入挖掘。這也是我的習慣性做法。
我明白了。二者結合能產生更好的效果。不過與老師相反,我一般是先通過“GRIT”進行深度挖掘,接著通過“Range”來考察這一領域的周邊是否有可發展性。
很好啊。很多專業人士也都采用這樣的組合。最後,一起來總結一下提升堅毅力(GRIT)的方法吧。
如何提高“堅毅力(GRIT)”
①和家人一起挑戰堅持做一件事
②將自己的興趣與人生目標相結合
③不斷實現小目標,積累自信
④不要總覺得自己不行,要意識到努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