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清 明

百度一下“清明”,出來的一定是“清明節”。從前的二十四節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是節日,四立、二分、二至都是“法定”的節日,當然清明也是節日。現在,隻有清明節才是唯一以節氣命名的節日了。要談清明這個節氣,必須得談清明節了。

清明節第一次深刻地進入我的內心大概要算1976年的清明了,那個清明節後來被曆史記載為“四五”運動。運動中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詩的命運也經曆了“反詩”與“戰鬥檄文”的沉浮榮辱。愚鈍如我者,那時才知道清明節這事兒,那年我已14歲了。我從1980年開始寫日記,直到1986年,每年的清明節這天,我都會寫到1976年的這個清明節。我現在都無法理會當時的心理,隻能以青春情懷度之。

從1987年的日記起,每年的清明節就開始寫自己家裏的清明節了,直至現在。1987年清明節這天,我的父親、大哥、二哥和我一起去縣城的彭山堖尋找祖父的墳墓。我們家原來在縣城,我就在縣城的人民醫院裏出生。由於家庭成份不好,隨著一個個政治運動的拋灑,我們家流落到了鄉下。由於清明節鐵定屬於“四舊”,被“文革”革掉了多年,掃墓祭祖當然是在“封、資、修”之列,飽受撻伐。我們家已經有20來年沒有給祖父掃墓了。祖父去世的那年,二哥剛出生,我更是僅見過祖父的一張登記照。父親和大哥在現場使勁地回憶也不能確定哪座墳是祖父的,於是,請來祖父出殯的“八腳”之一、過去的老街坊馬伯一起回憶,認定一座墳為祖父的墳。最後,我們父子4人心存疑慮地進行了祭奠。

1988年,我由鎮政府調入縣政府工作。這於我,是生命中的一個圓圈。在我26歲的時候,我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我到縣政府報到的第一天,正好是清明節,忙過兩天後,在清明節的第三天,我來到了去年認定的祖父的墳前。我沒有帶任何祭祀用品,看到墳場開滿的淡紫色的白米飯花,我想折幾枝插在祖父的墳頭,但那花莖很柔韌,折不斷。我在祖父的墳旁靜靜地坐著,在縣城裏我舉目無親,祖父的墳就是我的根。此後,祖父的墳陪伴我在縣城奮鬥了6年,6年裏家人都來祭奠,清明節成了我和家人團聚的日子。

現在,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回鄉掃墓,第一次帶我掃墓的人,我的父親和我的大哥,他們都已成為墓中人了。人生無常,大哥在41歲那年死於非命。

寫二十四節氣的詩詞歌賦,可謂汗牛充棟。唐朝最著名的三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寫過二十四節氣,但二十四節氣的詩寫得最好的卻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學齡前兒童學唐詩一定會背這首。如果說杜牧的《清明》詩是寫清明最好的詩歌作品,那麽,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無疑是關於清明節最好的美術作品了。《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麵貌,在5米多的長卷裏,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驢子46匹、馬14匹、疑似騾子6匹、牛11頭、駱駝4匹、豬7頭,牲畜合計88個,車、轎20多輛,大小船隻20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也是僅見的張擇端的存世精品。

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節曾以自己的大,兼並了另外一節日寒食節。介子推死的時候,正值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他是被火燒死的,晉國人為了紀念他,就在他逝世的那天不舉煙火,進冷食,後來,人們又幹脆把它定為“寒食節”。到了唐朝,寒食節與清明節逐漸合並,寒食節禁火習俗也逐漸消失。

清明節的大,還在於它能超越階級的羈絆填平意識形態的鴻溝。港英時期,中共執政之後守護森嚴,但每逢清明,位於中港邊界的沙頭角禁區多會有限度地開放,讓港人到沙嶺墳場拜祭。1950年到1970年代中期,不少人亦會在清明節以祭祖為借口回鄉,人人身穿多層衣服,攜帶異常大量日用品,以接濟鄉間親友。

清明交節時間在4月4日至6日期間。

清明時節正是陽春三月,是最好的春季時光。人們踏青、**秋千、放風箏,縱情享受明媚春光。這時,有兩片最鮮嫩的樹葉子,來為清明助興,那就是明前茶。“明前茶,兩片芽”,它們鮮嫩地開啟了又一年中嶄新的茶生活。

清明的最高妙之處就是清明二字,“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相傳,介子推與母親迎著大火抱樹而死,抱著的柳樹幹上有一個樹洞,樹洞裏有母子身體護住的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這首很像後人托作,但說明政治清明是從古到今的期盼,中共十八大提出政治建設的目標就是“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清明節的大還上升到了國家意誌層麵。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8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到2009年,又改為三天,並且,小汽車走高速公路都要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