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麵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也就是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多情而浪漫的人說:“這一天,想你的白日最長,夢你的夜晚最短。”

夏至日也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親朋好友間歡聚暢飲。

夏至交節時間在6月21日或22日。

唐代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雲:“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每個節氣都有詩作,但不是每個節氣都有名人詩作,起碼是流傳下來的名人詩作。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所以說“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的雨,應該是最有意思的雨。夏至以後地麵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埂”或者“坨子雨”。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種多發且多態的夏至雨,另一位唐詩人元稹也在他的《夏至五月中》進行了描述:“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熱。夏至到了,就要防暑了。古代的防暑臥具,有利用各種纖維質料製成的涼席,如葦席、籘席、竹席等。最高檔的則有象牙絲編製席,此席製法起源於漢代,盛行於明清,成品十分奢華。另一種防暑臥具枕頭也是品種繁多,有瓷枕、竹枕等。對於竹枕,他們取了一大堆既浪漫又曖昧的名字,如竹夫人,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吳友如畫寶》中有一幅“竹妖入夢”,就繪有一男子臥於**,抱著竹夫人入夢鄉的情景。現在不但有五花八門防暑臥具,還有電風扇加風空調降溫,夏日安眠基本有保障了。

“不過夏至不熱”,過去的諺語常常有這樣規律性的總結,往往是對的。但是,現在就很難說了,因為經常有“氣候事件”發生。

在我的文字記錄中,有一段關於2011年年底氣候情況的記載。那一段時間,天氣預報老是報不準,天天預報有雨有雪,但總是不見雨雪的影子,而總是豔陽高照,溫暖如春。氣象專家的知識經驗越來越豐富,倚仗的設備也越來越先進,技術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可就是拿天氣沒整。從初中學地理時就知道一個名詞叫落葉闊葉林,但是那年冬天的闊葉樹木老是不見葉落,隻是那葉子的顏色稍微枯黃了一些,基本上可算作綠葉滿枝頭。每年冬天都要掉光葉子的柳樹、楊柳樹,那年的冬天一律地綠葉滿枝頭。暖冬,對於人的體感來說很舒服,綠葉滿枝頭也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現象,但是,那年冬天的樹葉綠得令人揪心,氣溫暖得令人心虛。

由於全年極端天氣頻發,湖北省氣象局和幾家媒體聯合舉辦2011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評定。這是個聞所未聞的事情。

這一年,湖北省氣象災害明顯高於近年平均值,先有春夏跨季大旱,後有梅雨期集中暴雨;既有階段性高溫,又有階段性低溫;平均氣溫大部偏高,氣溫變幅偏大;降水量大部偏少,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冬天創造高溫紀錄,夏天創造低溫紀錄;旱季出現強降雨,雨季出現持續幹旱。經篩選,2011年湖北省共有10件影響較大的天氣氣候事件,包括跨季大旱,梅雨期降水強度大,漢江上遊出現強降水導致20年一遇的秋汛,晚稻主產區出現重度寒露風,春季多風災,中東部降水量為1978年以來最少,8月階段性低溫,1月低溫雨雪,夏季3段高溫,11月異常高溫等。這些湖北的氣候事件,在全國和全世界,都是一樣的“環球同此涼熱”。

極端天象頻現,氣候事件頻發,很多的帳都能算到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上來。麵對這麽頻繁的氣候事件,我感慨萬端,但能說出的話隻有一句: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昆明四季如春,某地春如四季。這個“某地”到處都是,並且,不隻是春如四季,夏、秋、冬都會如四季。借夏至這個節氣來說氣候之事,有點對不住夏至了。

我在寫作二十四節氣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常常接觸到“吳藕汀”這個名字。他幾乎為每一個節氣都作了一幅極美的畫,再配一幅很妙的詩,珠聯璧合,堪稱藝術佳構。他的《夏至》詩曰:“老馗不畫過端陽,果物陳前念故鄉。夏至樹無知了叫,庭開獨立一枝槍。”抄錄於此,以示敬意。