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萊特灣海空戰〈1944〉——血染萊特灣
◇作戰實力◇
◇戰場對決◇
為了奪取菲律賓群島,必先拿下萊特島
1944年10月24~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為了爭奪萊特島,在萊特灣進行了一場空前大規模的海戰。
當時美軍的統帥部在1944年6~7月攻占了馬裏亞納群島之後,準備計劃奪取菲律賓群島。而美軍統帥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這場戰役應該先從攻占萊特島開始,因為萊特島能夠控製太平洋通往南中國海的各個出口。
10月20日,美軍在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的率領下,開始從萊特島登陸。而日軍統帥部當時發現了美軍在菲律賓的主要突擊方向之後,立即就向萊特灣派去了3個艦艇編隊:中央編隊由戰列艦、巡洋艦組成的主力,指揮官為栗田健男海軍中將;南方編隊包括有2個艦艇隊,指揮官分別為西村海軍中將和誌摩清英海軍中將以及北方編隊,主要為航空母艦編隊,指揮官為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
這3個編隊共有戰列艦9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21艘和驅逐艦35艘。在當時菲律賓地區的岸基航空兵大約有400架飛機,而艦航空兵大約有116架飛機,日本打算用這些力量來消滅萊特地區的美軍航空兵。
日本海軍頑強阻擊
當時日本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萊特灣消滅美軍的入侵兵力以及阻止美軍在萊特島登陸。可是美軍的統帥部也識破了日軍的意圖,立即把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和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3艦隊展開分布在通往萊特島的接近水域。第7艦隊和第3艦隊共有戰列艦12艘,航空母艦25艘,其中6艘輕航空母艦,18艘護航航空母艦,飛機總共有1350架,以及還有巡洋艦20艘,驅逐艦130艘、護衛艦11艘。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同已經在菲律賓附近展開的潛艇迎擊,以及和消滅駛向萊特島的日本各編隊,進行互相配合,並且一舉殲滅。
10月24日,美國的第3艦隊的航空兵開始攻擊駛入聖貝納迪諾海峽的日本中央編隊,一戰擊沉了日本的1艘戰列艦。於是日本的中央編隊隨即轉向,準備返航。可是等到黃昏時分,日本這支不甘心失敗的編隊重新駛入聖貝納迪諾海峽,並於10月24日午之後順利進入了到了太平洋。原因就在於當時美國的第3艦隊已經離開了聖貝納迪諾海峽,準備出動所有的兵力去迎擊新發現的日本北方編隊。但是日本中央編隊並不幸運,當他們沿著薩馬島海岸向南行動的時候,又遭到了美國的第7艦隊航空兵的攻擊。由於日本的中央編隊根本就沒有航空兵的掩護,所以在距離美軍登陸地域大約40海裏的地方不得不返航回到聖貝納迪諾海峽。
到了10月25日白天,美國的第3艦隊的航空兵攻擊了日本北方編隊,在恩加尼奧角附近擊沉日本航空母艦4艘、驅逐艦1艘。
同樣,日本南方編隊的行動也遭到了失敗。10月24日午夜,日本的南方編隊的第1隊在駛往萊特灣的過程中,在蘇裏高海峽遭遇到了美國第7艦隊戰列艦、巡洋艦的炮火攻擊和驅逐艦、魚雷艇的魚雷攻擊,結果全軍覆沒。而第2隊確信不能突破蘇裏高海峽,所以決定返航。
當然,在這次交戰當中,日軍首次使用了“神風特攻隊”攻擊美軍航空母艦,最後擊沉1艘護航航空母艦,重創4艘,輕傷1艘。
日本海軍再也牛不起來
可以說這一場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空戰,其實在戰術上並沒有什麽值得借鑒的地方,說到底就是上演了一場海空混戰。萊特灣海空戰的結果是,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而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
在寬達600海裏的正麵戰場上展開了這次海空戰,也進一步說明了空軍在海上戰鬥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大,以及雷達各種裝備在海上夜間戰鬥中的重要意義。
當然在這一場戰鬥當中,日本海軍的各編隊之間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不能協同行動;其實,無論是日本海軍還是美國海軍,在各編隊之間互通情報都是非常差的。
最後,美軍由於在這次對日本海軍的作戰當中取得了巨大勝利,從而也全麵掌握了太平洋地區的製海權和製空權,這對太平洋上以後戰爭的進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而日本海軍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經再也無法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了。1944年12月20日,美軍完全攻占了萊特島,之後又利用萊特島作為軍事基地,順利進攻了菲律賓群島的其他島嶼。
◇知識拓展◇
萊特島
菲律賓米沙鄢群島東部島嶼,位於宿務島和保和島東麵,薩馬島西南。西北至東南長194公裏,東西最窄處寬僅21公裏。山地縱貫全島,多火山,最高峰亞爾托山,海拔1349米。麵積7213平方公裏,人口160萬。
西南為丘陵地帶,東北是開闊的平原。東西兩岸多海灣,河流短小。氣候溫暖,北部受台風影響。產稻、玉米、椰子、蕉麻、煙草、甘蔗和香蕉等。有錳和硫黃礦。主要城市塔克洛班、馬阿辛和奧爾莫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