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阿拉曼戰役〈1942〉——黃沙滾滾中的最大規模現代化坦克戰
◇作戰實力◇
◇戰場對決◇
非洲軍猛攻沙漠軍
1942年5月27日,隆美爾在非洲率領納粹非洲軍團重新展開了攻勢。由於油料、彈藥充足,非洲軍的坦克投入了長達一周時間的戰鬥。由於當時進攻速度較快,所以一直保持著非常強勁的勢頭,在連續不斷的打擊當中,英國的沙漠部隊隻能再一次逃回到了距離埃及邊境不遠的地方。
6月21日,隆美爾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英軍曾經固守了9個月的托卜魯克,23000名的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守軍成為了俘虜,而這裏屯集的大批作戰物資又成為了非洲軍的補給。結果,之後非洲軍再向東推進的時候,就開始用英國的卡車運兵,用美國坦克開道了。
當時英軍進行大規模的撤退,撤退的各種車輛都把公路擠得水泄不通了。其實英軍並不是潰逃,而是他們退到一個適當的地點,準備組織對蘇伊士運河的防禦戰,英軍計劃打一場陣地戰。
為了蘇伊士運河,沙漠軍死守阿拉曼
到了6月底,非洲軍開始挺進到距離亞曆山大港和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僅僅90公裏的地方,這裏就是阿拉曼。
如果非洲軍這一次衝過阿拉曼防線,那麽亞曆山大港失守隻是片刻工夫的事情,而從亞曆山大港再往東就是蘇伊士運河出口處的塞得港,那麽當時的墨索裏尼策劃要切斷英國補給線的“阿伊達計劃”就實現了。所以,英軍知道自己不能夠再往後撤退了,就這樣,雙方在阿拉曼的防線頂死了,真正吃緊的時刻即將到來,而戰爭也將馬上開始。
夏盛時節到來了,丘吉爾也來到了埃及。這位謀略大師,講演大家,此刻說別的話語也已經無濟於事,他到了埃及之後隻是反複叮囑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德國人到達蘇伊士運河。
當時英軍要在阿拉曼一線抑製住隆美爾的進攻,還是采用的老辦法,讓馬耳他島再一次活躍起來,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削弱通過地中海航線對非洲軍的補充。
這個時候,雖然地中海已經成為了軸心國的內湖,但是英國人卻苦苦經營了100多年的之後,馬爾他島才還入到英國人手中。
9月初,由14艘運輸船組成的船隊,在海軍護送下從蘇格蘭出發,定於9月中旬到達馬耳他。而在馬耳他島上的英軍為了阻截德國對非洲軍的補充,並且要把德軍給非洲軍的補給作為己用,因為當時的英軍也缺補給,特別是糧食和油料。
就這樣,當船隊到達意大利的西西裏島附近時,遭到了德軍的艦艇和轟炸機的瘋狂攔截。9艘運輸船被擊沉,隻有5艘最後衝出了火網到達馬耳他。而在這一次轟炸中美國的油輪“俄亥俄”號6次被炸彈擊中,當時船上燃燒著熊熊的大火,而船艙裏全都是艦艇急需要的燃料,最後,當船上的貨物剛剛卸完,它便沉入到了港口。
馬耳他島這一次得到了急需的補充,而美國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的戰鬥機也駐到了島上,這樣就使得馬耳他島有了防空設備,它又成為了德國運輸船隊的一道障礙,讓德國向非洲軍提供補充的供應船隻有四分之三都在這裏被擊沉。
也就是在9月份裏,隆美爾飛回柏林,謁見了希特勒。他向希特勒極力陳述,非洲軍推進到到阿拉曼已經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眼下急需補充。而且現在是金字塔已經遙遙在望,隻要能夠得到足夠的補充,那麽蘇伊士運河這個頭號戰利品很快就能夠到手了。可是希特勒卻根本不接隆美爾的話茬,壓根就不談增援的事情,最後卻授給了隆美爾一根元帥手杖。
事後隆美爾對別人說,“與其給我這根棍子,不如給我增援一個坦克師。”其實,當時希特勒手中的精銳全部都被困在了蘇聯,自己的手中已經沒有部隊可以調用了,就算有,也是運不到北非的。
正當隆美爾為軍隊的補給天天發愁的時候,英軍的補充卻源源不斷的到來。特別是隨著美國新式“謝爾曼”坦克的大量補充,這支驚魂甫定的沙漠軍才逐漸恢複了元氣。
就在大戰前夕,英軍又走馬換將。新任的第8軍團司令是一個瘦小精幹的漢子,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蒙蒂”,而他就是英軍中將伯納德?蒙哥馬利。準確的說,蒙哥馬利算是一員福將,在他之前的沙漠軍將領哪個也不比他差,但是他非常幸運的趕上了英軍裝備最充足的時期。
沙漠軍的全麵進攻開始
1942年10月23日晚9點40分,蒙哥馬利一聲令下整個英軍防線上的1000多門火炮同時打響,拉開了阿拉曼戰役的序幕,23萬沙漠軍開始向不足8萬的非洲軍進行了全麵的進攻。
而當時的隆美爾正在維也納住院進行治療,當他第二天趕到前線指揮作戰的時候,非洲軍早就敗下陣來。當時隆美爾受傷既沒有坦克,又沒有汽油,甚至連預備隊也沒有。他說;“我平生頭一次不知該怎麽辦了。”
其實,非洲軍的底子還是不錯,在指揮上也有著非常的經驗。非洲軍的各個師團飛快地來回調動,用來抵擋來自各方的進攻,甚至還組織進行了反攻,但是這一切都已經無濟於事。
很快沙漠軍就掌握了製空權,無情地轟炸非洲軍的前沿與後方。到了11月2日,蒙哥馬利的步兵突破了戰線,非洲軍全線開始動搖,這個時候隆美爾急忙給希特勒發去電報,稱現在撤退還來得及。可是希特勒堅決不同意撤退。
在兩天之後的11月4日,隆美爾擅自作出決定,把殘兵敗卒撤了下來,但是為時已晚,非洲軍的步兵隻能聽別人擺布了。
在15天的戰鬥當中,非洲軍總共撤退了1000公裏,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最後傷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非洲軍也成為了戰爭爆發以來第一支向盟軍投降的軸心國部隊。
阿拉曼這一場戰役,英軍沉重打擊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戰場的軍事力量,德、意聯軍傷亡和被俘多達5.9萬人,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北非戰局的轉折點。
◇知識拓展◇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國際著名的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裏,河麵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