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誌篇

從頭再來

他沒有料到事情來得這麽快,才一年時間,底兒全抖漏出來了。

他負責一條商業新街的開發,利用職務之便收取賄賂,占用宅基地。贓款退回了,職務沒有了,他成了一個職業閑人。他還很年輕,四十七歲,小女兒才十三。

他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幹什麽。

城郊有一片魚塘。他常常不知不覺間轉悠到那裏,盯著水麵發呆。

他其實一直知道蔡老師住在城郊這片魚塘邊。三畝方塘一道活水,四圍高大的楊樹,楊樹掩映中幾所舊瓦房,點綴風景似的,靜默在夏日微風裏。周末垂釣者是這裏的點景人物。

他當政那會兒,多次帶著攝影愛好者來這裏采過風。當時,他指著那幾所舊瓦房對同行者說:“那裏住著一位品德高學問多的人物,曾是我的老師。”

大家便把目光轉移到那幾處房子,那裏成了鏡頭裏的元素。

他那時不想去拜訪蔡老師。他認為蔡老師的舉動是不可取的。

蔡老師當年是代課老師,教過他,他那時是班長,好學生。但是很驕傲,蔡老師總教導他謙虛謹慎,踏實為人.高考恢複,蔡老師考上師範,學習英語,然後輾轉到了上海,有人說是做翻譯,有人說是做老師,總之名聲很大。蔡老師退休後,沒有接受高新區一些企業的高薪聘請,帶著蔡師母回到家鄉養老,住在這所舊房子裏,安逸度日。

他那時事業正在蒸蒸日上,到大城市裏買一處住房,遊遍中國名山大川是他的理想。

那個時候,他愛上了攝影藝術。搞攝影首先要好的設備,他買了性能最好,價位最高的相機。這些都在他的經濟負擔範圍.他的攝影作品卻總是不能突破,前輩們說必須多參觀一些攝影展,參加攝影培訓班,參加攝影采風活動。

他便依言做了.每個周末,開著公車到城市裏參加攝影培訓.然後參加天南地北的攝影活動,他的攝影技術突飛猛進.而他轄區的政務都放給了幾個副職去管理.什麽勤政愛民,什麽廉以養德,在他看來都不如遊曆山水,與攝友、文友聚會.而當他解除了一切職務,不能再開著公車帶攝友四出采風,也不能簽字讓文友吃喝腐敗了,門前頓時冷落.心也灰冷到極點.......

盯著魚塘看得久了,頭發暈起來,他站起來,活動一下腿腳,往那幾所瓦房走去.在一處潔淨的大門口站下,他斷定這是蔡老師家,虛掩的門裏月季正開,花香花色從門縫流瀉出來.他突然想起初中時,蔡老師常常教導他“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可惜他一直沒有遵從師訓.門開處,果然是蔡老師出來了,年且八十,老人已是瘦弱不堪,原來白皙的臉上布滿皺紋和老年斑,但老師精神極好,且眼神也不差.老師說來吧,到我家裏看看。

老師的衣著樸素,家裏陳設也極簡單,其實早些年,老師的工資都足以讓他高水平消費了.師母在院裏侍弄著花草,一副安逸知足的樣子。

他說:"老師還記得我嗎?"

蔡老師說:"當然,你一直是電視裏的焦點人物.當年你很優秀,我一直記著你."兩個人閑聊起外麵的事,誰都沒有提起"落馬",老師是很善解人意的.喝完一壺師母泡上來的消火**茶,他意識到要告辭了.老師最後指著院中盛開的月季說:“比如這院中花,總有怒放後,蘊蓄力量的時候,任何事物都是一枯之後必有一榮。隻要心不枯死,就有生機重現。”

這次拜訪後,他突然心裏踏實起來。

他又惦起相機,輾轉於家鄉的城鄉之間,拍眼中所見的生活美。

在一個小山坳裏的三家村,他看到了自己麵子工程後麵的黑暗角落,那裏,生活著至今還不通電的幾戶人家。借著電力“村村通工程”,他奔走了一個月,終於三家村通電了,八十多歲的老人吹滅油燈,“叭”地一聲親手拉亮電燈,淚水在密布的皺紋間歡暢地流淌。

這個小品獲了獎,“電力杯”的金獎。這是他第一次沒有憑借權利和讚助獲獎!

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重新開辦攝影班,搞攝影評比活動。

他積累了一套套農村題材圖片 建了素材庫、網站。終於,他賺了大錢,那是用汗水和智慧賺來的安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