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抗美援朝〈1950〉——麥克阿瑟說:“珍妮,我們終於快回家了。”
◇作戰實力◇
◇作戰實力◇
朝鮮戰爭爆發,我誌願軍赴朝作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武裝幹涉內政,擴大侵略戰爭,而且還派第七艦隊打算武裝侵略中國台灣。9月15日,美國就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在朝鮮仁川登陸。
而10月8日,毛澤東主席就發布命令:“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中國人民誌願軍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誌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組成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中國人民誌願軍在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誌願軍由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於10月25日就開赴到了朝鮮前線,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
中國人民誌願軍的3個突擊集團英勇作戰
經過人民誌願軍和朝鮮軍隊的聯合作戰,讓美軍受到重創。1951年4月1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撤銷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由李奇微接任,並且由詹姆斯?範佛裏特接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
在1951年4月22日的傍晚,中國人民誌願軍的3個突擊集團再一次同時朝美軍發起進攻。
左翼突擊集團,即由9兵團的司令員宋時輪指揮的5個軍,在鐵原以南的古南山至華川地段上迅速突破了美軍的24師和南朝鮮軍的6師的防禦陣地。
而40軍在華川以西迅速向縱深攻擊前進,到了24日早晨,已經突入縱深30公裏,順利完成了戰役割裂任務。
39軍在華川地區突破後,有迅速的前出華川西南的原川裏、芝村裏地區,將美軍陸戰一師分割於北漢江以東,讓它們無法西援。
20、26、27軍也在25日之前出抱川以北、以東地區,殲滅了美軍和南朝鮮軍隊各一部。
右翼突擊集團是由19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指揮的3個軍及人民軍1軍團,該集團於22日在開城至漣川西南地區發起攻擊後,幹淨利索地就掃清了臨津江西岸的南朝鮮軍,當夜就開始強渡臨津江。
63軍187師在突破英軍29旅的防線後,迅速向縱深前進,於23日淩晨就攻占了紺嶽山,殲滅英軍1個營和1個連。
中央突擊集團由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代理指揮的3個軍,於4月22日晚在漣川西北三串裏以東15公裏的地段上從正麵發起進攻。
當夜,15軍就一舉攻占了漣川西北的三串裏,44師的132團於23日將菲律賓營分割包圍,迅速殲滅了1個連。60軍的181師在漣川以東突破土耳其旅防線後,立即插入其縱深15公裏,攻占了漢灘川北岸,切斷了東側美軍25師與漣川地區美軍3師以及土耳其旅的聯係。
到了4月26日,美軍和南朝鮮軍在汶山以南、議政府以北的加平、春川一線繼續進行頑強的抵抗。而誌願軍的3個突擊集團進行連續進攻,迫使其向漢城地區撤退。63軍在議政府以北的道樂山包圍了美軍3師的1個團,可是由於沒有徹底斷其退路,結果讓這個團在大量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南逃。
4月28日,美軍和南朝鮮軍撤至漢城及其以東的北漢江、昭陽江南岸繼續進行防守,而且還調來了美騎1師加強漢城防禦,在漢城周圍構成了非常嚴密的火力控製地帶。
29日,右翼集團逼近漢城,人民軍一部前出漢城近郊:中央集團開始進入漢城東北的外圍地區,而左翼集團則進入到漢城以東的金穀裏至加平、春川以北地區。
這個時候,誌願軍因為在漢江以北殲敵的機會已失,西線突擊也到一段落,逼近漢城的8個軍和人民軍1軍團北撤到議政府以北至三八線以北的平康地區進行休整。
誌願軍進行全線反攻
調整後,以9兵團與人民軍2、3、5軍團在東線實施反攻,殲擊縣裏地區的南朝鮮軍隊。到了5月16日,全線發起攻擊。
5月17日早晨,27軍的81師和20軍的60師在麟蹄西南地區突入敵人縱深20多公裏。當天,20軍和人民軍5軍團就將縣裏地區的南朝鮮軍3、9師的後路切斷。之後又經過兩天的激戰,殲滅其大部,並繳獲全部重武器,其殘部潰散於叢林中。
同一天,27軍在縣裏西南的上南裏地區將南朝鮮軍5、7師擊潰,殲滅了他們的5個營,繳獲大量裝備。而擔負東線左翼戰役迂回任務的人民軍2軍團,在襄陽西北雪嶽山地區前進受阻。擔負東線右翼迂回任務的誌願軍12軍,在春川以東的鷹峰地區突破敵人的防禦陣地之後,遭到美軍第2師的抵抗。因此,12軍和人民軍2軍團沒能夠及時完成進至縣裏以南的戰役迂回任務。
除此之外,誌願軍第3兵團第15軍在春川以東突破美軍防禦陣地後,在春川東南的德田峴、大水洞地區與美軍的第2師進行了多日的激戰,殲滅該師38團2個營的大部兵力,因為美軍的頑強頑抗,前進受到極大的障礙,也沒有完成戰役的割裂任務。
停止進攻,向北轉移
到了5月20日,由於誌願軍經過連續作戰,所帶的糧草彈藥已經耗盡,而且雨季即將到來,背後的幾條江河對作戰和運輸補給顯得更為不利,所以決定停止進攻,最後於23日開始向北轉移,同時把這一計劃請示了中央軍委。
之後,毛澤東主席電複彭德懷,同意收兵休整,並指示:至於打仗的地點,隻要敵人肯進,越往北麵越好,不要超過平壤和元山線即可。
就這樣,當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開始北撒之後,美軍即以4個軍共13個師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組成了“特遣隊”沿公路進行追擊。誌願軍對敵人的快速追擊行動沒有做出充分的準備,在轉移的時候也沒能夠組織有效的交替掩護,再加上當時傷病員很多,嚴重影響部隊的行動,有的部隊在轉移一開始就出現了極其被動的局麵。例如當時60軍的180師在24日接到兵團命令後,在春川西南掩護傷員向北轉移途中陷入敵人的包圍。當時由於指揮不當,沒有集中全力進行突圍,最後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5月27日,美軍和南朝鮮軍在誌願軍北撤以後,就占領了汶山和臨津江以東的三八線地區,而且還企圖繼續向北進攻。而誌願軍即以64、63、15、20軍及人民軍各部於臨津江北岸至華川、杆城一線地區組織防禦,並以47、42、20、27軍在縱深設防。
之後,誌願軍在給敵人造成了大量殺傷和消耗後主動撤出鐵原、金化。至6月10日,將敵人阻滯在了三八線以南的汶山、高浪浦裏一線和三八線以北的鐵原、金化、楊口、杆城以北的明波裏一線地區,被迫讓敵人停止前進,不得不轉入防禦。
這次戰役曆時50天,而誌願軍以新入朝的兩個兵團為主,共投入了11個軍,人民軍投入了4個軍團,經過連續奮戰殲滅敵人8.2萬餘人,繳獲了大量的物資裝備,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且新參戰兵團也取得了對美軍作戰的經驗。
誌願軍在東西兩線的反攻進至深遠縱深後,主動停止進攻,向北轉移,也為此保持了戰役作戰的主動權。
但是,由於這一次戰役東西兩線的反攻,因為沒有及時達成戰役的迂回,加之誌願軍沒有掌握製空權,所以主要是靠夜間徒步行軍作戰,最為不利的是糧彈供應困難,戰役作戰時間不能夠持久,而且美軍又極力避免夜間作戰,主動後撤,所以,誌願軍沒有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
自1950年10月25日起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實施戰略反攻,經過5次戰役,共殲滅敵人23萬多人,給美軍和南朝鮮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使其再也不敢向朝鮮北方大舉進犯了。
◇知識拓展◇
三八線
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長度248公裏,寬度大約4公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的北緯38度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的受降區,而南部為美軍的受降區。後來,在日本投降以後,北緯38度線就成為了南朝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的臨時分界線,因此又稱為“三八線”。
三八線的北部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部為大韓民國。雙方一度都有重兵進行把守,而且經常互相播放廣播。後來由於局勢緩和,雙方的廣播對峙也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