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檀淵之盟

公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遼國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後,趁秋高馬肥的時候,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侵宋。當遼軍南下,告急文書不斷傳到開封時,北宋君臣議論不一。大臣們有的主張遷都至金陵,有的主張避敵到成都,宰相寇準則堅決主張抵抗,並且要求

宋真宗趙恒親自出征督戰。

南侵的遼軍,遭到了各地宋軍堅決抵抗,同年冬天,遼軍深入到離開封以北不遠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市),怯懦動搖的趙恒,在寇準和廣大軍民積極要求抗戰的壓力下,勉強親自出征,車騎剛到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在主和派的慫恿下,又想往南逃了。

寇準對趙恒說:“現在敵人已經迫近國都,全國人心惶惶。陛下隻可前進,不可後退。如果陛下的車子後退幾步,就會使前線受到影響。那時,敵人乘勢進攻,就是想保持江南半壁江山,也辦不到了。”

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在旁,也說:“寇準說得對。願陛下趕快到澶州,臣等願以死報國,敵人並不難破。”

趙恒隻好下令前進。

這時,孤軍深入的遼軍,到處受到宋軍和民兵的英勇反擊,他們的後方和軍事供應受到嚴重威脅。集結在澶州附近的宋軍逐漸增加到幾十萬,士氣非常旺盛。遼軍先鋒蕭達蘭窺察澶州地勢,被宋軍用伏弩射死,遼軍的瘋狂氣焰,受到了很大打擊。遼貴族估計到勝利已無希望,轉而向北宋議和。

趙恒本來沒有抗敵決心,見到遼有意議和,自然求之不得,抗戰派代表寇準主張拒絕和議,乘勝進軍,趙恒卻拒絕采納抗戰派的意見。主和派極力打擊寇準等,誣蔑他們主張抵抗是別有企圖。在主和派的策劃下,宋皇室終於在公元1005年,即景德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和遼國達成和議,訂立“澶淵之盟”。

和議規定,宋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從此以後,宋朝政府年年向遼輸納銀、絹,使得人民又平添了一筆巨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