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庫爾斯克戰役〈1943〉——坦克大顯身手的重量級戰役
◇作戰實力◇
◇戰場對決◇
戰役開始
一個個被認為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度過了,在兩個月的時間當中,前線顯得異常平靜。時間逐漸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聯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的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交代德軍即將在第二天發動進攻。到了7月5日淩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也俘虜到了一個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這個人也說德軍會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
於是,為了打亂德軍的進攻步驟,朱可夫於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擊的準備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德軍的南線進攻
結果蘇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根據預定計劃發起了進攻,在損失了36輛坦克之後,德軍艱難地越過了蘇軍的反坦克雷區,開始猛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麵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難以進行抵擋,最後被迫後退。
在6日傍晚,瓦圖京向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之後,立即把草原方麵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的353輛坦克調往沃羅涅日方麵軍。
而在製空權的爭奪上,通過7、8兩日的空戰,蘇聯空軍也逐漸扭轉了劣勢,說白了,完全奪取製空權隻是時間問題。
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
7月9日這一天是庫爾斯克會戰最為關鍵的一天,瓦圖京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麵抵擋的德軍向奧博揚推進,並且同時在兩翼繼續發動反擊,雖然這次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是卻讓德軍無法集中全部火力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
7月12日早晨,戰鬥打響了,蘇德雙方幾乎是同時發動的進攻。在剛開始的時候,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明顯占據了優勢,而蘇軍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則對德軍無法造成威脅,所以,蘇軍的坦克隻好開足馬力以最高速度向德軍衝去。希望能夠通過接近德軍的坦克,來發揮T—34機動性的優勢來戰勝笨重的“虎式”坦克。
在衝鋒過程中,蘇軍的坦克自然是付出了慘重代價。當雙方接近之後,戰鬥變得是更加的慘烈,坦克一輛一輛地被摧毀,即使在被毀的坦克旁邊,雙方的士兵還是在不斷地進行射擊,甚至互相進行肉搏。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傍晚,最後雙方都精疲力竭了,戰鬥才停了下來,結果在戰場上,到處都是坦克的殘骸和士兵的屍體。
德軍的北線進攻
在北線,蘇軍的炮擊也讓德軍的進攻比計劃推遲了2個半小時,在幾十分鍾的炮火準備和空中轟炸之後,德第9集團按照原計劃開始了進攻。
當時莫德爾為了能夠把蘇軍的注意力從德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於是就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結果被蘇軍阻止住了。
而在主攻方向上,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雙方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突破了蘇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裏。可是在兩翼,蘇軍仍然頑強地堅守著陣地。
到了7月7日淩晨,德軍又一次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取交通樞紐波內裏,戰鬥是異常的激烈,德軍這一次攻入了市區,但是最後都被頑強的蘇軍趕了出來,而蘇聯空軍最後經過激戰,奪取了庫爾斯克北部地區的製空權,從而給德國地麵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威懾。
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8日,德軍雖然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蘇軍仍然依靠數量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在波內裏城內,德軍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終於占領了大半個波內裏。可是城市內的一些重要據點,還是由蘇軍占著。
7月9日莫德爾以300輛坦克向蘇軍陣地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還是一無所獲,此時德軍的第9集團軍的攻擊能量已經耗盡殆盡,莫德爾被迫在10日轉入防禦。
德軍南線的進攻
當德軍在7月23日和蘇軍脫離接觸之後,斯大林便要求蘇軍立刻發動反攻,但是朱可夫認為經過連續的艱苦戰鬥之後,在發動攻勢前,蘇軍應該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休整,這樣蘇軍就把進攻的日期最終確定在了8月3日。
8月3日淩晨5點,蘇軍近萬門大炮齊鳴,大量的炮彈傾卸在了德軍陣地上,炮擊持續了了兩多小時,最後以一陣“喀秋莎”火箭炮的齊射作為結束,之後坦克和步兵又開始發起了攻擊。
在8月11日德軍也已經集結完畢了,而且還補充了充足的彈藥和燃料,曼斯坦也開始反攻,而這個時候,蘇軍的坦克部隊還處於追擊狀態,各部隊之間非常分散,而且步兵和炮兵經過好幾天的激戰,彈藥和燃料都已經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蘇軍對德軍的進攻居然沒有察覺。
就這樣,戰鬥一直持續到8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
◇知識拓展◇
“喀秋莎”火箭炮
一戰爆發後,苦於飛機裝備的武器威力不足,俄國人便想在飛機上安裝大威力的航空武器。
在喀秋莎火箭炮研製成功後,在戰場上發揮了強大的作用。據說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來源於發射筒上的英文標誌“k”字。結果看見發射筒上的“k”字,索性就想起了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她淳樸,善良,是一位才華顯著的女子,她的故事一直激勵著後人。後來就把這種火箭炮命名為“喀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