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評《啞女》

秋 水

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發展,關鍵在於科學合理地利用和配置人才資源。壓抑人才,梗塞人才,浪費人才,無疑是最大的失誤。我國有五千多萬殘疾人,其中不乏優秀人才。殘疾人屬於弱勢群體,他們之中的佼佼者亦屬生活的弱者。如何讓他們不弱?如何讓他們的才能得到發揮和施展?陳勇先生小小說《啞女》用藝術形式,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一敏感而又沉重的話題。

啞女是不幸的,生下來即進入無聲世界,失去了孩童時代的快樂。但是,啞女又是幸運的。精通音樂的父親,“把人生失意深深埋藏於內心深處,用音樂同啞女溝通。”啞女似乎明白慈父的良苦用心,音樂細胞與日俱增,沒讓雙親失望。功夫不負有心人,啞女終於考上了一所名牌音樂學院。然而,好事多磨,院方因為啞女殘疾而借故辭退。啞女一家又陷於極度絕望之中。

古人雲:“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底不正,思想就會發生偏謬,就會辨不清事理,就會顛倒是非。用人貴在識人。識人之本,古已有之,如李克的五法,魏征的六觀,薑子牙的八征,莊周的九征。而識人貴在正心,即不被自己的利害,好惡所左右,把人才的甄選作為對國家對社會的一種神聖使命,公正客觀,集合眾智,擺脫心理上的不良影響,盡量減少偏誤。

是金子總會發光。啞女最終被另外一所著名音樂學院破格錄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從此,國家多了一個人才,社會上少了一個啞女。

看到這裏,讀者也為之歡欣鼓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為人才提供了最廣闊的舞台,最活躍的天地。而市場的竟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竟爭。這一點,國人已達成共識。什麽樣的人,才算人才?對此,人們的看法不盡一致。

時代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不拘一格降人才,英雄不問出處,唯才是舉,應當成為我們選拔使用人才的基本準則。

這,就是《啞女》給我們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