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感低”的實例6 難容異見,常被他人的言行激怒
一個人攻擊他人的背後,其實也隱藏著自我肯定感低的因素。
歸根結底,人為什麽會去攻擊他人呢?
攻擊,是動物感受到威脅時的反應模式。包括人類在內,每當動物感受到威脅時,就會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如果能逃跑就逃跑,逃不了就戰鬥,而後者即會引發“攻擊”。
一般來說,逃跑比較輕鬆,也更為合理。即使是熊這樣的猛獸,隻要未與人類狹路相逢,就寧可事先遠遠避開(“驅熊鈴”就是為了讓熊提前發現人類這個威脅而發明的)。
但就人類來說,一般都認為身而為人必須在意社會的眼光,因此不能一直逃避。
既然無法逃避,那就隻能“攻擊”了,所以我們身邊才會頻繁地出現各種攻擊或反擊的行為。
這裏要請大家重新理解的是——“攻擊是受到威脅時的反應”。
當人感覺到自己“被攻擊了”或“看似要被攻擊了”,這種危機感就會使人加以反製,展開攻擊。
然而,讓每個人感受到威脅的事物各有不同,特別是在人際關係的脈絡中,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威脅,反映出了這個人的人生。
例 有人與我意見相左,朋友卻說“其實對方的話也有道理”,真的很讓人生氣。
通常,如果是在自我言行都被否定的逆境中成長,這樣的人最難接受多元互異的意見。每個人原本就被允許持有各種觀點,但這種人一旦遇到想法不同的人,就很容易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這樣的反應很正常,畢竟在一切想法都被否定的環境中長大,就等於每天都被告知——“你說的都是錯的”。這種人的成長過程中,隻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都是錯的(但實際情況明明是,有各種意見羅列並存才是正確的)。
所以,當他們長大後,如果發現有人與自己意見相左,就會有被否定的感覺。對他們而言,如果不攻擊對方,宣示“你錯了!”,就等於承認錯的是自己。也因此,在前麵的例子裏,當朋友表示能理解與他意見對立的人,他覺得自己被“背叛”了。
對於一直被否定著長大的人來說,“別人單純的某項意見”就等於是威脅。他們的自我肯定感可以說是十分的低。
自我肯定感夠高的人,能認知到“這隻是我的意見,別人要怎麽想是別人的事”;遇到心胸狹窄的人也能明白,“這個人無法理解有些人真的活得很辛苦,才會說出這種話,這也是其來有自”。
如果總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想法,就是自我肯定感相當低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總是攻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也就代表他“必須不斷證明自己是對的”,隻要有人稍稍反駁,他就會覺得被羞辱。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與際遇,也都有反映出這些經驗、屬於他自己的“正確答案”。同樣一件事,在某個人看來是“不對的”,但就另一個人的考量而言,卻可能是“對的”。
例 一聽說朋友五年來都不曾回老家去探望父母,就忍不住指責對方“真是不孝”。
通常,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應該孝順父母”,但如果是從小被父母嚴重虐待的人,強迫他們接受這種想法,就是非常殘忍的事。
但是,如果“必須不斷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樣的人就無法以此角度來思考。
就算與自己的想法稍有不同,他們也會因為“自己被否定了”的不安情緒,而被“擊潰”。
這種人乍看很強勢,其實很容易受挫。如果他們認定的“正確答案”沒有實現,就很容易感到焦躁,甚至會因為無法接受而極端憤怒,身心俱疲。
更不用說,這對人際關係的品質將有惡劣的影響。
就像前述的例子,朋友可能有許多苦衷,所以沒回去探望父母,他卻徑自認定對方就是“不孝”,這樣很有可能會傷害或激怒對方。至少對對方而言,他並不是一個“可以無話不談的親密朋友”。
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心理疾病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必須不斷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樣的人在健康方麵通常也有極大的隱憂。
大家看到這裏應該已經明白,“自我肯定感”是讓人活得更自在,同時與他人保持良好關係的生存必備“營養素”。如果自我肯定感不足,就會引發各種“讓人生變得艱難”的問題;而這種情況如果愈演愈烈,就會形成心理疾病。
應該有不少人早已有自我肯定感低的自覺,或讀到這裏之後,發現這些狀況“自己都有”,接著就被這個問題卡住了——
那要怎麽做,才能提升自我肯定感呢?
很多書籍都提及,自我肯定感的基礎建立在幼年期,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遭受霸淩,就會徹底毀掉自我肯定感……這些論述當然都所言不假。
然而,如今拿起這本書的你,早已錯過了那個重要的時期,所以需要其他的方法。
大家不用擔心,即使無法回到幼年時期重新來過,你也能從現在開始,提升自我肯定感。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具體的做法吧!
重點 必須證明自己是對的,會變成“正義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