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陳世美——我也不想做負心漢!

從古至今,身負冤案的人,數不勝數,比如六月飄雪的竇娥。但竇娥起碼大家都在為她叫屈,可我們今天要說的陳世美,卻是生生地被罵了一代又一代,最後成了大家口中負心漢的代名詞。

若陳世美如今還活著,能說話,估計也該開一場直播,大聲叫冤了。可一人我飲酒醉的氣氛,還不夠渲染他內心的悲哀,估計他得站到太空裏,拿著喇叭喊:我不是負心漢,你們聽到了嗎?!這才能一掃他心中的委屈了。

陳世美的真名,其實也不叫陳世美,他真名叫陳年穀,字熟美。可指桑罵槐、暗指隱喻的手法,我們已經玩了上千年了,故此,他的真名叫什麽,大家也都沒那麽在乎了。

陳世美OS:難道我連真名都不配擁有嗎?哭唧唧.jpg

說到陳世美,我們還要提起的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包公。

包公向來鐵麵無私、剛正不阿,所以他治了陳世美的罪,應該就是鐵錘了吧?就算二人一同對峙,大家是信他?還是會信殺千刀的陳世美呢?(畫外音:當然是信包大人了!)

可是,朋友們,注意了!如果包公真的能與我們直接對話,他大概也會覺得莫名其妙吧。因為他根本不認識陳世美,畢竟,他們甚至都不是同一個朝代的人!

包公OS:世美弟,我也很無奈啊……

陳世美的原型是陳年穀,清朝生人,出生於湖北。

包公,就是我們所說的包青天——包拯,北宋生人,出生於瀘州。

這兩個八杆子都打不著的人,怎麽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鐵錘了呢?

陳世美OS:說了我委屈啊,你們還不信我!哼……

這裏,大概又有杠精要說話了。古往今來這麽多人,怎麽髒水就潑到你一個人身上了?怎麽就不潑別人呢?還不是因為你行為不正,穿著不得體!

嗯……朋友,這件事兒,咱們就可以好好說道說道了。

陳世美寒窗苦讀十幾年,三十多的時候,才中了進士,經吏部考核選任直隸饒陽知縣。三年之後,又升刑部任主政、郎中。又過了兩年之後,欽命陝西省西安鄉試主考官。再次年,皇帝欽命為貴州省思仁道,兼布政司參政、兼按察司副使。

這晉升之路,也算一路暢通吧?要不是因為他自己有所作為,百姓愛戴,能晉升得這麽順利?

(畫外音:誰知道他背地裏使了什麽手段?)

行,你們要這麽說,我也沒辦法。

陳世美OS:你別沒辦法啊!你要沒辦法了,我還怎麽洗地啊?

……

好吧,如果他真的要在仕途上使手段的話,他為什麽不將這個黑點消除?就按你們的故事來說,陳世美十幾年苦讀,最後被皇帝招為駙馬,那皇帝的家人,要袒護其實很容易對吧?畢竟曆史向來都是勝者來書寫,那麽悄無聲息地替自己的女婿洗白,其實也沒那麽困難吧?

可是為什麽沒有呢?因為是假的啊!這個故事本身就是杜撰的啊!

國人向來隻喜歡聽自己想要聽的故事,這個尿性,難道大家還沒發現嗎?最簡單的,就拿現在的社交網站來看,平常事件裏,反轉又反轉,添油加醋的故事,難道還少嗎?

說到這個故事,我們再來回顧一遍。

秦香蓮是陳世美在沒發跡之前的結發妻子,陳世美後被招為駙馬,久困功名利祿之中不回家,妻子秦香蓮在家中清苦不已,帶著三個孩子,前來尋夫。可誰知陳世美翻臉不認人,而且還在夜半時分,派韓祺追殺。韓祺在準備動手的時候,良心發現,隻好自盡以求義,而秦香蓮反被誤為凶手,鋃鐺入獄。

秦香蓮一個殺人凶手的身份,在整件事情被翻出來之前,必定是被世人所憤恨的。可當所謂的真相一步步被掀開,她這個苦情女主角的戲碼,還攤上駙馬爺這個身份貴重的嘉賓,人們同情的焦點必定會全部聚集於她(燈光師,對準,打燈)。

多好的一出“瓊瑤劇”啊!多麽該千刀萬剮的負心漢啊!多麽正義的“路人”啊!

且不說韓祺這個人物,是否真的為了求正義而自戕,就說陳世美這麽耐不住的性子,轉頭就要殺妻棄子的德行,是怎麽坐上駙馬之位的呢?表麵功夫,暗地安慰,這才是應該符合他這個人設的吧?宮鬥戲、權謀劇大家看得也不少了吧?這麽愚蠢的壞人皇上會看上他?還將自己的掌上明珠許配給他?不存在的朋友,大家都不是傻子。

再說回韓祺,咱們也先不追究曆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物,就算有,陳世美殺妻這個行為,他自己應該知道,這是小人之所為吧?曆史上哪個壞人要去做壞事的時候,不是讓自己特別親近的親信去辦的?如果不親近,怎麽可能將這麽大一個把柄拱手給人?如果親近,那麽韓祺跟隨這麽表裏不一、心狠手辣的人的話,自己的德行也應該好不到哪裏去吧?又怎麽可能會為了正義而自戕?畢竟這麽壞的一個人渣,擺在自己麵前還心煩呢,怎麽可能還會去幫他辦事?

真是壞事流傳千百年,好事無人問津!

再說秦香蓮在入獄之後,被發配邊疆,幸得展昭所救,然後這個案子,就理所當然地落到了包公手裏。

就按這個邏輯來推,包公不過一介縣令,駙馬與公主是皇家的人,他怎麽就那麽大的權力,還能以下犯上,從皇家手中搶人了?而且,還那麽順利地找來了人證物證?而且最後公主太後趕到了,包公依舊將陳世美送上了龍頭鍘?

不是,你們用腦子想想,從古至今,皇家權威,是這麽容易就撼動的嗎?不管是曆史還是小說,縣令要斬駙馬,是這麽容易的?

什麽,你說包公那個時候不止是個縣令?那我問你,在這出戲裏,他怎麽升的堂?

陳世美OS:(鼓掌,滿含熱淚)說得好!

好,退一萬步來講,包公鐵麵無私,不認什麽皇家人,那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行刑的衙門裏的公務員兒,能全部都聽包公一人的話?公主、太後還在場呢!但凡二人中的任何一人說一句:“誰敢動?”那麽,還有誰敢動?

眾人OS:不敢動不敢動。

就算是包公親自下場來行刑,他一人就能把陳世美給鍘了?誰信?

還有這個秦香蓮。

在戲曲《包公案》中,這個秦香蓮也沒全名啊,都叫秦氏,後來才有人說,她叫秦香蓮。咋滴?你金手指隨便一掐,就能知道百年前一個婦人的名字唄?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得圍繞陳年穀生活當中去尋找蛛絲馬跡。於是可以發現,秦香蓮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裏坪秦家樓人氏,也是陳熟美的第二個妻子。那些人逮著機會就給別人改名,當自己算命大師,改名改風水是吧?而且陳世美與人家秦氏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恩愛得不得了。怎麽到你們口中,人家就成了沒人要的苦情婦女了呢?

後來還出了《秦氏還魂配世美》。

說的是秦氏死後,告到包大人門下,包大人怒火中燒,一折告到陛下麵前,然後又命人去捉拿陳世美。咱們就先不談陛下當時會不會信,就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件事也不存在的啊!

不過,我也理解。

陳世美OS:理解啥?你要理解啥?

這麽漏洞百出,前後對不上的故事,能流傳這麽廣泛,世人皆知,其實說到底也逃不過那三個字:收視率。比如隔壁潘金蓮與武大郎的戲碼,是一個道理。

這都是為了收視率啊朋友們!

如果就按史實來寫,陳世美能有啥寫的?歌頌他清廉政績突出?譜寫他賢良淑德?不不不,這都不足以引起廣大群眾的好奇心。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啊!大家是想給他來一出“黑紅”的戲碼,我知道。

那麽這麽黑的髒水,到底是誰往咱們的小美美身上潑的呢?

其實故事要回到我最開始說的,陳世美的真實身份開始說起。

約在順治年間,陳世美仕途發達了之後,昔日同窗,以及我們現在說的“死鐵”——胡夢蝶、仇夢麟二人進京來找陳世美了。眼看著兄弟飛黃騰達,二人也想沾光一起升官發財呐!但是呢,當時吏部銓選法變更,要有舉人才能,才可以被推薦為官。而胡、仇二人僅是秀才,不能被推薦。所以二人想要與陳世美一起展望未來的希望落空,求官不成,隻能打道回府。

這時候,陳世美也沒忘當初的幾人情誼,在二人臨走時,還送了每人二百兩銀子,報答以前的恩情。

按照我們現在的市價來算,一克白銀是十四元人民幣,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兩又約是三十一克左右,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婦女節……這樣一算,二百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八萬六千八百人民幣啊!

咱們小美美就是闊綽啊,出手就八萬多!

陳世美OS:過獎過獎!

你看,就算二人投奔無門,但是也平白得了這麽多錢,說來應該也滿足了吧?不遠千裏尋找兄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別人一年的工資,這還不滿足?不,貪欲是無窮無盡的。

這二人不但不心生感恩,反倒生了嫌隙。可能他們覺得,拜了把子之後,隻要有個飛黃騰達的人出來了,那就是爹,就必須養自己一輩子唄!

於是,心中怨恨難平啊!在回鄉途中,這二人在南陽看了一場雜劇《琵琶行》,於是靈機一動,用兄弟給的錢,賄賂了戲班子班主吳有仁(名字是有仁了,人有沒有,就不知道了),將《琵琶行》的男主角蔡伯喈改成陳世美,女主角趙五娘改成秦香蓮,借此劇來辱罵陳年穀。

你看,用兄弟給的錢去買水軍造謠汙蔑兄弟。誰是白蓮花,一目了然吧?

洪水一開閘,就覆水難收啊!

這出戲添油加醋的,越演越起勁,後來就改編成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鍘美案》。

當時陳世美的官位也做到這個地步了,橫空一出戲,將他多年的清廉與盡力毀於一旦,他沒有為此作出努力嗎?不,可能他也做了,但是有什麽用呢?群眾向來都隻看自己喜歡看的,哪管你清不清白?哪怕這出戲後來在均州禁演了,恐怕大家心裏也隻會覺得,陳世美是心虛,所以才做這無用之功。

講到這裏,我就不由得不問胡夢蝶、仇夢麟一句了: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陳世美OS:你們良心不會痛嗎?哼!

其實這出戲在均州被禁,也不是陳世美自己下令的。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被陳世美的一個後人看到了,這個後人被氣得當場吐血,然後組織了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故此演出才被迫停止。

被打的演員也是無辜,但也能理解陳世美的後人這些行為對吧?這是公開在叫罵你的祖宗啊,換你,你能平靜如水,說句算了?

但是,打人終究還是不對的。怎麽說呢,各自反省吧!

說回剛剛提到的《琵琶行》,這個《琵琶行》可不是我們全文背誦並默寫的那篇白居易的《琵琶行》,這個《琵琶行》是元代一位戲曲作家高則誠的作品。

裏麵的故事跟上頭我們說過的《鍘美案》如出一轍,但《琵琶行》的結局與立意要比《鍘美案》的好多了,擱到現在來講,這就是抄襲,而且抄得還爛!這得掛上社交網站熱搜,被網友群攻三天三夜還不夠消氣的!

《琵琶行》中,是這樣寫的。

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開科取士,蔡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不準備去參加考試,想要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他爸爸卻不這樣想,覺得不能浪費了自己兒子的一番才華,於是,在眾人勸說下,蔡伯喈隻好告別父母與妻子赴京考試。

結果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蔡伯喈一出手就應試及第,中了狀元。這一來,蔡家的好日子應該就要來了吧?可誰知道,一位牛丞相相中了他。牛丞相覺得這人有才啊,是個有前途的小夥子啊!又一想,我還有個女兒沒有嫁人啊!於是懷著這個主意就向皇上去請旨了,想要招這個新科狀元為女婿。皇上一看,這前浪後浪都是人才,要是成了一家人了,就更能為自己盡心效力了,於是一拍大腿,同意了。

可感情之事,哪能由得別人說指配就指配的,就算是丞相、皇上也不行啊!這個時候,蔡伯喈還是硬氣了一回,他以父母年邁,在家無人照顧,需回家盡孝為由,想要辭官回鄉,孝敬父母(路人OS:怎麽你就不說你有妻子了呢?一看就還有其他心思,黑化前兆)。丞相與皇上被蔡伯喈拒絕,覺得顏麵無存啊,於是跟他杠了起來,將他強行留在京中。

正是這時候,蔡伯喈的家鄉連年遭受了旱災,趙五娘盡心侍奉公婆,盼著丈夫歸來以後的好日子,讓公婆吃米,自己卻吃糟糠。想著熬過這一段就好了吧?可這件事卻被婆婆知道了,婆婆覺得愧疚不已,對不起趙五娘,最後竟愧疚而死了(路人OS:……這……)。而公公後來拖著拖著也死在了這場饑荒中。

這個時候蔡伯喈已經被迫入贅了丞相府中,寄回去的信石沉大海,隻好每日撫琴以寄相思。這琴聲好巧不巧地就給他現任牛氏聽見了,於是大度的牛氏去稟告了自己的父親牛丞相,牛丞相竟然也被牛氏說服了,於是就要派人到蔡伯喈的家鄉去接他的父母與妻子。可其實這個時候,趙五娘已經賣發葬公婆、彈琵琶賣藝、乞討為生來京尋夫了。

經過各種巧合與安排,趙五娘終於來到了牛丞相府中,見牛氏賢良,於是鼓起勇氣告知了牛氏自己的身份,但自己又害怕丈夫此時不認她,在這糾結與傷感之際,牛氏出馬了,給她出謀劃策,幫助這夫妻二人團聚了(路人OS:劇本不是這樣寫的吧?沒有撕逼?不可能啊!)。

蔡伯喈與趙五娘相聚之後,知道了他不在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悲痛那個欲絕啊!說著就要去皇上麵前辭官回鄉,這回倒是得到牛丞相的肯定了,於是蔡伯喈帶著牛氏、趙五娘回到了家鄉,替自己父母守孝去了。

如此重情重義,不被世俗**給汙染的好兒郎,多麽難能可貴啊(路人OS:鼓掌!HE結局!皆大歡喜)!於是皇上礙於輿論壓力,也出於感動,旌表了蔡氏一門。

以上就是《琵琶行》的故事,比起更為人所知的《鍘美案》,是不是就是一個白月光、一個毒蛇纏繞的對比?誰高誰下,一見分明。

可偏偏就是這樣的對比,毒蛇纏繞就是比白月光更廣為人知。你說現在的朋友們,都咋想的?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得太慘了,非得看著別人過得更慘,自己才會舒服?

但是呢,我也不願意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盡管《鍘美案》的劇情如此火爆,但終究還是有明事理的觀眾在的。比如《陳年穀秘史》《陳世美告狀》等文字、戲劇作品就都是為陳世美洗白的,匡正視聽嘛!雖然小美美與我們不相幹,但這個社會還是需要美好的正能量的啊!

陳世美OS:說了吧,我不是負心漢啊!大家別罵我了!委屈.JPG

陳世美的故事說到這裏其實也就差不多了,大意也算不上是個冤案,頂多就是被小人構陷罷了。再多解釋,不想聽的人,還是不會信,故此,多說無益。

愛誰誰吧!

可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包公,這個人我們倒是可以再說說。

在現在的影視劇中,包公向來都是聰明公正,為民作主的代表,但在曆史上,他真的有那麽神奇嗎?這麽神奇?(小嶽嶽臉.JPG)

更甚還有傳說,包公是文曲星下凡,因為走得急,所以選了一個武將的臉譜,所以那麽黑(黑人臉問號)。後來武曲星下凡,隻好拿了一張文將的臉,投胎成了狄青後,讓狄青的臉成了白麵書生的模樣,所以狄青打仗時,都要戴一張凶惡的鬼臉在臉上,增添煞氣(黑人臉再次問號)。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黑臉包公白臉狄青的由來。

神話雖然是神話,傳說縱然是傳說,但也是因為他們有過人之處,這等神話才會被安插在他們身上(吾等小民就別想了)。

現藏開封博物館的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了一百八十三位開封知府的姓名和上任年月,而包拯的名字卻已被磨去,據說這是因為人們在觀賞碑記時,由於敬仰包拯而經常用手撫摸指點其名,天長日久,所以將碑字磨去。

由此可見,包大人在民眾的心裏,有著何等神聖的地位啊!

陳世美OS:(為什麽我就沒有!哭唧唧……)

不止現在大家對包公心懷尊敬,就連古代長者,也不乏對包公時常點讚之人。

司馬光曾讚:

拯進士及第,以親老侍養,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

向者仁宗時,包拯最名公直。

拯為長吏,僚佐有所關白,喜麵折辱人,然其所言若中於理,亦幡然從之。剛而不愎,此人所難也。

一連誇幾句,就能看得出來包公的路人緣到底有多好啊(路人OS:放屁,別以為我們不知道包拯是司馬光的師傅)!

還有朱熹曾讚:

複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剛毅。

這滿是讚歎的口氣,擱到現在,那是連最火的愛豆都無法輕易打敗的啊!(包公:傲嬌臉.JPG)

但是!包公雖然廉潔、有政績、有人品,但也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牛叉,而且在影視劇中,總會將包公描述成東方福爾摩斯,沒有他破不了的案子。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知道,說到這裏,又有人會不想聽了,說我汙蔑!朋友,你冷靜,我沒有(手舉起以示清白),我隻是在合理性地為您科普,您少安毋躁。

包公一生的作為都在致力於好好做事上,破的案子大多是小打小鬧的案子,一目了然的,犯罪手法也並不複雜。隻是他不徇私不枉法,公正審案,總能為大家找到公道,故此民眾將他稱為“包青天”。

而且他還說過:後代子孫當官從政的,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誌,就不是我的子孫。

《宋史·包拯傳》嚐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若孫也。”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麽剛直的一個人。管你是不是我的子孫,隻要你做錯了事,老子就不認你!

對子孫尚且如此,其他人也更不用想從他這裏走什麽後門或者得到什麽便利了。但他如此寧折不彎,勢必會得罪很多人,這些人當中,就不免有與朝廷有關的人了。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歲滿不持一硯歸”。

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時,端州的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都向朝廷進貢。但凡在這裏做“一把手”的官員,都會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用來賄賂朝廷權貴,也就是士大夫這些人,所謂“打點”中央的關係。

鋪路嘛,大家都懂的!就算是現如今,任何一個地方,隻要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出現這種套近乎表忠心的情況。

但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讓大家都苦不堪言。

所以包公一上任,就高調破除了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隻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

這就相當於拿個喇叭大喊:你們別給我整這些虛的,整了的話,你們試試!

此舉一出,當然是在當地掀起了軒然大波。而那些從前得了不少端硯的人呢,自然也是將包公“記在”了心中。

三年後,包拯任期滿,果然如他上任之時所說,不持一硯地圓滿回去了。那些曾等著看他言而無信的人,隻能傻了眼,拿不到他一丁點把柄,這仇也隻能憋在心中了。

《宋史·包拯傳》: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宋史》卷三一六: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

“鋼鐵直男”如包公,他的清白與自律也讓他極為孤獨,他無法與那些喜歡結黨營私的“重臣”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故此自始至終他都兩袖清風,不為人所喜。但皇上卻恰好需要這樣的人,需要他來維持朝堂的秩序,需要他來彈劾那些所謂的朝堂權貴,故此,包公的晉升之路,其實也算是順利。

說到他職業生涯最高的段位,是給事中,正式擔任三司使,拜樞密副使。

樞密使一職始於唐朝後期,最先是由宦官出任(對,你沒想錯,就是那個宦官),之後才慢慢轉變,逐漸被武將所掌握。後來一度升到“權侔於宰相”的地位。但到了宋代,這個職位又發生了改變,逐漸轉為由文官擔任,職權範圍也漸漸縮小。但盡管如此,這個職位也是管理軍政要務的最高國務機構負責人之一。

所以,包公雖然因自身不屑搞幫派關係,但也依然是走到了權力中心,雖然不是大家現在所說的那樣晉升的,但他的經曆也足夠傳奇了。

業務能力嘛!盡心盡力,不出錯便已經不錯了,更何況,還敢“以下犯上”,不畏人言地去勇敢做自己。

前麵說包公的破案能力沒有那麽神奇,有人不信,現在就舉例說說,讓大家服氣。

割牛舌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說的是包公知天長縣時,遇到的一件案子。案子是這樣的:有一天呢,有一農民到了縣衙,狀告有歹徒割了自己家耕牛的舌頭,請求青天大老爺為他捉拿罪犯。割牛舌這麽惡毒且無利可圖的事情,到底是什麽人才會做呢?包公機靈的小眼睛滴溜溜地一轉,推斷此事一定屬於“仇殺”,呸,屬於報複行為。於是就給農民出了一個主意,他讓農民宰牛去賣肉,好引罪犯上鉤。

因為宋代宰殺耕牛是犯法的,所以要是仇家,會錯過這麽好的報複機會?果然,不出包公所料,割牛舌的犯人一見那農民殺牛,恨不得還要欲加多罪呢,於是立馬開心地前往縣衙告狀,誰知竟是自投羅網,疑案就這麽破了。

《宋史》卷三一六: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複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你說這個案子難破嗎?有堪比福爾摩斯那樣的驚險刺激緊張嗎?是東方列車案那種水準嗎?

也不是,對吧?(路人OS:你這是崇洋媚外!)

閉嘴!我隻是就事論事,我並沒有否認包公仕途上的作為,隻是現如今大家誇讚他的點,是誇張的表現手法,而他最應該被提起、被稱讚的那些,大家卻絕口不提。

他的確不是破案大神,不是東方的福爾摩斯,不是古代的李昌鈺,更不是開了天眼的文曲星。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是個兩袖清風廉潔公正的官,但他為民、為國、堅持自己的信念,是個值得所有人都尊敬的前輩。他的確沒有那麽神奇,但他剛直的品行卻是一個傳奇。(包公:害羞臉.JPG)

我們總隻去看我們喜歡看的,無論是誇大,還是汙蔑,我們向來隻看那一麵,隻聽那一段。可是,這世界上的人,哪裏都是非黑即白的?這世界上的事,哪裏都是那麽簡單的?

陳世美被罵了上百年,但他魂歸故土,早已不能為自己申辯。如果包公真的在,我想,他會替他洗刷冤屈,還世界一個真相的。

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