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驚 蟄

作為大眾文化的二十四節氣,有兩個節氣的名稱不怎麽通俗。一個是處暑的“處”字,叫人不知所雲;另一個是驚蟄的“蟄”字,不好認不好讀也不好懂。

蟄(zhé)是藏的意思。動物鑽到土裏冬眠叫入蟄,第二年回春再鑽出來活動,古人認為是被雷聲震醒的,故稱驚蟄。從驚蟄日開始,可以聽到雷聲了,也可以看到四處活動的昆蟲和小動物了。驚蟄這兩個漢字並列在一起,便構成了生動的畫麵和無窮的故事:在遠方一聲初始的雷鳴中,萬千沉睡的幽暗生靈被喚醒了,它們睜開惺忪的雙眼,不約而同,向萬物的主宰太陽敞開了各自的門戶。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這才是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交接時間在3月5日至7日期間。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九九歌》可能是版本最多的民謠,估計是個無法統計的數字。我小時說過的家鄉《九九歌》的最後一句是:九九八十一,窮人莫著急。天不冷了,沒有棉衣也不怕凍了,大地回溫了,可以種莊稼了,饑寒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中國人對九九豔陽天的熱愛還與一首歌曲分不開,它的歌名就叫《九九豔陽天》:“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呀吹得那風車兒轉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這是一首能叫人產生翩翩遐想和無限好心情的歌。

這個節氣在農耕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人韋應物《觀田家》詩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的擔子也壓上了農人的肩頭。

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調養。由於天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驚蟄吃梨,還有一說,意與害蟲別離。

平地一聲春雷響,喚醒的不單是冬眠的小昆蟲小動物,還有蟄伏了一冬的人類。中國現在是旅遊大國了,每年的旅遊季一定是從“三八”婦女節拉開序幕的。從前,很多單位把組織女同胞的“三八”旅遊作為給予女職工的福利。有的單位從來不曾組織過男職工的旅遊,卻隔年或每年都組織女職工旅遊。這是中國婦女地位高漲的一個體現,也好像是讓女人花到各個景點去趟一遍,旅遊業才能開張大吉了。1908年3月8日,150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與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征經濟保障,玫瑰象征較好的生活質量。現在,中國婦女的麵包比較富足了,旅遊就像是玫瑰中的一朵。

驚蟄是幸運和美麗的節氣。驚蟄節氣裏有兩個美麗的節日,一個是婦女節,另一個植樹節。雖然現在更多的是專業隊伍在做園林綠化,但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全民植樹活動還是令人期待。春光明媚裏,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一齊動手,種下希望種下美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要有綠樹相伴的。

“驚蟄過,暖和和。”到了驚蟄,春天算是坐穩了它的江山。同樣被春雷驚醒的人們,也該伸伸懶腰、揉揉睡眼、抖抖精神,認真趕路了!連苦吟詩人賈島也吟出了輕鬆愉悅的詩句:“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陶淵明更是寫出了他貫常的超然物外的詩情畫意:“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